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菌棒原料的粉碎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5926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食用菌菌棒原料的粉碎搅拌装置,属于食用菌菌棒生产设备领域;提出一种专用于食用菌菌棒生产的物料粉碎和搅拌装置;技术方案为:一种食用菌菌棒原料的粉碎搅拌装置,包括:木材粉碎机、搅拌仓和菌棒制备车间;搅拌仓包括:混料箱、电机、搅拌叶片和出料口;混料箱上部开口上设置有传送皮带A,传送皮带A用于将木材粉碎机生产的木料加入混料箱内,混料箱内水平设置有搅拌叶片,搅拌叶片两端与混料箱侧壁通过轴承连接,混料箱外侧壁上固定有电机,电机输出轴与搅拌叶片的中轴同轴固定连接,搅拌叶片下方的混料箱上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设置有传送皮带B,传送皮带B用于将混合的物料输送至菌棒制备车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菌棒原料的粉碎搅拌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食用菌菌棒原料的粉碎搅拌装置,属于食用菌菌棒生产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山西地区的食用菌生产规模较小,产业系统不完善。很多地区的食用菌生产依然是小农经济的作业模式,生产效率低、作业成本高。近年来,在国家扶贫政策的推进下,开始进行食用菌规模化、产业化作业。食用菌菌棒是食用菌生产前提,我国大部分食用菌菌棒采用木材碎屑进行生产。但是木材粉碎后,需要对木屑进行初步加工:添加水分、养料以及充分混合。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采用人工混合模式,具有生产效率低,养料混合不均匀的问题。部分采用机械混合,但是存在混合后的物料需要采用其他设备或者人工输送至菌棒生产车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专用于食用菌菌棒生产的物料粉碎和搅拌装置。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食用菌菌棒原料的粉碎搅拌装置,包括:木材粉碎机、搅拌仓和菌棒制备车间;所述木材粉碎机、搅拌仓和菌棒制备车间通过传送皮带依次连接;所述搅拌仓包括:混料箱、电机、搅拌叶片和出料口;所述混料箱上部开口,所述混料箱上部开口上设置有传送皮带A,所述传送皮带A用于将木材粉碎机生产的木料加入混料箱内,混料箱内水平设置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两端与混料箱侧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混料箱外侧壁上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与搅拌叶片的中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叶片下方的混料箱上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设置有传送皮带B,所述传送皮带B用于将混合的物料输送至菌棒制备车间。r>所述搅拌叶片包括:中轴、螺旋叶片和支撑杆;所述中轴两端与混料箱连接,所述中轴上固定有若干支撑杆,所述螺旋叶片为螺旋片板,所述螺旋叶片套装于中轴上且与若干固定连接。所述搅拌仓上部固定有钢筋网片,且所述钢筋网片的网孔3~10cm。所述混料箱下部为水平设置的半圆柱形腔体。所述出料口上部的混料箱上设置有自动开关。所述自动开关包括:闭合板和电动推杆;所述闭合板是与混料箱底部内壁外形相配合的弧形板,所述出料口上部的混料箱内壁上设置有方槽,所述闭合板活动设置于方槽内,所述混料箱外部固定有电动推杆,且所述电动推杆的活塞杆与闭合板固定连接。所述出料口设置于混料箱底部一侧。所述混料箱的宽度为100~150cm,长度为150~250cm,高度为130~180cm。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搅拌仓,通过输送皮带将粉碎的木料添加至混料箱中,通过搅拌叶片进行混合,效率较高、物料混合充分。2、本技术采用钢筋网片,一方面便于添加水分以及养料等,另一方面可对粉碎颗粒较大的木料进行分离。3、本技术采用自动开关,可防止物料搅拌时经过出料口漏料,保证物料正常搅拌,另外自动开关设置于混料箱底部一侧,便于搅拌后通过控制电机,可方便的将物料通过搅拌叶片推出,并通过出料口出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搅拌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闭合板侧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混料箱的俯视图。图中:1为木材粉碎机,2为搅拌仓,3为菌棒制备车间,21为混料箱,22为电机,23为搅拌叶片,24为出料口,25为中轴,26为螺旋叶片,27为支撑杆,28为自动开关,29为闭合板,210为电动推杆。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阐述: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是一种食用菌菌棒原料的粉碎搅拌装置,包括:木材粉碎机1、搅拌仓2和菌棒制备车间3;所述木材粉碎机1、搅拌仓2和菌棒制备车间3通过传送皮带依次连接;所述搅拌仓2包括:混料箱21、电机22、搅拌叶片23和出料口24;所述混料箱21上部开口,所述混料箱21上部开口上设置有传送皮带A,所述传送皮带A用于将木材粉碎机1生产的木料加入混料箱21内,混料箱21内水平设置有搅拌叶片23,所述搅拌叶片23两端与混料箱21侧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混料箱21外侧壁上固定有电机22,所述电机22输出轴与搅拌叶片23的中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叶片23下方的混料箱21上设置有出料口24,所述出料口24设置有传送皮带B,所述传送皮带B用于将混合的物料输送至菌棒制备车间3。所述搅拌叶片23包括:中轴25、螺旋叶片26和支撑杆27;所述中轴25两端与混料箱21连接,所述中轴25上固定有若干支撑杆27,所述螺旋叶片26为螺旋片板,所述螺旋叶片26套装于中轴25上且与若干固定连接。所述搅拌仓2上部固定有钢筋网片,且所述钢筋网片的网孔3~10cm。所述混料箱21下部为水平设置的半圆柱形腔体。所述出料口24上部的混料箱21上设置有自动开关28。所述自动开关28包括:闭合板29和电动推杆210;所述闭合板29是与混料箱21底部内壁外形相配合的弧形板,所述出料口24上部的混料箱21内壁上设置有方槽,所述闭合板29活动设置于方槽内,所述混料箱21外部固定有电动推杆210,且所述电动推杆210的活塞杆与闭合板29固定连接。所述出料口24设置于混料箱21底部一侧。所述混料箱21的宽度为100~150cm,长度为150~250cm,高度为130~180cm。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如下:所述木材粉碎机1开始运行,传送皮带A将粉碎的木料通过钢筋网片注入混料箱21内,同时根据添加的粉碎木料的质量,向混料箱21内添加水分和养料,所述搅拌叶片23开始运行,将物料充分混合均匀后,启动电动推杆210,将闭合板29打开,启动电机22(根据搅拌叶片23以及出料口24位置控制电机22转向),所述搅拌叶片23将物料推至出料口24,所述物料落至传送皮带B上,所述物料通过传送皮带B进入菌棒制备车间3中。上述实施方式仅示例性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其效果,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熟悉此技术的人皆可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进。因此,凡举所述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食用菌菌棒原料的粉碎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木材粉碎机(1)、搅拌仓(2)和菌棒制备车间(3);所述木材粉碎机(1)、搅拌仓(2)和菌棒制备车间(3)通过传送皮带依次连接;/n所述搅拌仓(2)包括:混料箱(21)、电机(22)、搅拌叶片(23)和出料口(24);所述混料箱(21)上部开口,所述混料箱(21)上部开口上设置有传送皮带A,所述传送皮带A用于将木材粉碎机(1)生产的木料加入混料箱(21)内,混料箱(21)内水平设置有搅拌叶片(23),所述搅拌叶片(23)两端与混料箱(21)侧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混料箱(21)外侧壁上固定有电机(22),所述电机(22)输出轴与搅拌叶片(23)的中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叶片(23)下方的混料箱(21)上设置有出料口(24),所述出料口(24)设置有传送皮带B,所述传送皮带B用于将混合的物料输送至菌棒制备车间(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菌菌棒原料的粉碎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木材粉碎机(1)、搅拌仓(2)和菌棒制备车间(3);所述木材粉碎机(1)、搅拌仓(2)和菌棒制备车间(3)通过传送皮带依次连接;
所述搅拌仓(2)包括:混料箱(21)、电机(22)、搅拌叶片(23)和出料口(24);所述混料箱(21)上部开口,所述混料箱(21)上部开口上设置有传送皮带A,所述传送皮带A用于将木材粉碎机(1)生产的木料加入混料箱(21)内,混料箱(21)内水平设置有搅拌叶片(23),所述搅拌叶片(23)两端与混料箱(21)侧壁通过轴承连接,所述混料箱(21)外侧壁上固定有电机(22),所述电机(22)输出轴与搅拌叶片(23)的中轴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叶片(23)下方的混料箱(21)上设置有出料口(24),所述出料口(24)设置有传送皮带B,所述传送皮带B用于将混合的物料输送至菌棒制备车间(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食用菌菌棒原料的粉碎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叶片(23)包括:中轴(25)、螺旋叶片(26)和支撑杆(27);所述中轴(25)两端与混料箱(21)连接,所述中轴(25)上固定有若干支撑杆(27),所述螺旋叶片(26)为螺旋片板,所述螺旋叶片(26)套装于中轴(25)上且与若干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亮梁启亮张莉清李佩洪孔耀伟白强
申请(专利权)人:交口县韦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