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储运用中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6944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模具制造领域,尤其是一种模具储运用中柱,包括一圆柱形的中空管,所述中空管的外缘沿其与那周均匀间隔制出多个环型盲槽。发生误挤压时,其空心结构会成片状挤压,而非如现有结构一样成为团状结构,尽可能的减小对于模具的损伤,其外部制出的多个环形的盲槽,具有两方面的作用,其一,该中外部结构基本不会在模具中使用,因此,可将其与模具本身明显区别开来,便于操作人员识别;其二,其外部制出的环状的盲槽的部分将中空管本体来讲质地更薄,更易发生形变和断裂,在受到挤压的状态下,会先于厚度较厚的部分断裂,进而诱导中空管侧倾,如从一侧踩压易拉罐一样,形成一个条形的薄片,进一步防止模具受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储运用中柱
本技术属于模具制造领域,尤其是一种模具储运用中柱。
技术介绍
待模具不使用的时候,需对上下模进行分离。为保证模具的分离需在上模和下模之间放置多个高度相同的限位柱来进行限位。所述的限位柱包括边柱和中柱,现有结构均采用硬质实心柱来使用。如模具需要使用时则需要将边柱和中柱分别移出才可使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中柱位于模具内部,尤其是有的模具内也会有相似的柱状结构,在一些视角下容易造成误导,很难确认中柱是否移出。因此,会偶发性的发生操作人员忘记取出中柱的情况出现。这样的结果非常严重,轻者将上下模座打变形,严重的甚至有出重大人身伤亡安全事故的风险,而且由于中柱目前是实心的柱状结构,因此在受到挤压后会嵌合在上模或下模的表面,也十分难以取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想出一种既能储运模具,又能在中柱未拿下的情况下保证模具不受影响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主动断裂,不易成团的一种模具储运用中柱。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具储运用中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圆柱形的中空管,所述中空管的外缘沿其与那周均匀间隔制出多个环型盲槽。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中,采用中空管取代原有的实心柱状结构,在垂直布设的状态下,受力稳定可实现支撑的作用,即使忘记取出,发生误挤压时,其空心结构会成片状挤压,而非如现有结构一样成为团状结构,尽可能的减小对于模具的损伤,其外部制出的多个环形的盲槽,具有两方面的作用,其一,该中外部结构基本不会在模具中使用,因此,可将其与模具本身明显区别开来,便于操作人员识别;其二,其外部制出的环状的盲槽的部分将中空管本体来讲质地更薄,更易发生形变和断裂,在受到挤压的状态下,会先于厚度较厚的部分断裂,进而诱导中空管侧倾,如从一侧踩压易拉罐一样,形成一个条形的薄片,进一步防止模具受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模具储运用中柱,本技术的创新在于,包括一圆柱形的中空管1,所述中空管的内缘2呈中空的柱状结构,其外缘沿其与那周均匀间隔制出多个环型盲槽3。本技术中,采用中空管取代原有的实心柱状结构,在垂直布设的状态下,受力稳定可实现支撑的作用,即使忘记取出,发生误挤压时,其空心结构会成片状挤压,而非如现有结构一样成为团状结构,尽可能的减小对于模具的损伤,其外部制出的多个环形的盲槽,具有两方面的作用,其一,该中外部结构基本不会在模具中使用,因此,可将其与模具本身明显区别开来,便于操作人员识别;其二,其外部制出的环状的盲槽的部分将中空管本体来讲质地更薄,更易发生形变和断裂,在受到挤压的状态下,会先于厚度较厚的部分断裂,进而诱导中空管侧倾,如从一侧踩压易拉罐一样,形成一个条形的薄片,进一步防止模具受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储运用中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圆柱形的中空管,所述中空管的外缘沿其与那周均匀间隔制出多个环型盲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储运用中柱,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圆柱形的中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世大赵青龙王秀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世亚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