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流量喷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510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流量喷头,包括喷头上部和喷头下部,所述喷头上部包括进水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进水部为下窄上宽的锥筒状,所述进水部的侧壁设置有水槽,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伞盖状,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梯形槽与所述进水部下端部之间的侧壁上;所述喷头下部包括出水部、第一布水部、第二布水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出水部上端为圆筒状,所述出水部下端设置有贯穿侧壁的通槽,所述第一布水部为下宽上窄的弧形中空凸台状,所述第二布水部为中空花瓣状,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反伞盖状,且设置在水部上端部,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扣合,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结构简单可以实现均匀布水,同时防止堵塞实现零维护,而且具有多层布水的效果,适用范围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流量喷头
本专利技术涉及喷头
,尤其涉及一种变流量喷头。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的机房布水系统,采用的是平盖无上筒式喷头或盖筒分离式喷头。平盖无上筒式喷头,喷头压力低,喷淋距离短,并且可能会出现同一系统距进水口较近的喷头水量充足,而较远的喷头水量不足,从而造成布水不均匀,降低布水效率,浪费成本。另外采用平盖无上筒式喷头一般布置在水箱底部,时间一长会被积垢堵住,影响喷淋效果,还有采用盖筒分离式喷头,这样的结构在喷头盖子与上筒身之间有凹槽,污垢容易沉积在上面,时间一长,堵死盖筒间缝隙,维护时容易清洗不干净,或盖筒根本拆不开,导致喷头存在易堵塞且维护不便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流量喷头,不仅结构简单可以实现均匀布水,同时防止堵塞实现零维护,而且具有多层布水的效果,适用范围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变流量喷头,包括喷头上部和喷头下部,所述喷头上部包括进水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进水部为下窄上宽的锥筒状,所述进水部的侧壁设置有水槽,水槽贯穿进水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变流量喷头,包括喷头上部和喷头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上部包括进水部(2)和第一连接部(3),所述进水部(2)为下窄上宽的锥筒状,所述进水部(2)的侧壁设置有水槽(1),所述第一连接部(3)为伞盖状,所述第一连接部(3)设置在所述水槽(1)与所述进水部(2)下端部之间的侧壁上;/n所述喷头下部包括出水部(4)、第一布水部(7)、第二布水部(8)和第二连接部(9),所述出水部(4)上端为圆筒状,所述出水部(4)下端设置有贯穿侧壁的通槽(41),所述第一布水部(7)为下宽上窄的弧形中空凸台状,且设置在所述通槽(41)底部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布水部(8)为中空花瓣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布水部(7...

【技术特征摘要】
1.变流量喷头,包括喷头上部和喷头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上部包括进水部(2)和第一连接部(3),所述进水部(2)为下窄上宽的锥筒状,所述进水部(2)的侧壁设置有水槽(1),所述第一连接部(3)为伞盖状,所述第一连接部(3)设置在所述水槽(1)与所述进水部(2)下端部之间的侧壁上;
所述喷头下部包括出水部(4)、第一布水部(7)、第二布水部(8)和第二连接部(9),所述出水部(4)上端为圆筒状,所述出水部(4)下端设置有贯穿侧壁的通槽(41),所述第一布水部(7)为下宽上窄的弧形中空凸台状,且设置在所述通槽(41)底部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布水部(8)为中空花瓣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布水部(7)的正下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颂钧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览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