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与雷达相对布置的区域的机动车辆的车身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978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辆的车身部件(1),其包括旨在与雷达相对布置的区域(11),其中,所述区域(11)比该区域(11)的外围区域(13)更厚,所述区域(11)的厚度被设置为以使得雷达波在该区域(11)处的衰减小于雷达波在所述外围区域(13)处的衰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括与雷达相对布置的区域的机动车辆的车身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辆的车身部件,其包括设置为与雷达相对布置的区域。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机动车辆的车身部件包括旨在布置在雷达前方的部件,或者说具有雷达罩功能的部件。因此,至关重要的是,车身部件中打算布置在雷达前方的部件必须能够很好地传输从其中穿过的雷达波。然而,由于其制造工艺,车身部件的厚度最小。因此,一种用于提高对雷达波的透明度(穿透性)的已知解决方案在于局部减小部件的形成罩的那部分的厚度,以达到能够将波的衰减优化到最小的厚度。但是,这种解决方案有几个缺点,包括车身部件出现外观缺陷的风险,需要更复杂的注塑方式和工艺,以及在厚度减小的区域内变脆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机动车辆的车身部件,其包括与雷达相对布置的区域,其中该区域对于雷达波具有良好的透明度(穿透性),同时易于制造且无外观缺陷。为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辆的车身部件,其包括旨在与雷达相对布置的区域,其中,所述区域比该区域的外围区域更厚,所述区域的厚度被设置为以使得雷达波在该区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动车辆的车身部件(1),其包括旨在与雷达相对布置的区域(11),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11)比该区域(11)的外围区域(13)更厚,所述区域(11)的厚度被设置为以使得雷达波在该区域(11)处的衰减小于雷达波在所述外围区域(13)处的衰减,所述车身部件(1)包括主体(10)和至少一个膜(12),所述主体(10)包括所述旨在与雷达相对布置的区域(11),所述膜被附接在所述区域(11)上,所述主体(10)包括所述膜(12)的接收区域,所述膜的接收区域通过在该接收区域上的纹理化、或略微一层薄的厚度增加、或仅在该接收区域的边缘(14)上的纹理化来识别。/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517 FR 19051991.一种机动车辆的车身部件(1),其包括旨在与雷达相对布置的区域(11),其特征在于,所述区域(11)比该区域(11)的外围区域(13)更厚,所述区域(11)的厚度被设置为以使得雷达波在该区域(11)处的衰减小于雷达波在所述外围区域(13)处的衰减,所述车身部件(1)包括主体(10)和至少一个膜(12),所述主体(10)包括所述旨在与雷达相对布置的区域(11),所述膜被附接在所述区域(11)上,所述主体(10)包括所述膜(12)的接收区域,所述膜的接收区域通过在该接收区域上的纹理化、或略微一层薄的厚度增加、或仅在该接收区域的边缘(14)上的纹理化来识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部件(1),其中,所述区域(11)的厚度是从一组雷达波的衰减与反射/该区域(11)的厚度的数值对中选择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部件(1),其中,所述主体包括位于所述区域(11)中的所述膜(12)的接收区域,所述膜(12)的接收区域的厚度与所述外围区域(13)的厚度基本相同。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身部件(1),其中,所述膜(12)包括加热线(16)。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身部件(1),其中,所述膜(12)通过粘合剂被保持在所述主体(10)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部件(1),其中,所述膜(12)通过包覆模制被保持在所述主体(10)上。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身部件(1),其中,所述主体(10)具有所述膜(12)的接收区域,该所述膜(12)的接收区域包括索引标(18)。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身部件(1),其中,所述主体(10)的材料选自聚丙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酰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莱蒂娜·兰度尔斯西尔维尤·马伊奥莱斯库昆廷·奥莱恩马库斯·诺伊鲍尔
申请(专利权)人:全耐塑料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法国;F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