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适应性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7107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高适应性底座,该高适应性底座包括底座和支撑件,所述底座与支撑件活动连接;所述支撑件包括连接件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可伸缩,所述连接件一端与底座活动连接后形成水平旋转机构,所述连接件另一端与支撑杆活动连接后形成垂直旋转机构。水平旋转机构和垂直旋转机构满足了支撑杆在底座上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旋转,方便实现对支撑件上支撑的设备的支撑方位和角度的调节。通过支撑件上连接件的设置实现了支撑杆在底座上的调节活动,通过底座上活动件的设置,增大了底座与车体的接触面积,使该高适应性底座与车体的连接更稳定,通过支撑杆上转接件的设置实现了该高适应底座与外部设备的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适应性底座
本技术属于车载用品
,特别涉及一种高适应性底座。
技术介绍
底座是起支撑和安装作用的构架,底座的应用极其广泛,工作生活中随处可以遇见,常见的支架包括风扇底座,台灯底座,手机充电支架底座和车载底座等。在公告号为“CN207072308U”名称为“一种车载云台安装底座以及车载云台”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车载云台安装底座以及车载云台,涉及监控设备领域,车载云台包括摄像机本体和车载云台安装底座,车载云台安装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和吸盘组件,吸盘组件包括磁性吸附件和电磁吸附件,磁性吸附件设置于底座本体的底部,用于吸附车体,电磁吸附件设置于底座本体的底部,用于在通电状态下吸附车体,以使车载云台安装底座可拆卸地安装在车体上。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车载云台安装底座,能够通过电磁吸附件的通断电状态改变底座本体对车体的吸附力,使得该车载云台安装底座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的同时拆卸简单、方便。以上专利中,通过电磁吸附件的设置实现了底座与车体的吸附,保证了底座与车体连接的稳定性,但是该种方式需要用到电磁吸附件,使整个底座结构复杂,另外,以上专利中的车载云台的安装位置固定,不能进行灵活调整,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角度可调、安装位置稳定的高适应性底座。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灵活简单、安全稳定、方便携带、使用方便高效、生产成本低、适用范围更广的高适应性底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是一种高适应性底座,其特征在于,该高适应性底座包括底座和支撑件,所述底座与支撑件活动连接。底座的设计实现了该高适应性底座与车体的连接固定,通过支撑件的设计实现了该高适应性底座对支撑件的支撑,其中被支撑件包括手机、摄像机、灯等,底座与支撑件的活动连接,方便实现对支撑件上支撑的设备的支撑方位和角度的调节。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包括连接件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可伸缩,所述连接件一端与底座活动连接后形成水平旋转机构,所述连接件另一端与支撑杆活动连接后形成垂直旋转机构。通过连接件的设置实现了底座与支撑杆的连接,通过连接件与底座连接后形成的水平旋转机构,实现连接件在底座上的水平方向的旋转,进而实现连接件上连接的支撑杆的水平旋转,通过连接件与支撑杆连接后形成的垂直旋转机构,实现了支撑杆在连接件上的垂直方向的旋转,包括前后旋转,综上,实现了支撑杆在底座上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旋转。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旋转机构包括转体、承接座和活动槽,所述活动槽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承接座一端设置在活动槽中,所述承接座另一端与转体对接,当推动转体后,转体推动承接座,承接座在活动槽中水平旋转;所述垂直旋转机构包括有连接部和卡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连接件的顶部,所述卡接部设置在支撑杆上,且所述卡接部与支撑杆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连接部与卡接部连接后形成铰接。其中,转体是连接件下端突出后形成,转体与承接座对接后,转体能够推动承接座,使承接座能够围绕轴心形成旋转活动,由此形成360°的水平方向的旋转;连接部与卡接部连接后形成的铰接,使支撑杆能够在连接件上前后活动,当支撑杆伴随水平旋转机构和垂直旋转机构活动后,使支撑杆能够在空间中各个方向活动。进一步地,所述承接座包括固定连接部和限位部,所述限位部和固定连接部均固定在活动槽中,其中所述限位部固定在固定连接部上部后,所述固定连接部的底部固定在活动槽中,所述限位部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凸块,所述活动槽中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卡槽,所述卡槽与凸块相适配,当承接座在活动槽中水平旋转时,所述凸块与卡槽发生相对运动并保持卡接状态。通过凸块和卡槽的设置,使承接座在活动槽中活动时仍具备抵持和定位的功能,从而方便支撑杆固定在某个使用的角度,方便使用。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和用于与车体接触的活动件,所述底座本体一端与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底座本体另一端与活动件活动连接,当活动件在底座本体上活动后,所述底座与车体的接触面积发生变化。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本体包括底座上壳和底座下壳,所述底座上壳与底座下壳可拆卸式连接,所述活动件与底座下壳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下壳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活动件上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与定位孔相适配,当定位销设置在定位孔中,所述活动件在底座下壳上旋转活动。通过活动件上定位销在定位孔中的旋转活动,实现了活动件在底座下壳上的旋转活动,当活动件在底座下壳上活动展开后,底座下壳与车体的接触面积更大,使底座下壳与车体连接的更稳定。进一步地,所述底座本体的下部还设置有底座下拉件,所述底座下拉件上设置有定位销,所述底座下壳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定位销在限位槽中活动后,所述底座下拉件在底座本体的下部伸缩活动。底座下拉件在限位槽中活动后,同样增大了底座与车体的接触面积。其中底座下拉件与活动件在同一水平高度上,保证了底座底面的平齐。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转接件,所述转接件与支撑杆可拆卸式连接。通过支撑杆上转接件的设置,通过转接件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即可实现该高适应性底座与外部设备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转接件上连接有用于支撑手机的托件,所述托件包括托件主体、支撑件和无线充组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槽,所述支撑槽与托件主体活动连接,所述无线充组件设置在托件主体内部,且所述无线充组件的输出端在托件主体的表面上。通过托件的设置实现了对手机的支撑,使该高适应性底座能够实现对手机的支撑,同时通过无线充组件的设置实现了对手机的无线充功能。综上所述,本技术所实现的高适应性底座,实现了该高适应性底座与车体的连接固定,通过支撑件的设计实现了该高适应性底座对支撑件的支撑,其中被支撑件包括手机、摄像机、灯等,底座与连接件连接后形成的水平旋转机构和连接件与支撑杆连接后形成的垂直旋转机构满足了支撑杆在底座上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旋转,方便实现对支撑件上支撑的设备的支撑方位和角度的调节。通过底座上活动件的设置,当活动件活动到底座外部后,增大了底座与车体的接触面积,使该高适应性底座与车体的连接更稳定,通过支撑杆上转接件的设置实现了该高适应性底座与外部设备的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实现高适应性底座的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所实现高适应性底座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所实现高适应性底座与托件结合的爆炸图。图4是本技术所实现连接件和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在本实施例中,本技术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如图1-4所示,本技术是一种高适应性底座,该高适应性底座包括底座1和支撑件2,所述底座1与支撑件2活动连接。底座1的设计实现了该高适应性底座1与车体的连接固定,通过支撑件2的设计实现了该高适应性底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适应性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支撑件,所述底座与支撑件活动连接;所述支撑件包括连接件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可伸缩,所述连接件一端与底座活动连接后形成水平旋转机构,所述连接件另一端与支撑杆活动连接后形成垂直旋转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适应性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支撑件,所述底座与支撑件活动连接;所述支撑件包括连接件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可伸缩,所述连接件一端与底座活动连接后形成水平旋转机构,所述连接件另一端与支撑杆活动连接后形成垂直旋转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适应性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旋转机构包括转体、承接座和活动槽,所述活动槽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承接座一端设置在活动槽中,所述承接座另一端与转体对接,当推动转体后,转体推动承接座,承接座在活动槽中水平旋转;
所述垂直旋转机构包括有连接部和卡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连接件的顶部,所述卡接部设置在支撑杆上,且所述卡接部与支撑杆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连接部与卡接部连接后形成铰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适应性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接座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凸块,所述活动槽中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与凸块相适配,当承接座在活动槽中旋转时,所述凸块与卡槽发生相对运动并保持卡接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适应性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和用于与车体接触的活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胜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沃趣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