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及紧固件技术

技术编号:2636945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8
一种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其包括:提供底材,其上具有多个通孔;将多根线体对应地穿过底材的多个通孔,使得多根线体的末端从底材凸出;熔接多根线体的末端及底材,以将多根线体固定于底材;裁切多根线体,以形成相对于固定在底材的多根线体的末端的自由端;以及从多根线体的自由端的侧的方向上加热多根线体,以使多根线体形成紧固件的接合单元,其中,每一个接合单元具有由自由端所形成的头部及连接于底材的茎部。另一方面,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包括借由前述的制造紧固件的方法所制成的紧固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及紧固件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且特别是关于一种能够在无须使用其他粘合剂的情况下制造出紧固件的方法,以及关于借由此方法所制成的紧固件。
技术介绍
已知应用来使两物体机械式地接合的紧固件,此种紧固件大致由底材及从底材延伸出来的多个接合单元所构成。在将紧固件设置到欲接合的两物体上之后,借由紧固件所分别具备的接合单元之间的相互啮合,两物体能够达到机械式地接合的目的。已知用于制造此种紧固件的方法是借由粘合剂(例如,背胶等)来使形成接合单元的结构体固定在底材上,并经由后续对此结构体的加工来形成特定形状的接合单元。然而,在这种已知的制造方法中,由于粘合剂的使用,通常会存在移除粘合剂的步骤,而在此移除步骤中,已被固定到底材上的结构体有机会发生脱落,进而降低最终成品的良率。有鉴于此,专利技术人苦思改善并研究出对于已知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的改良方案,其相较于上述已知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为较优异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其能够在未使用粘合剂的情况下制造出紧固件,进而提升所制造出来的紧固件的良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包括:提供底材,其上具有多个通孔;将多根线体对应地穿过底材的多个通孔,使得多根线体的末端从底材凸出;熔接多根线体的末端及底材,以将多根线体固定于底材;裁切多根线体,以形成相对于固定在底材的多根线体的末端的自由端;以及从多根线体的自由端的侧的方向上加热多根线体,以使多根线体形成紧固件的接合单元,其中,每一个接合单元具有由自由端所形成的头部及连接于底材的茎部。较佳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中,可借由超音波熔接方法使多根线体的末端与底材熔接在一起。较佳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中,底材与多根线体可由相同的塑料材料所制成。更佳地,此塑料材料可为尼龙或PP材料。较佳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中,底材与多根线体可由不同的塑料材料所制成。较佳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中,在将多根线体对应地穿过底材的多个通孔之前,可先使多根线体通过对位治具与底材的多个通孔对齐。较佳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中,底材的多个通孔可为经由冲孔加工所形成的冲孔。更佳地,多个通孔可配置为以不同的图案被排列。较佳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中,多根线体的末端从底材凸出约1mm。较佳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中,底材的通孔的直径为线体的直径的1.2倍至1.5倍。较佳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中,借由提供加热板以非接触方式来加热多根线体,以使自由端形成接合单元的头部。更佳地,此加热板的面对多根线体的面上具有不同的温度区域,其配置为使得多根线体的受热程度相互不同。较佳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中,借由接触式加热方式来加热多根线体,以使自由端形成接合单元的头部。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借由上述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所制成的紧固件,此紧固件包括:底材;以及被形成在底材上的多个接合单元,每一个接合单元包括一端连接于底材的茎部及位于茎部的另一端的头部,其中,茎部具有沿着接合单元的延伸方向的长度,长度配置为可根据制造紧固件时的受热程度而变化,且其中,头部具有直径,直径配置为可根据制造紧固件时的受热程度而变化。较佳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紧固件中,多个接合单元配置为可在底材上排列形成一图案。较佳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紧固件中,多个接合单元中的至少两个接合单元在制造紧固件时的受热程度相互不同,使得至少两个接合单元中的受热程度较高的其中一个接合单元具有长度较短的茎部以及直径较大的头部,且至少两个接合单元中的受热程度较低的另一个接合单元具有长度较长的茎部以及直径较小的头部。更佳地,受热程度相互不同的此至少两个接合单元可配置为形成一图案。综上所述,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中,底材与线体可借由熔接而被牢固地固定在一起,而不需借助其他的粘合剂,进而可避免在移除粘合剂的过程中发生脱落的情形。因此,借由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能够大幅提升所制造出来的紧固件的良率。另一方面,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中,由于不同的线体可配置为具有不同的受热程度,使得由线体所形成的接合单元可根据受热程度具有长度可变化的茎部及直径可变化的头部,因此,所制造出来的紧固件可直接借由这些具有不同长度的茎部及不同直径的头部的接合单元的排列形成图案,提供用户特殊的视觉效果,而完全不需要另外借助其他模具或装置进行二次加工。此外,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中,由于多根线体可配置为通过形成在底材上的以不同图案排列的通孔,进而形成不同的图案,由多根线体所形成的接合单元因此可提供紧固件的用户不同的视觉效果。关于本专利技术更详细的说明与优点,将借由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参照所附图式而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图1为用于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的俯视示意图,其中显示出具有通孔的底材;图2为用于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的俯视示意图,其中显示出线体穿过底材的通孔;图3为沿图2的线A-A所取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用于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的截面示意图,其中显示出线体与底材被熔接;图5为用于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的截面示意图,其中显示出线体被裁切以形成自由端;图6为用于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的截面示意图,其中显示出从线体的自由端的侧的方向上加热线体;图7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所制成的紧固件的一种示例的截面示意图;图7B为图7A的上视示意图;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所制成的紧固件的另一种示例的截面示意图;图9A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所制成的紧固件的又另一种示例的截面示意图;以及图9B为图9A的上视示意图。【符号说明】1:底材10:通孔2:线体20:末端21:自由端3、3A、3B:接合单元30、30A、30A’、30B:茎部31、31A、31A’、31B:头部8:加热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图1至6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首先,如图1所示,提供底材1,底材1上具有多个通孔10。较佳地,此等通孔10为经由冲孔加工所形成的冲孔,且其排列方式可依据所欲形成的紧固件的类型加以设计。在本实施例中,通孔10配置为以数组图案被排列,但并不以此为限。例如,根据最终形成的紧固件的设计需求,通孔10可能配置为以其他图案被排列(稍后详细说明)。接着,如图2及3所示,将多根线体2对应地穿过底材1的多个通孔10,使得多根线体2的末端20凸出于底材1。在此情况下,线体2的末端20较佳地从底材1凸出约1mm的距离。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包括:/n提供底材,其上具有多个通孔;/n将多根线体对应地穿过该底材的该多个通孔,使得该多根线体的末端从该底材凸出;/n熔接该多根线体的这些末端及该底材,以将该多根线体固定于该底材;/n裁切该多根线体,以形成相对于固定在该底材的该多根线体的这些末端的自由端;以及/n从该多根线体的这些自由端的侧的方向上加热该多根线体,以使该多根线体形成该紧固件的接合单元,其中,每一个接合单元具有由该自由端所形成的头部及连接于该底材的茎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包括:
提供底材,其上具有多个通孔;
将多根线体对应地穿过该底材的该多个通孔,使得该多根线体的末端从该底材凸出;
熔接该多根线体的这些末端及该底材,以将该多根线体固定于该底材;
裁切该多根线体,以形成相对于固定在该底材的该多根线体的这些末端的自由端;以及
从该多根线体的这些自由端的侧的方向上加热该多根线体,以使该多根线体形成该紧固件的接合单元,其中,每一个接合单元具有由该自由端所形成的头部及连接于该底材的茎部。


2.如权利要求1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其中,借由超音波熔接方法使该多根线体的这些末端与该底材熔接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2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其中,该底材与该多根线体由相同的塑料材料所制成。


4.如权利要求3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其中,该塑料材料为尼龙或PP材料。


5.如权利要求2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其中,该底材与该多根线体由不同的塑料材料所制成。


6.如权利要求1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其中,在将该多根线体对应地穿过该底材的该多个通孔之前,先使该多根线体通过对位治具与该底材的该多个通孔对齐。


7.如权利要求1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其中,该底材的该多个通孔为经由冲孔加工所形成的冲孔。


8.如权利要求7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其中,该底材的该多个通孔配置为以不同的图案被排列。


9.如权利要求1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其中,该多根线体的这些末端从该底材凸出约1mm。


10.如权利要求1的用于制造紧固件的方法,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诚祎
申请(专利权)人:台湾百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