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封口包装袋,包括包装袋本体,所述包装袋本体开口处的一角设置有第一折痕,所述第一折痕将包装袋本体分隔成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两部分,所述第一袋体沿第一折痕折叠于第二袋体的内部,所述包装袋本体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二折痕,所述第二折痕将第一袋体分隔成第三袋体和第四袋体两部分,所述第二折痕将第二袋体分隔成第五袋体和第六袋体两部分,所述第五袋体沿第二折痕折叠于第六袋体的一侧,且第五袋体与第六袋体之间缝合有封边线,所述第六袋体位于封边线与第二折痕之间的部分形成空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有效提高包装袋装配效率,减少二次进行封口和减少装配中灰尘漂浮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封口包装袋
本技术涉及包装袋
,具体为一种自动封口包装袋。
技术介绍
现有水泥袋主要有两种形式,编织袋和牛皮纸所构成,通常所使用的水泥袋封口是缝线固定。水泥袋装袋流程一般是装料后再进行二次缝线封口,其一,二次缝线对于水泥袋装袋流程增加生产成本,其二,水泥袋形状通常是长方形状,装料避免灰尘大影响污染装料口一般需要包扎在驻料管上进行装料,生产效率低增加人工成本,因此亟需一种自动封口包装袋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封口包装袋,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包装袋装袋过程产生大量粉尘污染且需要二次缝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封口包装袋,包括包装袋本体,所述包装袋本体开口处的一角设置有第一折痕,所述第一折痕将包装袋本体分隔成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两部分,所述第一袋体沿第一折痕折叠于第二袋体的内部,所述包装袋本体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二折痕,所述第二折痕将第一袋体分隔成第三袋体和第四袋体两部分,所述第二折痕将第二袋体分隔成第五袋体和第六袋体两部分,所述第五袋体沿第二折痕折叠于第六袋体的一侧,且第五袋体与第六袋体之间缝合有封边线,所述第六袋体位于封边线与第二折痕之间的部分形成空腔,所述第三袋体为直角梯形,且第三袋体包括直角边和底边,所述直角边靠近底边的一端为驻料口。优选的,所述包装袋本体的内部设置有内膜,且内膜的边角缝线固定在包装袋本体的边角夹层中。优选的,所述第一折痕将第一袋体分隔成三角形,且此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优选的,所述第二折痕与第五袋体的开口边线平行,所述封边线与第五袋体的开口边线平行。优选的,所述封边线的一端设置于直角边的中点处,所述封边线的另一端设置于第六袋体的侧边上。优选的,所述第三袋体的表面设置有辅助折痕,所述辅助折痕的一端设置于底边远离直角边的一端,所述辅助折痕的另一端设置于封边线与直角边的交接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自动封口包装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有效提高包装袋装配效率,减少二次进行封口和减少装配中灰尘漂浮污染环境。(1)该装置设置有驻料口,驻料时通过驻料口将驻料管导入到包装袋本体内部,由于驻料口的孔型设计,驻料管与驻料口会紧密贴合,避免物料扬起的粉尘污染外部环境。(2)该装置设置有驻料口和空腔,驻料完成后,包装袋本体受物料挤压膨胀,第三袋体的底端受力向上翻折,使驻料口翻折到空腔的内部完成袋口的自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显示出驻料口和辅助折痕的结构正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自封口后的结构正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内膜和包装袋本体展开后的结构正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沿第二折痕展开后的结构正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完全展开后的结构正视示意图。图中:1、包装袋本体;2、内膜;3、第一折痕;4、第一袋体;5、第二袋体;6、第二折痕;7、第三袋体;8、第四袋体;9、第五袋体;10、第六袋体;11、封边线;12、空腔;13、直角边;14、底边;15、驻料口;16、辅助折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自动封口包装袋,包括包装袋本体1,包装袋本体1开口处的一角设置有第一折痕3,第一折痕3将包装袋本体1分隔成第一袋体4和第二袋体5两部分,第一袋体4沿第一折痕3折叠于第二袋体5的内部,包装袋本体1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二折痕6,第二折痕6将第一袋体4分隔成第三袋体7和第四袋体8两部分,第二折痕6将第二袋体5分隔成第五袋体9和第六袋体10两部分,第五袋体9沿第二折痕6折叠于第六袋体10的一侧,且第五袋体9与第六袋体10之间缝合有封边线11,第六袋体10位于封边线11与第二折痕6之间的部分形成空腔12,第三袋体7为直角梯形,且第三袋体7包括直角边13和底边14,直角边13靠近底边14的一端为驻料口15。包装袋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内膜2,且内膜2的边角缝线固定在包装袋本体1的边角夹层中,内膜2直接与物料接触,且保证物料无法渗漏,第一折痕3将第一袋体4分隔成三角形,且此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这样第一袋体4沿包装袋本体1的侧边翻折时,翻折角度正好为直角,第二折痕6与第五袋体9的开口边线平行,封边线11与第五袋体9的开口边线平行,这样有利于结构的稳定性和美观性,封边线11的一端设置于直角边13的中点处,封边线11的另一端设置于第六袋体10的侧边上,这样第三袋体7的底端向上翻折封闭驻料口15时,驻料口15恰好能被收纳到空腔12内部,第三袋体7的表面设置有辅助折痕16,辅助折痕16的一端设置于底边14远离直角边13的一端,辅助折痕16的另一端设置于封边线11与直角边13的交接处,当袋体自动封口时,辅助折痕16的存在能让封口过程更加快捷方便。工作原理:本包装袋在使用时,首先将驻料管道通过驻料口15插设到包装袋本体1的内部,通过驻料管道向包装袋本体1内部注入物料,在此过程中,由于驻料口15的孔型设计,注入到包装袋本体1内部的物料扬起的粉尘会被控制于包装袋本体1的内部,并不会像普通包装袋一样将粉尘溅射到包装袋外部,免去了人为箍紧包装袋口与驻料管的人工劳动。当包装袋本体1内部驻满物料时,包装袋本体1会受物料影响向上挤压膨胀,使驻料口15被压平,同时驻料口15被压入空腔12的内部,驻料口15正对着空腔12,此时物料无法通过驻料口15洒落到包装袋本体1的外部,包装袋实现自动封口,这一过程省去了对包装袋驻料后的二次封口,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生产成本。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封口包装袋,包括包装袋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袋本体(1)开口处的一角设置有第一折痕(3),所述第一折痕(3)将包装袋本体(1)分隔成第一袋体(4)和第二袋体(5)两部分,所述第一袋体(4)沿第一折痕(3)折叠于第二袋体(5)的内部,所述包装袋本体(1)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二折痕(6),所述第二折痕(6)将第一袋体(4)分隔成第三袋体(7)和第四袋体(8)两部分,所述第二折痕(6)将第二袋体(5)分隔成第五袋体(9)和第六袋体(10)两部分,所述第五袋体(9)沿第二折痕(6)折叠于第六袋体(10)的一侧,且第五袋体(9)与第六袋体(10)之间缝合有封边线(11),所述第六袋体(10)位于封边线(11)与第二折痕(6)之间的部分形成空腔(12),所述第三袋体(7)为直角梯形,且第三袋体(7)包括直角边(13)和底边(14),所述直角边(13)靠近底边(14)的一端为驻料口(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封口包装袋,包括包装袋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袋本体(1)开口处的一角设置有第一折痕(3),所述第一折痕(3)将包装袋本体(1)分隔成第一袋体(4)和第二袋体(5)两部分,所述第一袋体(4)沿第一折痕(3)折叠于第二袋体(5)的内部,所述包装袋本体(1)的开口处设置有第二折痕(6),所述第二折痕(6)将第一袋体(4)分隔成第三袋体(7)和第四袋体(8)两部分,所述第二折痕(6)将第二袋体(5)分隔成第五袋体(9)和第六袋体(10)两部分,所述第五袋体(9)沿第二折痕(6)折叠于第六袋体(10)的一侧,且第五袋体(9)与第六袋体(10)之间缝合有封边线(11),所述第六袋体(10)位于封边线(11)与第二折痕(6)之间的部分形成空腔(12),所述第三袋体(7)为直角梯形,且第三袋体(7)包括直角边(13)和底边(14),所述直角边(13)靠近底边(14)的一端为驻料口(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封口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双宇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