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预呼吸微环境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5623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4
一种干预呼吸微环境的系统,包括可与空气调节模块连通的呼吸微环境模块、导向模块,其中的呼吸微环境模块主体为一可将使用者头部的至少呼吸道开口区域容纳其内的呈盔罩状的盔体,盔体可设有与其活动连接的面罩,盔体设有可与空气调节模块连通的气体输出单元;盔体至少有一导向部分与导向模块的导向体相配合,还包括位于盔体与导向模块水平部之间的左、右交界处的可移动的防护模块,防护模块与盔体和导向模块水平部之间为相对距离不变的动态连接,盔体向一侧滚动时可驱动同侧的防护模块在导向模块水平部上向同侧平行移动,防护模块至少将盔体与导向模块水平部之间的左、右交界处的可容纳手指的左侧空隙、右侧空隙动态填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预呼吸微环境的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干预呼吸微环境的系统,属于人体微环境

技术介绍
人体在卧床休息尤其是睡眠期间,植物神经通常以副交感神经兴奋为主;心率及呼吸变缓、骨骼肌松弛、代谢率下降、体温下降、支气管收缩管径变小、心脏冠状动脉供血减少、皮肤微循环血量减少、呼吸道粘液分泌减少、气管及支气管上皮纤毛摆动减弱,免疫力及综合抵抗力下降。人体在卧床状态下的呼吸微环境通常为开放状态,是外部环境在接近人体口鼻区域的过渡,外部环境的气体质量对开放状态下的呼吸微环境影响极大。睡眠时人体的头面部通常裸露,对呼吸微环境空气的各影响因素极为敏感,气流温度过高过低均会干扰皮肤热平衡影响细胞代谢;空气含水量过大则会影响不显汗发生,含水量过小则导致呼吸道及面部皮肤不同程度的脱水。人体呼吸系统是对环境空气完全开放的系统,环境空气中的致病因子诸如花粉、尘螨、霉菌、空气中的各种颗粒物、甲醛等有害气体在呼吸系统自身防御最为脆弱的睡眠期间会对人体造成较清醒时更为严重的伤害;哮喘、COPD、呼吸暂停、心肌缺血等疾患更易于在睡眠中发作。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预呼吸微环境的系统,包括可与空气调节模块(2)连通的呼吸微环境模块(1)、导向模块(3),其中的呼吸微环境模块(1)主体为一可将使用者头部的至少呼吸道开口区域容纳其内的呈盔罩状的盔体(11),盔体(11)可设有与其活动连接的面罩(12),盔体(11)设有可与空气调节模块(2)连通的气体输出单元(16);盔体(11)至少有一导向部分(14)与导向模块(3)的导向体(33)相配合,导向模块(3)至少具有一个沿水平面延展分布的呈板状的水平部(3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盔体(11)与导向模块水平部(31)之间的左、右交界处的可移动的防护模块(5),左侧防护模块(52)、右侧防护模块(5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预呼吸微环境的系统,包括可与空气调节模块(2)连通的呼吸微环境模块(1)、导向模块(3),其中的呼吸微环境模块(1)主体为一可将使用者头部的至少呼吸道开口区域容纳其内的呈盔罩状的盔体(11),盔体(11)可设有与其活动连接的面罩(12),盔体(11)设有可与空气调节模块(2)连通的气体输出单元(16);盔体(11)至少有一导向部分(14)与导向模块(3)的导向体(33)相配合,导向模块(3)至少具有一个沿水平面延展分布的呈板状的水平部(3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盔体(11)与导向模块水平部(31)之间的左、右交界处的可移动的防护模块(5),左侧防护模块(52)、右侧防护模块(51)与盔体(11)和导向模块水平部(31)之间为相对距离不变的动态连接,盔体(11)向一侧滚动时可驱动同侧的防护模块(5)在导向模块水平部(31)上向同侧平行移动,防护模块(5)至少将盔体(11)与导向模块水平部(31)之间的左、右交界处的可容纳手指的左侧空隙(G2)、右侧空隙(G1)动态填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防护模块(5)与盔体(11)和或导向模块水平部(31)之间通过可选择磁力吸附、相互嵌套方式实现动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防护模块(5)与盔体(11)和或导向模块水平部(31)之间至少一个接触区域是可选择滚轮(R2)、滚珠(R1)在内的滚动体(R)的滚动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导向模块水平部(31)设有导向槽(33c),防护模块(5)下侧面(512)设有与导向槽(33c)适形的凸出部分嵌入导向槽(33c)内,与导向槽的底侧面(331c)、前侧面(332c)、后侧面(333c)的至少一个面为滚动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左侧防护模块(52)及右侧防护模块(51)通过设有开口(530)的连接部(53)连为一体,连接部开口(530)留出空间使盔体(11)导向部分(14)与导向模块水平部(31)上的导向体(33)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盔体(11)左右滚动的总幅度大于1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盔体(11)的导向部分(14)与导向模块(3)的导向体(33)之间的配合为阻力可调节的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盔体(11)的导向部分(14)与导向模块(3)的导向体(33)之间的配合为滚动角度可被锁定的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盔体(11)内的气体输出单元(16)内腔通过连接通路(15)的末端的旋转连接部件(151)与空气调节模块(2)输送的气体连通,旋转连接部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薇张建华董东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仰生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