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体仓组合式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6112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粉体仓组合式输送装置,包括下方悬空的粉体仓、位于粉体仓下方空间两侧的顶升机构、从远处通向顶升机构之间的轨道、能沿轨道行走的运输车、定位放置在运输车上的对接架、一排设在对接架上的螺旋输送机;对接架上设有对接槽,对接槽的开口端面上设有密封垫、外部两侧连通有筒体,螺旋输送机的螺旋叶片轴横穿对接槽且两端分别伸入对应的筒体内,螺旋叶片轴尾端所在的筒体底部设有出料口,对接槽内相邻螺旋叶片轴间没有隔离件,运输车运输对接架到位后顶升机构能从两侧顶升对接架使对接槽开口端面与粉体仓出口端面对接且压紧密封垫。该装置粉体仓的出料、检修和维护方便,出料时不易堵料、封闭环保,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能耗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粉体仓组合式输送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粉体物料输送
,具体涉及一种粉体仓组合式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存储粉体物料的粉体仓的下部一般采用锥形段,锥形段虽然便于粉体物料收缩出料,但是极易堵料,尤其是在除尘灰冷固球团生产工艺中,其消解仓需要加水消解,因此更易产生堵料,经常需要停产疏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及一种粉体仓组合式输送装置,该装置粉体仓的出料、检修和维护方便,出料时不易堵料、封闭环保,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能耗低。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粉体仓组合式输送装置,包括下方悬空的粉体仓、位于粉体仓下方空间两侧的顶升机构、从远处通向顶升机构之间的轨道、能沿轨道行走的运输车、定位放置在运输车上的对接架、一排设在对接架上的螺旋输送机;对接架上设有对接槽,对接槽的开口端面上设有密封垫、外部两侧连通有筒体,螺旋输送机的螺旋叶片轴横穿对接槽且两端分别伸入对应的筒体内,螺旋叶片轴尾端所在的筒体底部设有出料口,对接槽内相邻螺旋叶片轴间没有隔离件,运输车运输对接架到位后顶升机构能从两侧顶升对接架使对接槽开口端面与粉体仓出口端面对接且压紧密封垫。进一步地,粉体仓附近设有收集槽,收集槽位于到位后的所有出料口的下方,收集时,出料口上连接软管,软管通入收集槽。进一步地,粉体仓出口和对接槽均为矩形。进一步地,所述粉体仓组合式输送装置用于除尘灰冷固球团的消解仓出料。进一步地,运输车和对接架上分别设有竖向且相互配合的定位槽和插放块,或者运输车和对接架上分别设有竖向且相互配合的定位块和套筒。进一步地,对接槽内底面和侧面上铺设有衬板。进一步地,螺旋叶片轴的两端开口、内部中空,螺旋叶片轴的两端均设有外接轴,外接轴的一端同心插放在螺旋叶片轴的端部且固定、另一端密封的穿过筒体后支撑在对接架上的轴承座上,螺旋叶片轴首端的外接轴穿过轴承座后与螺旋输送机的驱动机构连接。进一步地,轨道采用双轨,运输车采用平板车,平板车包括平板和设在平板底部两侧的车轮组件,两侧的车轮组件分别配合在两条轨道上,每侧至少两组车轮组件。进一步地,粉体仓通过下部两侧的支座支撑在地面支墩上。进一步地,顶升机构为千斤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该装置粉体仓的出料、检修和维护方便,出料时不易堵料、封闭环保——需要输送粉体物料时,运输车运输对接架到位,顶升机构从两侧顶升对接架,使对接槽开口端面与粉体仓出口端面对接,同时压紧密封垫保持封闭,粉体物料从粉体仓出口落入对接槽,一排螺旋输送机将对接槽内的粉体物料送入筒体,再从出料口送出,此时由于对接槽内相邻螺旋叶片轴间没有隔离件,减少了粉体物料在隔离件上起拱的可能性,需要检修和维护粉体仓时,顶升机构下降,将对接架放在运输车上,运输车带动对接架撤离粉体仓下方,即可利用粉体仓下方空间进行检修和维护操作;该装置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能耗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运输车运输对接架到位且顶升机构还未顶升时的剖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运输车运输对接架到位且顶升机构顶升后的剖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接架和螺旋输送机的俯视图(为了便于观察,将螺旋叶片轴尾端的筒体剖开表示)。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螺旋叶片轴首端的连接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螺旋叶片轴尾端的连接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对接架和螺旋输送机的剖面图。图中:1-粉体仓;2-支座;3-对接槽;4-密封垫;5-螺旋叶片轴;6-对接架;7-顶升机构;8-地面支墩;9-定位槽;10-平板;11-插放块;12-车轮组件;13-轨道;14-驱动机构;15-出料口;16-软管;17-收集槽;18-筒体;19-轴承座;20-外接轴;21-密封件;22-衬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粉体仓组合式输送装置,包括下方悬空的粉体仓1、位于粉体仓1下方空间两侧的顶升机构7、从远处通向顶升机构7之间的轨道13、能沿轨道13行走的运输车、定位放置在运输车上的对接架6、一排设在对接架6上的螺旋输送机;对接架6上设有对接槽3,对接槽3的开口端面上设有密封垫4、外部两侧连通有筒体18,螺旋输送机的螺旋叶片轴5横穿对接槽3且两端分别伸入对应的筒体18内,螺旋叶片轴5尾端所在的筒体18底部设有出料口15,对接槽3内相邻螺旋叶片轴5间没有隔离件(如,间隔板或者法兰),运输车运输对接架6到位后顶升机构7能从两侧顶升对接架6使对接槽3开口端面与粉体仓1出口端面对接且压紧密封垫4。该装置粉体仓1的出料、检修和维护方便,出料时不易堵料、封闭环保——需要输送粉体物料时,运输车运输对接架6到位,顶升机构7从两侧顶升对接架6,使对接槽3开口端面与粉体仓1出口端面对接,同时压紧密封垫4保持封闭,粉体物料从粉体仓1出口落入对接槽3,一排螺旋输送机将对接槽3内的粉体物料送入筒体18,再从出料口15送出,此时由于对接槽3内相邻螺旋叶片轴5间没有隔离件,减少了粉体物料在隔离件上起拱的可能性,需要检修和维护粉体仓1时,顶升机构7下降,将对接架6放在运输车上,运输车带动对接架6撤离粉体仓1下方,即可利用粉体仓1下方空间进行检修和维护操作;该装置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能耗低。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轨道13采用双轨,运输车采用平板车,平板车包括平板10和设在平板10底部两侧的车轮组件12,两侧的车轮组件12分别配合在两条轨道13上,每侧至少两组车轮组件12。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运输车和对接架6上分别设有竖向且相互配合的定位槽9和插放块11,起到定位放置的作用;或者运输车和对接架6上分别设有竖向且相互配合的定位块和套筒。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粉体仓1通过下部两侧的支座2支撑在地面支墩8上。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粉体仓1附近设有收集槽17,收集槽17位于到位后的所有出料口15的下方,收集时,出料口15上连接软管16,软管16通入收集槽17,收集槽17内可以设置搅拌机构,起到混料的作用,也可以设置输送机构,起到转运的作用。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螺旋叶片轴5的两端开口、内部中空,螺旋叶片轴5的两端均设有外接轴20,外接轴20的一端同心插放在螺旋叶片轴5的端部且固定、另一端通过密封件(密封件21一般采用填料和压块)穿过筒体18后支撑在对接架6上的轴承座19上,螺旋叶片轴5首端的外接轴20穿过轴承座19后与螺旋输送机的驱动机构14连接(驱动机构14包括电机和联轴器)。螺旋叶片轴5内部中空可以减少自重、降低能耗,外接轴20的设置方便安装。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粉体仓1出口和对接槽3均为矩形,便于螺旋输送机的排布和安装。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对接槽3内底面和侧面上铺设有衬板22,起到耐磨和保护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顶升机构7优选千斤顶。上述粉体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粉体仓组合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方悬空的粉体仓、位于粉体仓下方空间两侧的顶升机构、从远处通向顶升机构之间的轨道、能沿轨道行走的运输车、定位放置在运输车上的对接架、一排设在对接架上的螺旋输送机;对接架上设有对接槽,对接槽的开口端面上设有密封垫、外部两侧连通有筒体,螺旋输送机的螺旋叶片轴横穿对接槽且两端分别伸入对应的筒体内,螺旋叶片轴尾端所在的筒体底部设有出料口,对接槽内相邻螺旋叶片轴间没有隔离件,运输车运输对接架到位后顶升机构能从两侧顶升对接架使对接槽开口端面与粉体仓出口端面对接且压紧密封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体仓组合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方悬空的粉体仓、位于粉体仓下方空间两侧的顶升机构、从远处通向顶升机构之间的轨道、能沿轨道行走的运输车、定位放置在运输车上的对接架、一排设在对接架上的螺旋输送机;对接架上设有对接槽,对接槽的开口端面上设有密封垫、外部两侧连通有筒体,螺旋输送机的螺旋叶片轴横穿对接槽且两端分别伸入对应的筒体内,螺旋叶片轴尾端所在的筒体底部设有出料口,对接槽内相邻螺旋叶片轴间没有隔离件,运输车运输对接架到位后顶升机构能从两侧顶升对接架使对接槽开口端面与粉体仓出口端面对接且压紧密封垫。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仓组合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粉体仓附近设有收集槽,收集槽位于到位后的所有出料口的下方,收集时,出料口上连接软管,软管通入收集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仓组合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粉体仓出口和对接槽均为矩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仓组合式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粉体仓组合式输送装置用于除尘灰冷固球团的消解仓出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体仓组合式输送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飞付秀芳杨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