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杆臂,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杆固定臂、第二连杆固定臂,所述第一连杆固定臂、第二连杆固定臂上设置有连接螺孔,所述第一连杆固定臂、第二连杆固定臂通过连接螺孔与其他机械器件铰接完成连接,所述连接螺孔四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微型螺孔,所述支架本体上还设置有支架固定孔,所述支架固定孔贯穿支架本体,所述支架固定孔内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置有与其平面垂直的第一固定螺孔,所述第二凹槽设置有与其平面垂直的第二固定螺孔,所述第一固定螺孔和第二固定螺孔分布在支架固定孔对立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支撑稳固,连接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杆臂
本技术涉及机械零件
,尤其涉及一种连杆臂。
技术介绍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机械杆、管、直棒被制造,火腿肠机制造火腿需要支架将其固定后进行检测,连杆就必不可少。市面上的钢制支架连杆臂多为一体的支架,更换工件或者转移角度时较为费力。也存在着铰接相连的连杆臂,其虽然旋转方便,但是支撑强度以及支撑稳定性不佳,可以轻易脱出。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杆臂,根据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结构新颖,连接方便,固定支撑效果良好的连杆臂。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杆臂,所述支架本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杆固定臂、第二连杆固定臂,所述第一连杆固定臂、第二连杆固定臂上设置有连接螺孔,所述第一连杆固定臂、第二连杆固定臂通过连接螺孔与其他机械器件铰接完成连接,所述连接螺孔四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微型螺孔,所述支架本体上还设置有支架固定孔,所述支架固定孔贯穿支架本体,所述支架固定孔内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置有与其平面垂直的第一固定螺孔,所述第二凹槽设置有与其平面垂直的第二固定螺孔,所述第一固定螺孔和第二固定螺孔分布在支架固定孔对立侧。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设置有多个螺孔,连接后旋转稳定,支撑强度高,使得工件不易脱出。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螺孔位于第一连杆固定臂、第二连杆固定臂上,且每个上面设置有4个微型螺孔。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所述微型螺孔用于旋转后的角度固定,防止工件脱出,更加牢靠。进一步的,所述微型螺孔为柱状,所述微型螺孔包括第一微型螺孔槽、第二微型螺孔槽,所述第一微型螺孔槽柱面直径大于第二微型螺孔槽柱面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所述螺钉螺纹活动在第二微型孔槽中,所述螺钉顶部活动于第一微型孔槽中。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微型螺孔槽尽头还设置有锥形槽。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所述锥形槽与螺钉尖部相契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螺孔位于第一凹槽正中央,所述第二固定螺孔位于第二凹槽正中央。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从两侧将被固定的工件夹紧,防止工件脱落。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螺孔与第二固定螺孔内部包括第一固定螺孔槽和第二固定螺孔槽。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所述第一螺孔槽内可将螺钉帽卡住,所述第二螺孔槽用于螺栓的活动,夹紧工件。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螺孔槽柱面直径大于第二固定螺孔槽柱面。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用于限制螺钉的活动范围,防止螺钉进入太深。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固定孔大于连接螺孔。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整体呈现传送带形状,所述支架孔大可以适应不同的工件固定。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侧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侧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支架本体;11-第一连杆固定臂;12-第二连杆固定臂;2-连接螺孔;21-微型螺孔;211-第一微型螺孔槽;212-第二微型螺孔槽;213-锥形槽;3-支架固定孔;31-第一凹槽;311-第一固定螺孔;3111-第一固定螺孔槽;3112-第二固定螺孔槽;32-第二凹槽;321-第二固定螺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本技术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和讨论,显然,这里所描述的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例,并不是全部的实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为了便于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为例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本技术的实施例1参照图1、图2、图3所示,包括支架本体1,所述支架本体1整体呈现为传送带状,所述支架本体1包括第一连杆固定臂11、第二连杆固定臂12、连接螺孔2、支架固定孔3,所述连接螺孔2穿过第一连杆固定臂11和第二连杆固定臂12,所述连接螺孔2可以铰接在机械架上完成固定,所述第一连杆固定臂11、第二连杆固定臂12上的连接螺孔2周围设置有4个分布均匀地微型螺孔21,所述微型螺孔21可以将铰接后旋转角度时起到固定作用。所述支架固定孔3内设置有第一凹槽31和第一凹槽32,所述第一凹槽31和第一凹槽32,第一凹槽31中央设置有第一固定螺孔311,所述第二凹槽32中央设置有第二固定螺孔321,所述第一凹槽31和第一凹槽32相互平行,所述第一固定螺孔311和第二固定螺孔321垂直于第一凹槽31和第一凹槽32。所述第一固定螺孔311和第二固定螺孔321内包括第一固定螺孔槽3111和第二固定螺孔槽3112,所述微型螺孔21内设置有第一微型螺孔槽211和第二微型螺孔槽212。所述第一固定螺孔槽3111大于第二固定螺孔槽3112,所述第一微型螺孔槽211大于第二微型螺孔槽212。所述第一固定螺孔槽3111和第一微型螺孔槽211是螺钉帽的活动场所,限制其活动范围。所述第二微型螺孔槽212和第二固定螺孔槽3112用于螺栓活动,起到夹紧作用,增加稳固性。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步骤如下:使用螺栓穿过连接螺孔2将第一连杆固定臂11、第二连杆固定臂12与火腿肠机器进行铰接,铰接完成后选准角度后将微型螺孔21中的螺钉紧固完成固定,然后将工件穿过支架固定孔3,将螺钉穿过第一固定螺孔311和第二固定螺孔321对工件进行固定即可起到支撑作用,不易脱落,支撑稳定。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技术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杆臂,包括支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连杆固定臂(11)、第二连杆固定臂(12),所述第一连杆固定臂(11)、第二连杆固定臂(12)上设置有连接螺孔(2),所述第一连杆固定臂(11)、第二连杆固定臂(12)通过连接螺孔(2)与其他机械器件铰接完成连接,所述连接螺孔(2)四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微型螺孔(21),所述支架本体(1)上还设置有支架固定孔(3),所述支架固定孔(3)贯穿支架本体(1),所述支架固定孔(3)内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凹槽(31)和第二凹槽(32),所述第一凹槽(31)设置有与其平面垂直的第一固定螺孔(311),所述第二凹槽(32)设置有与其平面垂直的第二固定螺孔(321),所述第一固定螺孔(311)和第二固定螺孔(321)分布在支架固定孔(3)对立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杆臂,包括支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本体(1)上设置有第一连杆固定臂(11)、第二连杆固定臂(12),所述第一连杆固定臂(11)、第二连杆固定臂(12)上设置有连接螺孔(2),所述第一连杆固定臂(11)、第二连杆固定臂(12)通过连接螺孔(2)与其他机械器件铰接完成连接,所述连接螺孔(2)四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微型螺孔(21),所述支架本体(1)上还设置有支架固定孔(3),所述支架固定孔(3)贯穿支架本体(1),所述支架固定孔(3)内设置有相互平行的第一凹槽(31)和第二凹槽(32),所述第一凹槽(31)设置有与其平面垂直的第一固定螺孔(311),所述第二凹槽(32)设置有与其平面垂直的第二固定螺孔(321),所述第一固定螺孔(311)和第二固定螺孔(321)分布在支架固定孔(3)对立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杆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孔(2)位于第一连杆固定臂(11)、第二连杆固定臂(12)上,且每个上面设置有4个微型螺孔(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阿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富阳日欣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