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沫混凝土搅拌装置及搅拌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5835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泡沫混凝土搅拌装置及搅拌方法,涉及搅拌设备技术领域,其中泡沫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和搅拌器;搅拌罐具有V形结构的搅拌空间,并在搅拌空间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搅拌器;搅拌器设有带搅拌叶片的搅拌轴,用于在搅拌料浆的同时下压料浆,使得料浆沿搅拌罐侧壁向上翻滚。本发明专利技术对搅拌罐的内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改变了现有搅拌轴水平搅拌的单一方式,使得料浆在水平旋转的同时会沿搅拌罐的侧壁向上翻滚,从而实现三维立体搅拌,有效提高了搅拌效率,确保料浆搅拌均匀且充分混合,进而确保料浆比重均匀,避免发泡过程中气泡的破裂或穿孔,有效提高了泡沫混凝土的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泡沫混凝土搅拌装置及搅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搅拌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泡沫混凝土搅拌装置及搅拌方法。
技术介绍
泡沫混凝土又名发泡混凝土,是将化学发泡剂或者物理发泡剂发泡后加入到胶凝材料、掺合料、改性剂、卤水等制成的浆料中,经混合搅拌、浇注成型、自然养护所形成的一种含有大量封闭气孔的新型轻质保温材料,具有容重小,防水性好,保湿隔热性能显著,吸音隔音性能优异以及强度高等优点,是作为外墙保温材料的理想选择。现有的泡沫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大多直接采用普通混凝土的搅拌设备来实现混合搅拌工序,因此容易出现搅拌不均匀、混合效果差、气泡破裂和穿孔严重等现象,使得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泡沫混凝土搅拌装置及搅拌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泡沫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容易出现搅拌不均匀、混合效果差、气泡破裂和穿孔严重等现象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泡沫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和搅拌器;上述搅拌罐具有V形结构的搅拌空间,并在搅拌空间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搅拌器;上述搅拌器设有带搅拌叶片的搅拌轴,用于在搅拌料浆的同时下压料浆,使得料浆沿搅拌罐侧壁向上翻滚。进一步,上述搅拌罐包括两个相互对称设置且呈斜柱状的罐体,两上述罐体底部相互连通,从而形成V形结构的搅拌空间;两上述罐体内均设有一上述搅拌器。更进一步,两上述罐体之间的夹角为30-70°。更进一步,上述搅拌罐还包括可拆卸地设置于罐体上方的盖体,上述盖体设有投料口和观察窗口。更进一步,两上述罐体底部均设有出料口,并配设有用于启闭出料口的闸阀。进一步,上述搅拌叶片为螺旋叶片,且该螺旋叶片的外径从上至下逐渐增大。进一步,上述搅拌器还包括可拆卸地设置于搅拌轴底部的刮板,用于刮除沉积在搅拌罐底部的料浆。进一步,上述搅拌器还包括驱动电机,两上述驱动电机固设于搅拌罐的顶部两侧,且其输出轴延伸至搅拌罐内部,并连接有上述搅拌轴。一种泡沫混凝土的搅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搅拌料浆的同时下压料浆,使得搅拌罐内的料浆水平旋转,并从下至上来回翻滚。进一步,该搅拌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在搅拌料浆的同时刮除沉积在搅拌罐底部的料浆,确保料浆混合均匀。和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对搅拌罐的内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改变了现有搅拌轴水平搅拌的单一方式,使得料浆在水平旋转的同时会沿搅拌罐的侧壁向上翻滚,从而实现三维立体搅拌,有效提高了搅拌效率,确保料浆搅拌均匀且充分混合,进而确保料浆比重均匀,避免发泡过程中气泡的破裂或穿孔,有效提高了泡沫混凝土的品质。2、本专利技术中的搅拌罐由两个呈斜柱状且底部相互连通的罐体构成,两罐体内均设有一搅拌器,工作时,两搅拌器的搅拌轴带动搅拌叶片同向转动,使得两罐体内的料浆循环流动且上下翻滚,充分提高了搅拌效率和混合效果,并有效地提高了搅拌罐的产量。3、本专利技术中两罐体之间的夹角α为30-70°,如此设计可保证料浆在最短的时间内充分搅拌均匀,从而即确保了搅拌效果,又充分提高了搅拌效率。4、本专利技术中搅拌叶片为螺旋叶片,且该螺旋叶片的外径从上至下逐渐增大,由此可使得搅拌轴产生的作用力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从而形成下压料浆的趋势,使得料浆在水平旋转的同时从下至上来回翻滚,由此充分提高搅拌效果,确保料浆混合均匀。5、本专利技术中刮板的设计不仅能够起到刮除料浆的作用,确保料浆无残留,还能够起到横向搅拌料浆的作用,并且刮板与罐体的底部和侧壁之间均预留有0.5cm的间隙,由此可确保无死角刮除料浆的同时避免产生磨损,有效延长其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一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一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实施例一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搅拌器的结构示意图(未画出驱动电机)。图中:1、搅拌罐;10、搅拌空间;11、罐体;111、加强板;12、盖体;121、投料口;122、观察窗口;13、闸阀;2、搅拌器;21、搅拌轴;22、搅拌叶片;23、刮板;24、驱动电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全面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参照图1至图3,一种泡沫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1和搅拌器2;搅拌罐1具有V形结构的搅拌空间10,并在搅拌空间10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搅拌器2;搅拌器2设有带搅拌叶片22的搅拌轴21,用于在搅拌料浆的同时下压料浆,使得料浆沿搅拌罐1侧壁向上翻滚。本专利技术对搅拌罐1的内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改变了现有搅拌轴21水平搅拌的单一方式,使得料浆在水平旋转的同时会沿搅拌罐1的侧壁向上翻滚,从而实现三维立体搅拌,有效提高了搅拌效率,确保料浆搅拌均匀且充分混合,进而确保料浆比重均匀,避免发泡过程中气泡的破裂或穿孔,有效提高了泡沫混凝土的品质。以下对搅拌罐1的结构和特点进行详细介绍:参照图1至图3,搅拌罐1包括两个相互对称设置且呈斜柱状的罐体11,两罐体11底部相互连通,从而形成V形结构的搅拌空间10;两罐体11内均设有一搅拌器2。工作时,两搅拌轴21带动搅拌叶片22同向转动,使得两罐体11内的料浆循环流动且上下翻滚,充分提高了搅拌效率和混合效果,并有效地提高了搅拌罐1的产量。为了提高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可在两罐体11之间设置加强板111。参照图1至图3,两罐体11之间的夹角α为30-70°,即罐体11侧壁的倾斜角度β为15-35°。搅拌时,搅拌罐1底部的料浆在搅拌器2的作用下向上翻滚,该动作可近似等同为抛物运动,因此本专利技术严格设计了罐体11侧壁的倾斜角度β,使得料浆在运动至抛物线顶点时刚好落在搅拌罐1的外侧壁,从而保证料浆在最短的时间内充分搅拌均匀,由此即确保了搅拌效果,又充分提高了搅拌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中倾斜角度β的取值范围是基于多次试验测试后得出的一个合适的范围,在实际设计生产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考上述描述并需结合搅拌罐1的具体规格和搅拌器2的搅拌速率来进行计算,以得到一个最优化的取值。参照图1至图3,两罐体11的上方均可拆卸地设有盖体12,盖体12设有投料口121和观察窗口122,以便于操作人员进行投料,并随时观察料浆的搅拌情况。为了便于出料,两罐体11底部均设有出料口,并配设有用于启闭出料口的闸阀13。以下对搅拌器的结构和特点进行详细介绍:参照图1至图3,搅拌器2包括搅拌轴21、搅拌叶片22、刮板23和驱动电机24;两驱动电机24分别固设于两罐体11的盖体12上,且其输出轴延伸至罐体11内部,并连接有搅拌轴21。搅拌轴21的外侧壁设有搅拌叶片22,且搅拌轴21底部可拆卸地设有刮板23,用于刮除沉积在搅拌罐1底部的料浆。参照图1至图3,具体地,搅拌叶片22为螺旋叶片,且该螺旋叶片的外径从上至下逐渐增大。如此设计可使得搅拌轴21产生的作用力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从而形成下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泡沫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和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具有V形结构的搅拌空间,并在搅拌空间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搅拌器;所述搅拌器设有带搅拌叶片的搅拌轴,用于在搅拌料浆的同时下压料浆,使得料浆沿搅拌罐侧壁向上翻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泡沫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和搅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具有V形结构的搅拌空间,并在搅拌空间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搅拌器;所述搅拌器设有带搅拌叶片的搅拌轴,用于在搅拌料浆的同时下压料浆,使得料浆沿搅拌罐侧壁向上翻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泡沫混凝土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包括两个相互对称设置且呈斜柱状的罐体,两所述罐体底部相互连通,从而形成V形结构的搅拌空间;两所述罐体内均设有一所述搅拌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泡沫混凝土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罐体之间的夹角为30-70°。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泡沫混凝土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拆卸地设置于罐体上方的盖体,所述盖体设有投料口和观察窗口。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泡沫混凝土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两所述罐体底部均设有出料口,并配设有用于启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骅陈志雄刘建昕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雄辉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