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煤矿井下安全防控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井下安全防控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煤炭产量不断增加,新建、扩建矿井增多和开采强度、开采深度增大,煤矿安全事故出现了频发的局面。目前发生的矿井事故主要有火灾、透水、冒顶、瓦斯突出等,其中又以火灾事故尤为突出。为切实加强我矿井上、下防灭火工作,预防内、外因火灾的发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215条规定,生产矿井必须制定井上、下防火措施。矿井火灾是煤矿的五大灾害之一,它不仅会造成煤炭资源的损失,打乱各项生产衔接部署,而且还会造成瓦斯煤尘爆炸,严重危害矿井安全生产和企业经济效益,造成巨大的损失。矿井火灾的起因主要是地矿及井道空气中的可燃或助燃的O2、CO、CO2、H2S及CH4等气体的浓度达到一定限度后,并达到一定的温度条件而形成。煤矿中,特别是采空区内的气体浓度和温度是反映采空区自然发火危险性的一个绝对重要指标。目前煤矿矿井火灾预警主要采用两种方法:1)分析火灾隐患点的气体成分和浓度,比如:束管气体分析系统、人工局部气体取样分析法等;2)温度监测预警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矿井下安全防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巷道部(2)中的巷道支撑立柱(3)及设置在巷道支撑立柱(3)顶部的巷道支撑人字顶板(4);/n巷道支撑立柱(3)与巷道支撑人字顶板(4)的横向截面为下方是矩形且上方是等腰三角形的形状;/n在巷道部(2)设定距离处的巷道支撑人字顶板(4)上铰接有安全门(5)的上端,在人字顶板(4)上设置有导向轮(6),/n安全门(5)的下端连接有安全牵引钢丝(7)的根部,安全牵引钢丝(7)通过导向轮(6)反向变向引出到设定安全距离外(8),在安全距离外(8),安全牵引钢丝(7)的通过挂环与插杆安装在对应的巷道部(2)的巷道支撑人字顶板(4)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井下安全防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巷道部(2)中的巷道支撑立柱(3)及设置在巷道支撑立柱(3)顶部的巷道支撑人字顶板(4);
巷道支撑立柱(3)与巷道支撑人字顶板(4)的横向截面为下方是矩形且上方是等腰三角形的形状;
在巷道部(2)设定距离处的巷道支撑人字顶板(4)上铰接有安全门(5)的上端,在人字顶板(4)上设置有导向轮(6),
安全门(5)的下端连接有安全牵引钢丝(7)的根部,安全牵引钢丝(7)通过导向轮(6)反向变向引出到设定安全距离外(8),在安全距离外(8),安全牵引钢丝(7)的通过挂环与插杆安装在对应的巷道部(2)的巷道支撑人字顶板(4)上;
当被安全牵引钢丝(7)牵拉时,安全门(5)水平位于设定距离内巷道支撑人字顶板(4)的顶部;
当挂环与插杆分离后,安全门(5)从水平下落到竖直状态,以密封隔断巷道部(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下安全防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地表上方设置有若干外部支撑架(9),外部支撑架(9)下部扎根于非采空区处的上土层部(1)处;
在外部支撑架(9)顶部通过若干牵拉绳(10)编织成柔性网格;
在巷道部(2)上方的上土层部(1)分布有若干位于柔性网格节点下方的工艺立孔(11);工艺立孔(11)上端与大气连通,下端与巷道部(2)连通;在工艺立孔(11)中插有与上土层部(1)接触的外护套部(12),在外护套部(12)中插装有中间套管(13),在中间套管(13)中插装有下端低于中间套管(13)下端的内部套管(15),
在中间套管(13)与内部套管(15)之间具有环形通道,环形通道上端连接有横向设置在中间套管(13)上的抽气管(14),在内部套管(15)上端连接有中心送气泵(16),以通过中间套管(13)向巷道部(2)送入空气;
外护套部(12)、中间套管(13)及内部套管(15)上端分别悬挂在悬吊支架(17)上,悬吊支架(17)上端通过带有拉力传感器的调整杆(18)吊装在柔性网格的节点处;
悬吊支架(17)下端连接有辅助支撑,辅助支撑下端安装在地表之上;
在中间套管(13)下端设置有鸭嘴口部(19),
在外护套部(12)、中间套管(13)及内部套管(15)之间的间隙设置有缓冲隔板;
外护套部(12)下端连接有用于贴合在巷道部(2)顶部的顶部网板(20),顶部网板(20)位于的上方;在顶部网板(20)与巷道部(2)顶部还连接有锚杆(21);
外护套部(12)通过背母(22)或焊接件或铆接件或插接件与顶部网板(20)连接;中间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宇,孙国文,肖丹,秦江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