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排湿的地暖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暖
,具体为一种便于排湿的地暖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821380335.0”的一种水地暖排湿结构,包括楼板层、保温层、细砂混凝土层、地板层,保温层与细砂混凝土层之间设置有加热管;所述楼板层上开设有蓄水槽,所述楼板层朝向蓄水槽倾斜,所述蓄水槽内设置有穿过保温层、细砂混凝土层、地板层的透气管,所述透气管中部设置有用于连通真空泵的导水管;透气管的管口和导水管的管口与蓄水槽之间设置有间隙,从而使水进入蓄水槽内,并从导水管导出;在导水管上连接真空泵,真空泵工作,外界的气体通过透气管进入到蓄水槽内,蓄水槽内的水经过导水管导出;相对于现有技术,在蓄水槽内集水,通过导水管导出水,通过透气管进气,气体流通性好,提升了排水的效果。但是,其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1、上述装置中的蓄水槽只能用于接收渗水或是加热管损坏产生的水,但是并不能将这些水自动排出,还需要人工定期检修和排水,使用不便;2、在天气寒冷时,若不使用地暖,则地暖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排湿的地暖结构,包括蓄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1)包括箱体(2)和箱盖(3),所述箱盖(3)可拆卸地设置在箱体(2)上,所述箱体(2)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触控面板(4)和PLC控制器(5),所述箱体(2)上连通设置有连通水管(6)、回水管(15)、排水管(16)和排湿管(17),所述连通水管(6)上设置有阀门一(7),所述箱体(2)的侧壁中内嵌设置有加热片(8),所述箱体(2)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9),所述箱体(2)中固定设置有滤网板(10),所述回水管(15)和排湿管(17)设置在滤网板(10)的上方,所述连通水管(6)和排水管(16)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排湿的地暖结构,包括蓄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1)包括箱体(2)和箱盖(3),所述箱盖(3)可拆卸地设置在箱体(2)上,所述箱体(2)的外壁上固定设置有触控面板(4)和PLC控制器(5),所述箱体(2)上连通设置有连通水管(6)、回水管(15)、排水管(16)和排湿管(17),所述连通水管(6)上设置有阀门一(7),所述箱体(2)的侧壁中内嵌设置有加热片(8),所述箱体(2)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9),所述箱体(2)中固定设置有滤网板(10),所述回水管(15)和排湿管(17)设置在滤网板(10)的上方,所述连通水管(6)和排水管(16)设置在滤网板(10)的下方,所述箱盖(3)上设置有旋转电机(11),所述旋转电机(11)的输出端固定设置有转轴(13),所述转轴(13)延伸至箱体(2)内部的一端固定设置有刮板(14),所述刮板(14)和滤网板(10)相接触;
所述排水管(16)连通于分集水器(18),所述排水管(16)上设置有排水泵一(19)和阀门二(20),所述分集水器(18)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21),所述分集水器(18)通过采暖进口管道(22)连通于地暖管(23),所述地暖管(23)通过采暖出口管道(24)反向连通于分集水器(18),所述回水管(15)和采暖进口管道(22)相连通,所述回水管(15)上设置有阀门三(25),所述采暖进口管道(22)上设置有阀门四(26)和循环泵(27),所述采暖出口管道(24)上设置有阀门五(29)和鼓气泵(30),所述排湿管(17)上设置有阀门六(31);
所述地暖管(23)铺设在细砂混凝土层(32)中,所述地暖管(23)的外侧设置有地暖管隔离罩(33),所述细砂混凝土层(32)的下方依次设置有镜面反射膜(34)、挤塑板层(35)和结构层(36),所述细砂混凝土层(32)的上方依次设置有找平层(37)和地板层(38);
靠近排湿管(17)的所述地暖管(23)出口端设置在中空隔离筒体(40)中,所述中空隔离筒体(40)和排湿管(17)相连通,所述中空隔离筒体(40)中固定设置有凹型块(41),所述凹型块(41)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排水泵三开关(42),所述凹型块(41)中活动设置有滑板(43),所述滑板(43)和凹型块(41)的底部之间连接设置有弹簧(44),所述滑板(43)远离有弹簧(44)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春红,房珺,鲍晓霖,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山水空间装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