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插入式防脱落电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6651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插入式防脱落电极结构,属于电极防脱落技术领域。所述双插入式防脱落电极结构包括电极架、正电极和负电极,所述正电极主要由扳手固定套、主机连接管、公电源电极和母电源电极组成;所述公电源电极与所述母电源电极完全接触配合;所述主机连接管穿过所述扳手固定套,并且所述主机连接管与所述扳手固定套间隙配合。与传统电极结构相比,该双插入式防脱落电极结构的扳手固定套与主机连接管间隙配合,公电源电极与母电源电极完全接触配合,但公电源电极及其固定件与主机连接管间隙配合,所以在高速振动下,所述公电源电极与母电源电极为同步振动,不会发生接触不良或脱落现象,从而保证螺丝机正常运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插入式防脱落电极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极防脱落
,特别涉及一种双插入式防脱落电极结构。
技术介绍
无论是高铁还是地铁铁路通常由铁轨和枕木组成,在铁轨下方每个一段距离都需要铺设枕木用于固定铁轨。铁轨与枕木之间通常又采用螺栓连接;过去由于生产力低下,这些螺栓都是通过工人手动旋拧,费时费力且拧紧的程度有差异,从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现在,在铁轨铺设过程中会采用螺丝机来旋拧这些螺栓,螺丝机在铁轨上一路向前运行,从而对铁轨两侧的螺栓进行旋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现有的螺丝机采用扭力扳手对螺栓进行旋拧,通常采用电池包对扭力扳手进行供电,电池包与扭力扳手之间通过正负电极活动连接,传统的电极结构在扭力扳手高速的振动下经常会出现接触不良甚至脱落,严重影响螺丝机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插入式防脱落电极结构,以解决现有的螺丝机传统的电极结构在高速振动下经常会出现接触不良甚至脱落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插入式防脱落电极结构,包括电极架、正电极和负电极,所述正电极和所述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插入式防脱落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架(1)、正电极(2)和负电极(3),所述正电极(2)和所述负电极(3)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极架(1)中;/n所述正电极(2)主要由扳手固定套(4)、主机连接管(5)、公电源电极(6)和母电源电极(7)组成;/n所述公电源电极(6)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机连接管(5)内部,所述母电源电极(7)固定连接于所述扳手固定套(4)内部;所述公电源电极(6)与所述母电源电极(7)完全接触配合;/n所述主机连接管(5)穿过所述扳手固定套(4),并且所述主机连接管(5)与所述扳手固定套(4)间隙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插入式防脱落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架(1)、正电极(2)和负电极(3),所述正电极(2)和所述负电极(3)固定连接于所述电极架(1)中;
所述正电极(2)主要由扳手固定套(4)、主机连接管(5)、公电源电极(6)和母电源电极(7)组成;
所述公电源电极(6)固定连接于所述主机连接管(5)内部,所述母电源电极(7)固定连接于所述扳手固定套(4)内部;所述公电源电极(6)与所述母电源电极(7)完全接触配合;
所述主机连接管(5)穿过所述扳手固定套(4),并且所述主机连接管(5)与所述扳手固定套(4)间隙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插入式防脱落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电源电极(6)通过公电极固定套(8)和公电极固定盖(9)夹持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插入式防脱落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电极固定套(8)和所述公电极固定盖(9)与所述主机连接管(5)小间隙配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插入式防脱落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电极固定套(8)顶端通过第一钢丝挡圈(14)与所述主机连接管(5)固定连接;所述公电极固定盖(9)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兵封阳春缪小兵徐斌马英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瑞力泰铁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