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登高车操控台和登高车,该登高车操控台包括:操控台本体,所述操控台本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一罩盖,所述第一罩盖与所述操控台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罩盖上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罩盖在关闭的过程中的极限位置为第一位置;第二罩盖,所述第二罩盖与所述操控台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罩盖的旋转半径小于所述第一罩盖的旋转半径,所述第二罩盖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罩盖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所述限位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可以避免罩盖遮挡操作人员的视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登高车操控台和登高车
本技术涉及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登高车操控台和登高车。
技术介绍
随着消防技术的迅速发展,登高车在高层建筑的消防以及救援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操作人员通过操作登高车的操控台可以控制登高车的工作斗运行到设定的目标位置,从而实施救援。但是,现有技术中,登高车操控台的罩盖打开之后,容易遮挡操作人员的视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登高车操控台和登高车,以解决登高车操控台的罩盖打开之后,容易遮挡操作人员的视线的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登高车操控台,包括:操控台本体,所述操控台本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一罩盖,所述第一罩盖与所述操控台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罩盖上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罩盖在关闭的过程中的极限位置为第一位置;第二罩盖,所述第二罩盖与所述操控台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罩盖的旋转半径小于所述第一罩盖的旋转半径,所述第二罩盖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罩盖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所述限位孔内。可选的,所述第一部分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罩盖在打开的过程中的极限位置为第二位置。可选的,所述第二限位块与目标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第一部分第一侧之间的距离,所述目标位置为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连接的位置,所述第一部分第一侧为远离所述目标位置的一侧。可选的,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三限位块用于限制所述第二罩盖在关闭的过程中的极限位置为第三位置。可选的,所述第三限位块与所述目标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部分第一侧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部分第一侧为远离所述目标位置的一侧。可选的,所述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和所述第三限位块中至少一个限位块的外表面包裹有弹性保护套。可选的,所述第一部分上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登高车工作斗之间通过CAN总线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部分上设置有对讲装置。可选的,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与登高车工作斗之间通过CAN总线连接。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登高车,包括上述登高车操控台。本技术实施例的登高车操控台,包括:操控台本体,所述操控台本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一罩盖,所述第一罩盖与所述操控台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罩盖上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罩盖在关闭的过程中的极限位置为第一位置;第二罩盖,所述第二罩盖与所述操控台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罩盖的旋转半径小于所述第一罩盖的旋转半径,所述第二罩盖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罩盖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所述限位孔内。本技术实施例可以避免罩盖遮挡操作人员的视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登高车操控台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登高车操控台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登高车操控台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操控台本体1,所述操控台本体1包括第一部分11和第二部分12,所述第一部分11与所述第二部分1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一罩盖2,所述第一罩盖2与所述操控台本体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罩盖2上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罩盖2在关闭的过程中的极限位置为第一位置;第二罩盖3,所述第二罩盖3与所述操控台本体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罩盖3的旋转半径小于所述第一罩盖2的旋转半径,所述第二罩盖3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31,所述第一罩盖2上开设有限位孔21,所述第一限位块31位于所述限位孔21内。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11与所述第二部分1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例如该钝角可以是120°~150°之间的一个角度,当然第一部分11与第二部分12之间的夹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对此本实施例不作限定。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罩盖2与所述操控台本体1转动连接,从而第一罩盖2可以绕着操控台本体1进行转动,打开或者关闭。第一罩盖2上设置有限位装置,该限位装置可以是在第一罩盖2上焊接的一个限位条,或者也可以直接是第一罩盖2进行弯折形成的一个折边,该折边即为一个限位装置。在限位装置为第一罩盖2进行弯折形成的折边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罩盖2在关闭的过程中达到极限位置(即第一位置)时,该折边会与第一部分11的上边缘接触,第一部分11的上边缘可以挡住该折边,防止该折边进一步向关闭的方向转动。并且,在限位装置为第一罩盖2进行弯折形成的折边的情况下,无需增加额外的限位器件,可以节省登高车操控台的成本。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罩盖3与所述操控台本体1转动连接,从而第二罩盖3亦可以绕着操控台本体1进行转动,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二罩盖3的旋转半径小于所述第一罩盖2的旋转半径,从而第二罩盖3在打开之后,可以收容于第一罩盖2与操控台本体1的第一部分11之间。这样,第二罩盖3不需要单独占用额外的空间,而是充分利用第一罩盖2与操控台本体1的第一部分11之间的空间进行收容,使罩盖占用空间更小。从而,操作人员在操作登高车操控台时,罩盖的打开角度更大,避免了罩盖遮挡操作人员的视线,使操作人员视线更开阔,操作登高车操控台的过程更加方便舒适。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罩盖3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31,所述第一罩盖2上开设有限位孔21,所述第一限位块31位于所述限位孔21内。限位孔21可以是一个圆弧状的限位孔21,在第一罩盖2于第二罩盖3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第一限位块31可以在限位孔21中进行移动。而限位孔21的两端,也就是第一限位块31所能运动的极限位置,当第一限位块31运动到限位孔21的两端时,第二罩盖3则会带着第一罩盖2一起运动。本实施例中,第二罩盖3在打开之后,可以收容于第一罩盖2与操控台本体1的第一部分11之间。这样,第二罩盖3不需要单独占用额外的空间,而是充分利用第一罩盖2与操控台本体1的第一部分11之间的空间进行收容,使罩盖占用空间更小。从而,操作人员在操作登高车操控台时,罩盖的打开角度更大,避免了罩盖遮挡操作人员的视线,使操作人员视线更开阔,操作登高车操控台的过程更加方便舒适。并且,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登高车操控台,其特征在于,包括:/n操控台本体,所述操控台本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夹角为钝角;/n第一罩盖,所述第一罩盖与所述操控台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罩盖上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罩盖在关闭的过程中的极限位置为第一位置;/n第二罩盖,所述第二罩盖与所述操控台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罩盖的旋转半径小于所述第一罩盖的旋转半径,所述第二罩盖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罩盖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所述限位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登高车操控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操控台本体,所述操控台本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第一罩盖,所述第一罩盖与所述操控台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罩盖上设置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罩盖在关闭的过程中的极限位置为第一位置;
第二罩盖,所述第二罩盖与所述操控台本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罩盖的旋转半径小于所述第一罩盖的旋转半径,所述第二罩盖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罩盖上开设有限位孔,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所述限位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高车操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用于限制所述第一罩盖在打开的过程中的极限位置为第二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登高车操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块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侧面,且所述第二限位块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背面与目标连位置之间,所述目标连位置为所述第一罩盖与所述操控台本体转动连接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登高车操控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第三限位块,所述第三限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忠,何昊泽,王露,吴辉,陈胜,刘亮,黄韬,崔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瑞捷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