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扫气集管、发动机及船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6886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扫气集管、发动机及船舶,涉及船舶技术领域。扫气集管包括至少一个非标准气管段和若干个标准气管段,非标准气管段与增压器连接,标准气管段之间以及标准气管段与非标准气管段之间相互连通且沿直线方向排列并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至少一个可拆卸连接的标准气管段,能够减少重复设计,当发动机的适配的增压器的大小和位置发生变动时,只需要对与增压器连接的非标准气管段进行替换即可,无需对扫气集管的整体进行替换,有利于扫气集管的标准化设计和生产厂商对标准气管段进行批量化生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发动机包括上述的扫气集管。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船舶包括上述的发动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扫气集管、发动机及船舶
本专利技术涉及船舶
,尤其涉及一种扫气集管、发动机及船舶。
技术介绍
扫气集管是船舶的发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船市的下行和竞争的激烈,如何能够提高标准化设计和生产流程,以及如何有利于批量备货,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成为各专利商和生产商共同追求目标。现阶段,低速发动机的扫气集管通常采用一体化设计,焊接加工成型。对于缸数较多、重量较重的,部分采取两段式设计。一体化及两段式设计的扫气集管具有以下的缺点:一、一台发动机对应设置有一台扫气集管,但可根据用户需求适配多种增压器、空冷器、滴水分离器等部件,一旦增压器、空冷器、滴水分离器等部件进行更换,便需要设计另外一台扫气集管,导致扫气集管设计标准化程度较低,成本较高;二、设计标准化程度低,带来生产标准化程度低,生产厂商难以对所需原材料进行精准预判,无法批量化备货,生产、采购成本高。三、一体化及两段式的扫气集管对起吊机的起吊能力要求较高;四、一体化及两段式设计的扫气集管,对焊接人员要求较高,需要焊接人员对扫气集管所有焊接位置都比较熟悉。而由于部分扫气集管的内部空间较为狭小,造成焊接的难度更大。实际设计、生产过程中,在适配不同增压器时,要设计不同型号的扫气集管,但不同型号的扫气集管之间,有相当多的设计是重复设计。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扫气集管能够明确区分出一台扫气集管在适配增压器进行变型设计时设计不变的部分和设计常变的部分,将不变的部分进行标准化。进而,可以在对扫气集管进行变型设计时,仅改变要变的部分,保持不变的部分,减少重复设计。更为重要的是指导后续生产对设计不变的部分进行精准产量预测、批量采购、标准化生产,降低成本。同时,尽可能减少焊接、起吊等生产加工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扫气集管,标准化程度较高,利于扫气集管厂商判断在一个生产周期内所需的原材料,降低设计、采购、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扫气集管,包括至少一个非标准气管段和若干个标准气管段,所述非标准气管段与增压器连接,所述标准气管段之间以及所述标准气管段与所述非标准气管段之间相互连通且均沿直线方向排列并可拆卸连接。可选地,所述非标准气管段第一侧端面的管口周侧设置有凸起或凹槽中的一者,所述标准气管段的第二侧端面的管口周侧设置有所述凸起或所述凹槽中的另一者,所述凸起伸入所述凹槽内,所述凸起的周侧与所述凹槽的内壁松配合。可选地,所述扫气集管还包括连接螺栓,相邻两个所述标准气管段之间及所述标准气管段和所述非标准气管段之间通过所述连接螺栓可拆卸连接。可选地,所述凹槽的凹槽底面开设有第一螺栓孔,所述凸起上开设有与第一螺栓孔相对设置的第二螺栓孔,所述连接螺栓穿过所述第一螺栓孔和所述第二螺栓孔,以连接所述标准气管段和所述非标准气管段。可选地,所述凸起的凸起端面与所述凹槽的凹槽底面贴合。可选地,所述扫气集管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凸起的周侧与所述凹槽的内壁之间并与所述凹槽及所述凸起紧配合。可选地,所述凸起的外壁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凸起的外壁,并且,所述密封圈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定位槽内并与所述定位槽紧配合。可选地,所述第一侧端面与所述第二侧端面之间具有间隙,以确保所述凸起的凸起端面与所述凹槽的凹槽底面能够贴合在一起。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的扫气集管。本专利技术再一方面提供一种船舶,包括上述的发动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扫气集管通过设置至少一个可拆卸连接的标准气管段,能够减少重复设计,当发动机适配的增压器的大小和位置发生变动时,只需要对与增压器连接的非标准气管段进行替换即可,无需对扫气集管的整体进行替换,同时,有利于扫气集管的生产厂商对标准气管段进行批量化生产,具体地,生产厂商可根据订单估算一段时间内所需的标准气管段的数量,然后针对该部分标准气管段进行批量化及标准化设计、采购、生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模块化设计的扫气集管,大大降低了生产过程中对起吊能力的要求和焊接难度,也为在扫气集管内进行进一步的设计提供了可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扫气集管的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扫气集管一角度的分解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扫气集管另一角度的分解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扫气集管中相邻两个标准气管段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标准气管段;11、第二侧端面;2、凸起;21、凸起端面;22、定位槽;3、凹槽;31、凹槽底面;4、密封圈;5、连接螺栓;6、非标准气管段;61、第一侧端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考图1-图4,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扫气集管。扫气集管包括若干个标准气管段1和至少一个非标准气管段6,非标准气管段6与增压器连接,标准气管段1之间以及标准气管段1与非标准气管段6之间相互连通且沿直线方向排列并可拆卸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扫气集管通过设置多个可拆卸连接的标准气管段1,能够减少重复设计,当发动机适配的增压器的大小和位置发生变动时,只需要对与增压器连接的非标准气管段6进行替换即可,无需对扫气集管的整体进行替换,同时,有利于扫气集管的生产厂商对标准气管段1进行批量化生产。具体地,生产厂商可根据订单估算一段时间内所需的标准气管段1的数量,然后针对该部分标准气管段1进行批量化及标准化设计、采购、生产,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相比现有技术中的两段式扫气集管,每一段的扫气集管长度更短,能够进一步解决扫气集管长度过长时容易造成起吊变形的问题,进而提高扫气集管的良率,且无需采用大型起吊机进行起吊,从而降低作业难度及成本,又无需在狭小空间内对扫气集管进行焊接,进一步降低生产难度,从而降低对生产工人的操作技能要求。可选地,非标准气管段6的第一侧端面61的管口周侧设置有凸起2或凹槽3中的一者,标准气管段1的第二侧端面11的管口周侧设置有凸起2或凹槽3中的另一者,凸起2伸入凹槽3内,凸起2的周侧与凹槽3的内壁松配合。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气管端均通过凸起2和凹槽3配合,具体地,标准气管段1的两侧端面分别设有凸起2和凹槽3,两个非标准气管段6中的一个设有凸起2,另一个设有凹槽3,从而,各非标准气管段6和各标准气管段1可依次通过凸起2和凹槽3串联。可选地,扫气集管还包括连接螺栓5,标准气管段1和非标准气管段6通过连接螺栓5可拆卸连接。通过连接螺栓5的方式实现标准气管段1和非标准气管段6的连接,既能够实现可拆卸连接,又能够保证连接稳定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标准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扫气集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标准气管段(1)和至少一个非标准气管段(6),所述非标准气管段(6)与增压器连接,所述标准气管段(1)之间以及所述标准气管段(1)与所述非标准气管段(6)之间相互连通且均沿直线方向排列并可拆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扫气集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标准气管段(1)和至少一个非标准气管段(6),所述非标准气管段(6)与增压器连接,所述标准气管段(1)之间以及所述标准气管段(1)与所述非标准气管段(6)之间相互连通且均沿直线方向排列并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气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标准气管段(6)第一侧端面(61)的管口周侧设置有凸起(2)或凹槽(3)中的一者,所述标准气管段(1)的第二侧端面(11)的管口周侧设置有所述凸起(2)或所述凹槽(3)中的另一者,所述凸起(2)伸入所述凹槽(3)内,所述凸起(2)的周侧与所述凹槽(3)的内壁松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气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气集管还包括连接螺栓(5),相邻两个所述标准气管段(1)之间及所述标准气管段(1)和非标准气管段(6)之间通过所述连接螺栓(5)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扫气集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的凹槽底面(31)开设有第一螺栓孔,所述凸起(2)上开设有与第一螺栓孔相对设置的第二螺栓孔,所述连接螺栓(5)穿过所述第一螺栓孔和所述第二螺栓孔,以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耀中周秀亚李孝连沈莉田阳阳
申请(专利权)人:中船动力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