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方位进风的雾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621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涡轮吸入器,具体涉及一种多方位进风的雾化器;所述多方位进风的雾化器,包括:基座、混合腔、鼓风装置、后盖板、药品雾化管、进风管、出风管、补气管、引流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方位进风的雾化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涡轮吸入器,具体涉及一种多方位进风的雾化器。
技术介绍
按照现在的技术,对药液进行雾化,通过呼吸作用吸入体内,对药物的吸收能够达到很好效果,这样做不仅能减少药物药性的流失,同时能够使服用药物的人免除服药时不舒服的感受,同时通过呼吸作用,使药效能够更快的流入血管中,进而随血液移动到需要的地方,进而达到需要治疗的位置,发挥其疗效。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方位进风的雾化器,通过模块化设计,充分使风流与雾化的药品混合。一种多方位进风的雾化器,包括:基座、混合腔、鼓风装置、后盖板、药品雾化管、进风管、出风管、补气管、引流管;所述基座为矩形体结构;所述混合腔为圆筒结构,其一侧封闭,另一侧设置设置有后盖板,其封闭端开设有多个贯穿孔;所述后盖板中心部位开有贯穿后盖板的孔;所述鼓风装置包括电机固定架、电机、叶片;所述电机固定架固定在混合腔腔体内,靠近后挡板一侧;述电机固定在电机固定架上,其一端的转轴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方位进风的雾化器,包括:基座(1)、混合腔(2)、鼓风装置(3)、后盖板(4)、药品雾化管(5)、进风管(6)、出风管(7)、补气管(8)、引流管(9);/n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为矩形体结构;/n所述混合腔(2)为圆筒结构,其一侧封闭,另一侧设置有后盖板(4),其封闭端开设有多个贯穿孔(21);/n所述后盖板(4)中心部位开有贯穿后盖板(4)的孔;/n所述鼓风装置(3)包括电机固定架(31)、电机(32)、叶片(33);/n所述电机固定架(31)固定在混合腔(2)腔体内,靠近后盖板(4)一侧;/n所述电机(32)固定在电机固定架(31)上,其一端的转轴连接有叶片(33);/n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方位进风的雾化器,包括:基座(1)、混合腔(2)、鼓风装置(3)、后盖板(4)、药品雾化管(5)、进风管(6)、出风管(7)、补气管(8)、引流管(9);
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为矩形体结构;
所述混合腔(2)为圆筒结构,其一侧封闭,另一侧设置有后盖板(4),其封闭端开设有多个贯穿孔(21);
所述后盖板(4)中心部位开有贯穿后盖板(4)的孔;
所述鼓风装置(3)包括电机固定架(31)、电机(32)、叶片(33);
所述电机固定架(31)固定在混合腔(2)腔体内,靠近后盖板(4)一侧;
所述电机(32)固定在电机固定架(31)上,其一端的转轴连接有叶片(33);
所述药品雾化管(5)分为上下两段圆管结构,其上段圆管的管径略大于下段圆管的管径;
所述药品雾化管(5)内部设置有转换管一(51)、转换管二(52)、转换管三(53)、转换管四(54);
所述转换管一(51)为圆台管结构,其由上至下管径逐渐减小,同时圆台上端与药品雾化管(5)分段处相固定;
所述转换管二(52)为圆台管结构,其由上至下管径逐渐减小,与转换管一(51)下端相连接;
所述转换管三(53)为圆台管结构,其由上至下管径逐渐增大,与转换管二(52)相连接;
所述转换管四(54)为圆台管结构,其由上至下管径逐渐增大,与转换管三(53)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立
申请(专利权)人:南安市弈星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