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折展圆柱方舱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展机构的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折展圆柱方舱。
技术介绍
可展机构是指能够从收拢状态展开成预定状态的一类机构。其特点是在特定的一个或多个方向上,具有较大的尺寸变化能力。近年来,可展机构广泛应用于航天工程、土木工程、医疗、军事等领域。可展机构一般采用模块化设计,即若干个相同模块通过特殊的连接方法组成网络,每个可展模块称为可展单元。根据尺寸变化方向数,可展机构可分为一维可展机构、二维面状可展机构和三维体状可展机构。二维柱面状可展机构较为常见,大量应用于临时医疗方舱与空间天线支撑架等领域。目前,国内外专家已成功将四杆机构、六杆机构、七杆机构等空间机构作为可展单元研制了多种类型的可展机构。然而现有的可展单元类型较少,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连接大多较为复杂。现有技术存在如下不足:1.现有技术的临时医疗方舱在户外作业时,如户外搭建临时医疗核酸检测方舱,当遇到风雨天气时,支柱一般不易歪倒,而顶棚往往强度不够,容易被掀翻或者打翻。2.现有技术搭建有一定强度的临时医疗方舱,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折展圆柱方舱,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底板(24)、所述横梁(25)、立柱(26)、右帘(27)、左帘(28)、圆柱面机构;所述立柱(26)连接在所述底板(24)上,所述左帘(28)与所述右帘(27)悬挂在所述圆柱面机构上;所述立柱(26)上部设有空腔(29),所述立柱(26)上方设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包括螺纹部(30)、连柱(31)、圆板(32);所述圆柱面机构由可展单元构成,所述圆柱面机构上方覆盖有顶棚;所述圆板(32)容纳在所述空腔(29)中;所述螺纹部(30)连接所述连柱(31)一端,所述连柱(31)另一端连接所述圆板(32);所述螺纹部(30)上方设有凹腔,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展圆柱方舱,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底板(24)、所述横梁(25)、立柱(26)、右帘(27)、左帘(28)、圆柱面机构;所述立柱(26)连接在所述底板(24)上,所述左帘(28)与所述右帘(27)悬挂在所述圆柱面机构上;所述立柱(26)上部设有空腔(29),所述立柱(26)上方设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包括螺纹部(30)、连柱(31)、圆板(32);所述圆柱面机构由可展单元构成,所述圆柱面机构上方覆盖有顶棚;所述圆板(32)容纳在所述空腔(29)中;所述螺纹部(30)连接所述连柱(31)一端,所述连柱(31)另一端连接所述圆板(32);所述螺纹部(30)上方设有凹腔,所述凹腔内周面设有螺纹结构;
所述可展单元包括单格可展单元与四格可展单元,所述单格可展单元包括第一直杆(1)、第二直杆(2)、第三直杆(3)、第四直杆(4)、第一圆弧杆(5)、第二圆弧杆(6)、第三圆弧杆(7)、第四圆弧杆(8)、第一转轴(12)、第二转轴(11),所述四格可展单元包括第一长直杆(13)、第二长直杆(14)、第三长直杆(15)、第一长弧杆(16)、第二长弧杆(17)、第三长弧杆(18)、短直杆(19)、短弧杆(20);
所述第一直杆(1)包括容纳槽(9),所述第二直杆(2)包括切刀部(10),所述切刀部(10)的厚度小于第二直杆(2)其它部分的厚度,所述切刀部(10)可转动的结合到所述容纳槽(9)中,所述第二直杆(2)与所述第一直杆(1)之间通过所述第一转轴(12)转动连接,转动连接的方式是第二直杆(2)顺时针转动靠近所述第一直杆(1);所述第三直杆(3)、第一圆弧杆(5)、第三圆弧杆(7)均包括容纳槽(9),所述第四直杆(4)、第二圆弧杆(6)、第四圆弧杆(8)上设置有切刀部(10);所述第四直杆(4)可顺时针转动靠近所述第三直杆(3),所述第二圆弧杆(6)可顺时针转动靠近所述第一圆弧杆(5),所述第四圆弧杆(8)可顺时针转动靠近所述第三圆弧杆(7);
所述第二直杆(2)与所述第三圆弧杆(7)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转轴(11)相对转动,所述第三圆弧杆(7)可沿逆时针方向转动靠近所述第二直杆(2),所述第四直杆(4)与所述第四圆弧杆(8)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转轴(11)相对转动,所述第三直杆(3)与所述第二圆弧杆(6)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转轴(11)相对转动,所述第一直杆(1)与所述第一圆弧杆(5)之间通过所述第二转轴(11)相对转动;
所述第一直杆(1)与所述第一圆弧杆(5)不共面,所述第三直杆(3)与所述第二圆弧杆(6)不共面,所述第四直杆(4)与所述第四圆弧杆(8)不共面,所述第二直杆(2)与所述第三圆弧杆(7)不共面;
所述第一至第三长直杆从左到右依次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龙,尹来容,冯文明,何志勇,刘北,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