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注塑模具生产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5865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效率注塑模具生产冷却装置,包括模具本体、冷却液输送管道、下冷却螺旋管道、上冷却螺旋管道、第一连接端头第二连接端头,模具本体包括顶部开设下半模腔的静模和底部开设上半模腔的动模,冷却液输送管道区分为输液管道和回流管道,其进液端与输液管道的排液端连通通过第一连接端头和第二连接端头,使动模内的上冷却螺旋管道可以与静模的上冷却螺旋管道和回流管道对接连通,通过静模的一个冷却系统即可对动模和静模的模腔同时冷却,降低了冷却设备的成本,而且动模内的上冷却螺旋管道通过第一连接端头和第二连接头可以与静模的冷却系统对接对模腔冷却或者分离跟随动模一起移动,避免了冷却管路的拉扯损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率注塑模具生产冷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为一种高效率注塑模具生产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在传统的注塑模具在注塑完成后,需要输送冷却水在注塑模腔的周围循环流动对注塑模腔内的注塑模具冷却,而目前对静模和动模都具有注塑型腔的模具来说,由于动模与静模不是一体,在模具注塑冷却后需要分离,因此需要设置两套冷却系统,分别对静模和动模的注塑型腔分别冷却,增加了冷却设备的成本,而且由于动模时常需要移动,改变位置,容易造成动模冷却系统管路的拉扯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和/或现有注塑模具生产冷却装置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率注塑模具生产冷却装置,通过一套冷却系统即可对静模和动模的注塑型腔同时冷却,降低了设备成本,同时避免了动模冷却管路的拉扯损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率注塑模具生产冷却装置,其包括:模具本体,包括顶部开设下半模腔的静模和底部开设上半模腔的动模;冷却液输送管道,区分为输液管道和回流管道;下冷却螺旋管道,螺旋环绕在所述下半模腔的外壁,其进液端与所述输液管道的排液端连通;上冷却螺旋管道,螺旋环绕在所述下半模腔的外壁;第一连接端头,分别设置在所述下冷却螺旋管道的排液端和回流管道的进液端;第二连接端头,分别设置所述上冷却螺旋管道的两端;其中,当所述第一连接端头与所述第二连接头对接时,所述上冷却螺旋管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冷却螺旋管道和回流管道连通,当所述第一连接端头与所述第二连接头分离时,所述第二连接端头将所述上冷却螺旋管道的两端封闭。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效率注塑模具生产冷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端头包括侧边开设排液口的喷头和环绕在所述喷头外壁的密封圈;所述第二连接端头包括与所述上冷却螺旋管道的两端部连通并且具有具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的卡接筒、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流道的内壁顶部并始终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件和与所述弹性件另一端部连接的封闭板;其中,当所述第一连接端头第二连接端头分离时,所述封闭板抵压在所述第一流道的头端,将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断开,当所述第一连接端头第二连接端头连接时,所述密封圈卡入至所述第二流道内,所述封闭板与所述第一流道的头端分离,且所述喷头进入至所述第一流道内。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效率注塑模具生产冷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密封圈为橡胶密封圈。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效率注塑模具生产冷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封闭板包括金属板和包围所述金属板的橡胶套。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效率注塑模具生产冷却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流道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流道的内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连接端头和第二连接端头,使动模内的上冷却螺旋管道可以与静模的上冷却螺旋管道和回流管道对接连通,通过静模的一个冷却系统即可对动模和静模的模腔同时冷却,降低了冷却设备的成本,而且动模内的上冷却螺旋管道通过第一连接端头和第二连接头可以与静模的冷却系统对接对模腔冷却或者分离跟随动模一起移动,避免了冷却管路的拉扯损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实用一种高效率注塑模具生产冷却装置动模与静模连接时的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高效率注塑模具生产冷却装置动模与静模分离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高效率注塑模具生产冷却装置图1中的部分结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其次,本专利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率注塑模具生产冷却装置,通过一套冷却系统即可对静模和动模的注塑型腔同时冷却,降低了设备成本,同时避免了动模冷却管路的拉扯损坏。图1-图3示出的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高效率注塑模具生产冷却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1-图3,本实施方式的一种高效率注塑模具生产冷却装置,其主体部分包括模具本体100、冷却液输送管道200、下冷却螺旋管道300、上冷却螺旋管道400、第一连接端头500和第二连接端头600。模具本体100包括顶部开设下半模腔110a的静模110和底部开设上半模腔120a的动模120,下半模腔110a和上半模腔120a对接闭合时形成注塑腔室。冷却液输送管道200用于将外界的恒温换热器中的恒温的冷却水输送至下冷却螺旋管道300内,并使冷却换热后的热水回流至恒温换热器中,进行置换,通过恒温换热器再次置换形成冷却水,具体的,该冷却液输送管道200包括输液管道210和回流管道220,输液管道210用于向下冷却螺旋管道300内输送冷却水,回流管道220用于使冷却螺旋管道400内的水回流至恒温换热器中。下冷却螺旋管道300螺旋环绕在下半模腔110a的外壁,用于对下半模腔110a内的部分模具进行冷却,该下冷却螺旋管道300进液端与输液管道210的排液端连通。上冷却螺旋管道400螺旋环绕在下半模腔110a的外壁,用于对上半模腔120a内的部分模具进行冷却。第一连接端头500分别设置在下冷却螺旋管道300的排液端和回流管道220的进液端,具体的,该第一连接端头500包括侧边开设排液口510a的喷头510和环绕在喷头510外壁的密封圈520,作为优选,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圈520为橡胶密封圈。第二连接端头600分别设置上冷却螺旋管道400的两端,具体的,该第二连接端头600包括与上冷却螺旋管道400的两端部连通并且具有具有第一流道610a和第二流道610b的卡接筒610、一端设置在第一流道610a的内壁顶部并始终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件620和与弹性件620另一端部连接的封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率注塑模具生产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模具本体(100),包括顶部开设下半模腔(110a)的静模(110)和底部开设上半模腔(120a)的动模(120);/n冷却液输送管道(200),区分为输液管道(210)和回流管道(220);/n下冷却螺旋管道(300),螺旋环绕在所述下半模腔(110a)的外壁,其进液端与所述输液管道(210)的排液端连通;/n上冷却螺旋管道(400),螺旋环绕在所述下半模腔(110a)的外壁;/n第一连接端头(500),分别设置在所述下冷却螺旋管道(300)的排液端和回流管道(220)的进液端;/n第二连接端头(600),分别设置所述上冷却螺旋管道(400)的两端;/n其中,当所述第一连接端头(500)与所述第二连接头(600)对接时,所述上冷却螺旋管道(4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冷却螺旋管道(300)和回流管道(220)连通,当所述第一连接端头(500)与所述第二连接头(600)分离时,所述第二连接端头(600)将所述上冷却螺旋管道(400)的两端封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率注塑模具生产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具本体(100),包括顶部开设下半模腔(110a)的静模(110)和底部开设上半模腔(120a)的动模(120);
冷却液输送管道(200),区分为输液管道(210)和回流管道(220);
下冷却螺旋管道(300),螺旋环绕在所述下半模腔(110a)的外壁,其进液端与所述输液管道(210)的排液端连通;
上冷却螺旋管道(400),螺旋环绕在所述下半模腔(110a)的外壁;
第一连接端头(500),分别设置在所述下冷却螺旋管道(300)的排液端和回流管道(220)的进液端;
第二连接端头(600),分别设置所述上冷却螺旋管道(400)的两端;
其中,当所述第一连接端头(500)与所述第二连接头(600)对接时,所述上冷却螺旋管道(4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冷却螺旋管道(300)和回流管道(220)连通,当所述第一连接端头(500)与所述第二连接头(600)分离时,所述第二连接端头(600)将所述上冷却螺旋管道(400)的两端封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率注塑模具生产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头(500)包括侧边开设排液口(510a)的喷头(510)和环绕在所述喷头(510)外壁的密封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帮友汪家帅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质顶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