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医疗器械的消毒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597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医疗器械的消毒池,旨在提供一种有效对医疗器械进行完全消毒的消毒池,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桶体、桶盖、压杆和压框,所述桶盖活动连接于所述桶体的上边沿,所述桶盖的中部设有腰形孔,所述压杆转动连接于所述腰形孔内且可沿竖直方向滑动,所述压杆的侧壁设有若干凸出部,所述压框固定于所述压杆的底端。当旋转压杆使得凸出部与压杆相对时,压杆能够上下滑动实现对压框的推动;当旋转压杆使得凸出部与压杆相错开时,压杆能够被桶盖有效定位,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一直保持按压的问题,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医疗器械的消毒池
本技术涉及医疗消毒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医疗器械的消毒池。
技术介绍
出于重复使用的需要,胃镜、肠镜、导管、氧气湿化瓶等医疗器械在临床使用清洗完毕后,需要进行彻底的消毒杀菌。现国内大都采用化学浸泡消毒的方式进行消毒处理,清洗人员一般都是通过将医疗器械放置在消毒池内浸泡来完成消毒的。但是由于胃镜、肠镜、导管、氧气湿化瓶等一般都是通过橡胶或塑料制成的,密度都小于消毒液,且导管内可能会残留有气泡,这就造成了此类医疗器械在消毒时往往会有部分浮在液面上,导致消毒不完全,造成医院感染的风险。也有部分清洗人员会使用压板将此类医疗器械完全压入消毒液内,但是由于浸泡消毒需要的时间较长,一直由人工进行按压显然操作不便,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部分医疗器械由于材质或结构原因而容易浮在液面上,导致消毒不完全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医疗器械的消毒池,包括桶体、桶盖、压杆和压框,所述桶盖活动连接于所述桶体的上边沿,所述桶盖的中部设有腰形孔,所述压杆转动连接于所述腰形孔内且可沿竖直方向滑动,所述压杆的中部设有若干凸出部,所述凸出部用于与所述腰形孔相卡嵌,所述压框连接于所述压杆的底端。上述方案相对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桶盖上设置腰形孔,并在压杆的侧壁上设置凸出部,当旋转压杆使得凸出部与腰形孔未卡嵌时,压杆能够向下滑动以实现对压框的推动,待消毒的医疗器械随之被压框完全压入消毒液中;当旋转压杆使得凸出部与压杆相卡嵌时,压杆在竖直方向上能够被桶盖有效定位,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一直保持按压的问题,省时省力。优选的,所述凸出部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压杆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凸出部的间距与所述桶盖的厚度相同,从而保证了当桶盖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均与凸出部抵触时,压杆能够被有效固定,避免摇晃。优选的,所述凸出部的中部固定于所述压杆上,所述凸出部的两端分别突出于所述压杆的左侧壁与右侧壁,从而使得凸出部与桶盖之间的抵触更为稳固。优选的,所述腰形孔的长边的两侧孔壁均设有对称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为半圆形且槽口朝向所述桶盖的上端面。当需要消毒的是导管或橡胶管这种容易漂浮的医疗器械时,移动压杆使得凸出部进入凹槽内部,由于凸出部能够在半圆形的槽底上转动,压框随之带动医疗器械发生晃动,使得消毒液能够与医疗器械完全接触并做到有效浸泡消毒。优选的,所述凸出部的上端面为方形,所述凸出部的下端面为圆弧形。当凸出部与腰形孔相错开时,若凸出部位于凹槽外部,此时位于桶盖下方的凸出部的上端面与桶盖的下端面为面接触,压杆能够避免晃动;若凸出部位于凹槽内部,则位于桶盖下方的凸出部的上端面与桶盖的下端面相分离,位于桶盖上方的凸出部的下端面与凹槽的槽底为线接触,从而使得清洗人员能够转动压杆。优选的,所述凹槽的槽壁与所述桶盖的上端面之间设有斜角,从而使得压杆能够更为方便地在桶盖上移动。优选的,所述凸出部上依次设有标号,标号与不同尺寸的医疗器械相对应。清洁人员通过上下移动压杆使得相应标号的凸出部与桶盖相抵触即可对不同医疗器械进行消毒,更为直观且便于操作。优选的,所述压框为圆柱形且下端面设有用于放置医疗器械的容纳腔,所述压框上还设有网状通孔,由于消毒液能够穿过网状通孔,从而保证了清洗人员向下推动压杆时更为省力。优选的,所述桶体的外侧壁设有计时器。清洗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浸泡时间,待到达设定时间后计时器将自动发出提示音,提醒清洗人员进行下一步操作。优选的,所述桶盖为透明材料,如有机玻璃,从而能够便于清洗人员观察医疗器械的浸泡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用于医疗器械的消毒池的主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用于医疗器械的消毒池的内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凸出部位于凹槽内时的内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桶盖的主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压杆和压框的主示意图;附图中:1-桶体;2-桶盖;201-腰形孔;202-凹槽;3-压杆;301-凸出部;4-压框;401-容纳腔;402-网状通孔;5-计时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的用于医疗器械的消毒池,桶体1与桶盖2均为长方体形,其中桶盖2铰接于桶体1的左侧的上边沿。桶盖2的中心设有腰形孔201,且腰形孔201的长边方向垂直于桶盖2的左侧边沿。压杆3转动连接于腰形孔201的内部。压杆3的杆体为圆柱形,杆体上沿长度方向排列有四个凸出部301,且相邻凸出部301之间的距离等于桶盖2的厚度。凸出部301的中部与杆体固定连接,凸出部301的两端分别突出于杆体的左侧壁与右侧壁。凸出部301的长度小于腰形孔201的长度且大于腰形孔201的宽度。通过转动压杆3,当凸出部301的长边与腰形孔201的长边平行时,凸出部301与腰形孔201相对,压杆3能够在腰形孔201内上下滑动;当凸出部301的长边与腰形孔201的长边垂直时,凸出部301与腰形孔201相错开,由于桶盖2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均与凸出部301相抵触,压杆3在竖直方向上被定位。如图5所示,压框4固定于压杆3的底端,且压框4为圆柱形。压框4的下端面设有容纳腔401,压框4的上端面与侧面均设有网状通孔402,从而保证压杆3在上下移动时消毒液能够快速穿过压框4,使得清洁人员的操作更为省力。压杆3的上端设有手柄,从而使得清洁人员能够更为方便地转动压杆3。在本实施例中,桶体1的外侧壁设有计时器5,所述计时器5与蜂鸣器电连接。清洗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定浸泡时间,待到达设定时间后蜂鸣器将发出提示音,提醒清洗人员进行下一步操作。使用时,先向桶体1内部放入消毒液,并将需要消毒的医疗器械放入桶体1。随后转动压杆3使得凸出部301与腰形孔201的长边相平行,此时即为未卡嵌状态,清洗人员能够向下推动压杆3至医疗器械被完全浸泡。随后转动压杆3使得凸出部301与腰形孔201的长边相垂直,此时即为卡嵌状态,压杆3在竖直方向上被有效定位,直至达到浸泡时间。本实施例中的方案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备较高的使用性。实施例2本技术的用于医疗器械的消毒池,其特征与实施例1基本一致,不同点在于:1、如图4所示,腰形孔201的长边的两侧孔壁设有对称的凹槽202,凹槽202的槽底为半圆形,凹槽202的槽口正对桶盖2的上端面,且凹槽202的槽壁与桶盖2的上端面之间还设有斜角。2、凸出部301的上端面为方形,下端面为圆弧形。当凸出部301与腰形孔201相错开时,若凸出部301位于凹槽202的外部,则由于位于桶盖2下方的凸出部301与桶盖2的下端面之间为面接触,此时压杆3能够被稳定地固定;若凸出部301位于凹槽202的内部时,由于压杆3的高度降低,位于桶盖2下方的凸出部301与桶盖2不再抵触,而凸出部301的下端面与凹槽202的槽底为线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医疗器械的消毒池,包括桶体(1)和桶盖(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杆(3)和压框(4),所述桶盖(2)活动连接于所述桶体(1)的上边沿,所述桶盖(2)的中部设有腰形孔(201),所述压杆(3)转动连接于所述腰形孔(201)内且可沿竖直方向滑动,所述压杆(3)的中部设有若干凸出部(301),所述凸出部(301)用于与所述腰形孔(201)相卡嵌,所述压框(4)连接于所述压杆(3)的底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医疗器械的消毒池,包括桶体(1)和桶盖(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杆(3)和压框(4),所述桶盖(2)活动连接于所述桶体(1)的上边沿,所述桶盖(2)的中部设有腰形孔(201),所述压杆(3)转动连接于所述腰形孔(201)内且可沿竖直方向滑动,所述压杆(3)的中部设有若干凸出部(301),所述凸出部(301)用于与所述腰形孔(201)相卡嵌,所述压框(4)连接于所述压杆(3)的底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疗器械的消毒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301)至少为两个且沿所述压杆(3)的长度方向排列,所述凸出部(301)的间距与所述桶盖(2)的厚度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疗器械的消毒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301)的中部固定于所述压杆(3)上,所述凸出部(301)的两端分别突出于所述压杆(3)的左侧壁与右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医疗器械的消毒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腰形孔(201)的长边的两侧孔壁均设有对称的凹槽(20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雪姣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