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线槽开口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656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直线槽开口钳,包括枢接在一起的左钳、右钳,所述左钳的头部上设置有用于形成剪切槽的两个剪切刀,所述右钳的头部设置有用于与剪切槽配合、并在剪切槽内相对活动的压力头,所述压力头前端及侧边上均为刃口,与压力头相对的剪切刀内侧为刃口。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线槽开口钳,方便在铝合金槽板等金属薄板、槽板上形成直线槽开口,使用简单,剪切口规范美观,剪切高效,省力高效,加工方便,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直线槽开口钳
本专利技术属于五金工具领域,具体为一种在薄片状金属上开槽的直线槽开口钳。
技术介绍
钳子作为一种五金工具被广泛使用,但是现有的钳子多为夹钳、虎口钳,或者用于夹持物体,或者用于侧面剪断铁丝、薄片等。在现有工作中,在装配铝合金槽板时,在十字交汇处,需要将铝合金槽板两侧剪切相适应的槽,如图1中T1、T2、铝合金槽板要形成垂直交叉装配固定,因此需要剪切掉T4部分,以形成T3槽口,方便两个铝合金槽板的垂直交叉固定。现有做法需要用斜口钳逐边剪断,且对于铝合金槽板的待剪切块根部较难清除掉,现有的五金工具在剪切时比较费时费力,剪切口不规范,也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直线槽开口钳,方便在铝合金槽板等金属薄板、槽板上形成直线槽开口,使用简单,剪切口规范美观,剪切高效,省力高效,加工方便,使用寿命长。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线槽开口钳,包括枢接在一起的左钳、右钳,所述左钳的头部上设置有用于形成剪切槽的两个剪切刀,所述右钳的头部设置有用于与剪切槽配合、并在剪切槽内相对活动的压力头,所述压力头前端及侧边上均为刃口,与压力头相对的剪切刀内侧为刃口。进一步的,所述剪切刀为片状对称结构,钳子闭合时,所述压力头在两个剪切刀形成的剪切槽内;钳子打开时,所述压力头退出剪切槽。进一步的,所述剪切刀相互独立设置,其最前侧为开口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压力头的内侧一部分向内凹形成内缺,一部分向外凸形成外凸;该内缺或外凸形成连续多段结构,且在所述压力头的前侧刃口处的内侧部分为内缺。进一步的,所述压力头的前端刃口为倾斜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压力头前端正投影时,前端刃口倾斜角度为5-38度。进一步的,所述压力头的内侧为弧形结构,弧形前段内凹,弧形后段外凸,形成波浪形结构;且外凸的最高点低于压力头前端的刃口高度。进一步的,所述压力头的内侧形成为倾斜的斜面,且该斜面的倾斜方向与压力头前端刃口的倾斜方向相同。进一步的,所述压力头的内侧形成为倾斜的斜面的正投影倾斜角度为5-38度。进一步的,所述压力头前端的两外侧,与剪切刀相配合处,设置有倒角,形成退刀槽。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一种直线槽开口钳,方便在铝合金槽板等金属薄板、槽板上形成直线槽开口,使用简单,剪切口规范美观,剪切高效,省力高效,加工方便,使用寿命长。1、本专利技术钳子头一边利用两个剪切刀形成剪切槽,并与另一边钳子压力头形成剪切口,一次性剪切形成直线槽,方便对薄板、槽板进行直线槽开口与落料操作,一次成型,使用简短方便。2、本专利技术钳子头部槽为开放结构,方便对前端有挡板的板剪切时,将槽剪切到挡板处,不留残留。如图13、图14所示,图13为有残留K的情况,图14为无残留,K为零的情况。3、本专利技术一边钳子头部的压力头内侧设置为弧线形,在与待剪切物体接触时有多个接触点,通常设置为第一接触点为前端刃口和中间施加压力的第二接触点;如此设置,方便在剪切物体时形成多个施力点,减小阻力力矩,从而减小阻力,方便快速高效进行施加压力剪切。4、本专利技术钳子内切头的前刃口设计为斜边结构,其设计为线接触,在接触板料时现成压力剪切口,方便对前侧边进行剪切动作,实现切断效果。5、本专利技术另一种结构将钳子的压力头的内侧,即内切头做成斜边结构,形成斜边切口;在剪切初始即Z0状态时,使得前刃口只点接触薄板,逐渐施加压力,前刃口逐渐与薄板进行接触,这样便于集中力量对薄板的前端进行逐步剪切。其该种结构下为点接触,其相对于线接触施力更省,使用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待剪切铝合金槽板拼接示意图。图2为采用本专利技术进行待剪切铝合金槽板操作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开口钳头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6中开口钳头部A向示意图。图7为左钳头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右钳头部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开口钳头部正面和反面示意图。图10为图9中内切头加工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结构开口钳头部正面和反面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内切头加工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种剪切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剪切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种剪切示意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剪切刃口形成过程示意图。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T1、T2、铝合金槽板;T3、待剪切形成的槽口;T4、剪掉的板块;N、单次剪切形成的槽口;M、多次剪切形成的槽口;1、左钳;2、右钳;3、把手套;4、铆钉;10、左钳头部;11、剪切刀;12、剪切槽;13、侧边刃口;20、右钳头部;21、压力头;22、内切头;23、前刃口;24、加力点;25、退刀槽;221、斜边切口;S0、正内切;S1、斜边内切;Z0、第一接触点;Z1、第二接触点;K、与挡板的剪切距离。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以下描述的具体细节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本专利技术还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实施例来实现。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图1,图1为本待剪切铝合金槽板拼接示意图,在装配铝合金槽板时,在十字交汇处,需要将铝合金槽板两侧剪切相适应的槽,图中T1、T2铝合金槽板要形成垂直交叉装配固定,因此需要除去掉剪掉的板块T4部分,以形成待剪切形成的槽口T3,方便两个铝合金槽板的垂直交叉固定。图2为采用本专利技术进行待剪切铝合金槽板操作示意图。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直线槽开口钳,对铝合金槽板侧壁进行剪切,每次可以形成一个剪切单元,即单次剪切形成的槽口N,若所需要的缺口宽度大于N,则进行多次剪切,剪切进行重叠,最终形成多次剪切形成的槽口M。如图3-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结构为:一种直线槽开口钳,包括枢接在一起的左钳1、右钳2,左钳1和右钳2一般通过铆钉4枢接在一起,且分别设置有两个头部,左钳头部10上设置有用于形成剪切槽12的两个剪切刀11,右钳头部20上设置有用于与剪切槽12配合、并在剪切槽12内相对活动的压力头21,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直线槽开口钳,其特征在于,包括枢接在一起的左钳、右钳,所述左钳的头部上设置有用于形成剪切槽的两个剪切刀,所述右钳的头部设置有用于与剪切槽配合、并在剪切槽内相对活动的压力头,所述压力头前端及侧边上均为刃口,与压力头相对的剪切刀内侧为刃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直线槽开口钳,其特征在于,包括枢接在一起的左钳、右钳,所述左钳的头部上设置有用于形成剪切槽的两个剪切刀,所述右钳的头部设置有用于与剪切槽配合、并在剪切槽内相对活动的压力头,所述压力头前端及侧边上均为刃口,与压力头相对的剪切刀内侧为刃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线槽开口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刀为片状对称结构,钳子闭合时,所述压力头在两个剪切刀形成的剪切槽内;钳子打开时,所述压力头退出剪切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直线槽开口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刀相互独立设置,其最前侧为开口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直线槽开口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头的内侧一部分向内凹形成内缺,一部分向外凸形成外凸;该内缺或外凸形成连续多段结构,且在所述压力头的前侧刃口处的内侧部分为内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直线槽开口钳,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顺德王敏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东方神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