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和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包括依次排列的多个处理单元:调节池、反硝化系统、硝化系统、超滤系统、第一铁碳氧化催化系统、第一混凝沉淀池、第二铁碳氧化催化系统、第二混凝沉淀池和过滤池;调节池上设置有渗滤液进水口;除调节池外,任一处理单元的进水口均与上一处理单元的出水口相连通;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通过上述系统实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具有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达标、能耗较低、投资和运行成本低的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具有流程简单、最终出水水质参数含量低、无浓缩液产生、渗滤液处理效果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以及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以及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人均生活的提高,垃圾的产生量日益增长,垃圾渗滤液涵盖垃圾自身附有的水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导致其渗滤液的产生量波动比较大。封场的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由于年久的渗透,其水质参数也在不断变化,生化性能严重失衡,导致常规生化运行不断调整碳氮比以满足正常的运行,长此运行,严重制约着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运行。根据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特性,渗滤液中含有的有机物种类数以万计,其中还含有大量的难降解物质且具有变化的特征。并且随着填埋场的老龄化,导致渗滤液的运行成本波动较大、水质参数不稳定等问题,原有工艺则需加大投入运行的成本,以确保出水稳定达标。现有技术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一般对生化处理以及超滤过后的出水还需经纳滤处理,纳滤得到的清液再经反渗透等处理,纳滤和反渗透得到的浓缩液则回喷填埋场,该工艺存在以下问题:(1)流程复杂、处理效率慢,纳滤后的浓缩液和滤液需分开处理,操作流程较为繁琐,且纳滤和后续反渗透等脱氮处理存在分离效率较慢,浓缩液处理设备腐蚀及其他问题,会降低整体渗滤液处理的效率;(2)成本较高,纳滤和反渗透等脱氮处理装置的设置和运行成本较高,浓缩液需单独进行高成本处理,浓缩液的进一步处理也增加了装置的占地面积和设置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以及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该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具有处理效率高、出水水质稳定达标、能耗较低、投资和运行成本低的优点,该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具有流程简单、最终出水水质参数含量低、无浓缩液产生的优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包括依次排列的多个处理单元:调节池、反硝化系统、硝化系统、超滤系统、第一铁碳氧化催化系统、第一混凝沉淀池、第二铁碳氧化催化系统、第二混凝沉淀池和过滤池;所述调节池上设置有渗滤液进水口;除所述调节池外,所述任一处理单元的进水口均与上一处理单元的出水口相连通。上述技术方案的设计思路在于,现有常规技术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一般对生化处理以及超滤过后的出水还需经纳滤处理,纳滤得到的清液再经反渗透等处理,纳滤和反渗透浓缩得到的浓缩液则回喷填埋场,该技术方案的设计本意在于通过纳滤将小分子有机物和大分子有机物分开处理以提升效率,但产生的浓缩液或未经处直接填埋,造成填埋场渗滤液水质参数波动较大,且对环境易造成不利影响,或对浓缩液进行处理,但会导致处理设备的腐蚀及其他问题,降低整体渗滤液处理的效率;因此,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两组铁碳氧化催化池和混凝沉淀池,能够提高系统对于难降解有机物的开环分解,从而保证最终出水的总氮含量以及脱色效果;经试验发现,通过铁碳氧化催化池的处理,每级芬顿反应对氮的去除率可达70%~80%,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两级芬顿反应处理,构成了批量的原电系统,保证了对大、小分子有机物的有效去除,工艺过程中无浓缩液产生,无需另行采用纳滤对超滤系统出水进行处理,提高了系统整体的处理效率,还降低了系统的建造以及运行成本。同时,本专利技术将物化处理系统和生化处理系统组合,确保水质参数波动比较大的情况下,能有序保证后续出水及运行。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混凝沉淀池的出水口设置有水质监测装置。通过在第一混凝沉淀池的出水口设置水质监测装置,能够实时监测经芬顿反应处理以及混凝沉淀后的出水水质情况,根据该水质情况可以决定是否需要运行第二铁碳氧化催化系统和第二混凝沉淀池,可提高设备运行的灵活性,从而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混凝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两根带有阀门的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二铁碳氧化催化系统的进水口以及所述过滤池的进水口相连通。通过上述设计,可根据第一混凝沉淀池的出水水质情况,灵活地将其出水引入第二铁碳氧化催化系统或过滤池中,在水质达标无需进行第二次芬顿反应处理的情况下直接将水引入过滤池中,减少了操作步骤,进一步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过滤池内填充有过滤填料,所述过滤填料为环保型生物填料。上述填料可对出水中的离子进行吸附和交换,从而进一步提高最终出水的水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铁碳氧化催化系统和第二铁碳氧化催化系统前分别设置有第一匀质池和第二匀质池。设置在铁碳氧化催化池前的匀质池可对处理液进行pH的预先调节,可有效提升芬顿反应处理的效率和效果。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第一匀质池、第二混凝沉淀池的出水口也设置有水质监测装置。在上述处理单元设置水质监测装置,可检测处理初期的处理效果,可以根据处理初期出水的指标对后续处理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参数,以提升处理效果。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还包括污泥脱水系统,所述污泥脱水系统带有污泥入口和向所述反硝化系统的进水口排水的清液出口,所述污泥脱水系统的污泥入口与所述超滤系统、第一铁碳氧化催化系统、第一混凝沉淀池、第二铁碳氧化催化系统、第二混凝沉淀池和过滤池的污泥出口相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调节池和反硝化系统之间还设置有预处理系统。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预处理系统包括袋式过滤器。采用袋式过滤器,能有效的去除悬浮物,减少悬浮物对后段系统的冲击负荷。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超滤系统和第一铁碳氧化催化系统之间还设置有超滤产水箱。超滤产水箱可对超滤系统的出水进行收集,以保证后续工艺入水的稳定性,避免后续处理因流量波动引起的问题。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二混凝沉淀池和过滤池之间还设置有缓冲系统。缓冲系统可对第二混凝沉淀池的出水进行收集。基于同一技术构思,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所述调节池内的垃圾渗滤液依次引入所述反硝化系统和硝化系统中进行生化处理,完成后将所述硝化系统的出水引入超滤系统进行超滤处理;(2)将所述超滤系统的出水引入第一铁碳氧化催化系统,加入双氧水进行反应,反应完成后将第一铁碳氧化催化系统的出水引入第一混凝沉淀池,加入混凝剂进行混凝沉淀;(3)将所述第一混凝沉淀池的出水引入第二铁碳氧化催化系统,加入双氧水进行反应,反应完成后将第二铁碳氧化催化系统的出水引入第二混凝沉淀池,加入混凝剂进行混凝沉淀;(4)将所述第二混凝沉淀池的出水引入过滤池进行过滤并排放。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步骤(3)和步骤(4)中双氧水的添加量为每吨液体添加1.7~5.2kg。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铁碳氧化催化系统和第二铁碳氧化催化系统内的液体pH为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步骤(2)中所述超滤系统的循环原水部分回流入反硝化系统中。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混凝沉淀池和第二混凝沉淀池内的液体pH为7.5~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步骤(3)中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排列的多个处理单元:调节池、反硝化系统、硝化系统、超滤系统、第一铁碳氧化催化系统、第一混凝沉淀池、第二铁碳氧化催化系统、第二混凝沉淀池和过滤池;所述调节池上设置有渗滤液进水口;除所述调节池外,所述任一处理单元的进水口均与上一处理单元的出水口相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排列的多个处理单元:调节池、反硝化系统、硝化系统、超滤系统、第一铁碳氧化催化系统、第一混凝沉淀池、第二铁碳氧化催化系统、第二混凝沉淀池和过滤池;所述调节池上设置有渗滤液进水口;除所述调节池外,所述任一处理单元的进水口均与上一处理单元的出水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沉淀池的出水口设置有水质监测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凝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两根带有阀门的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二铁碳氧化催化系统的进水口以及所述过滤池的进水口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池内填充有过滤填料,所述过滤填料为环保型填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铁碳氧化催化系统和第二铁碳氧化催化系统前均设置有匀质池。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还包括污泥脱水系统,所述污泥脱水系统带有污泥入口和向所述反硝化系统输送清液的清液出口;所述污泥脱水系统的污泥入口与所述超滤系统、第一铁碳氧化催化系统、第一混凝沉淀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钧,李慧,颜文平,罗丹,陈权,黎罗略,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现代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