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T引导穿刺组合定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5463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T引导穿刺组合定向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承重圆盘,所述底座上安装穿过所述承重圆盘圆心的刻度伸缩杆一;所述刻度伸缩杆一顶部固定圆柱,所述圆柱的直径小于所述伸缩杆一顶部的直径,所述圆柱上套接360°刻度盘,所述圆柱顶端安装圆盘阻尼转轴,所述圆盘阻尼转轴上水平安装刻度伸缩杆二的一端,所述刻度伸缩杆二的另一端固定角度测量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CT机精确定位测量体内靶点、体表穿刺点、穿刺角度及深度后,通过该装置精确定位操作者穿刺针的进针角度,即使经验较少的医务人员也能够使用该装置精确穿刺,有效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患者并发症和痛苦,非常适合用于CT引导穿刺组合定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T引导穿刺组合定向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CT引导穿刺组合定向装置。
技术介绍
CT引导穿刺是一种在CT机导引下对全身各部位兴趣病灶(靶病灶)经皮穿刺取得病理标本而最终获得病理诊断的非血管介入技术。因CT能清晰显示病变大小、形态、位置、坏死空洞区,能明确显示与临近血管、神经等的良好解剖关系,故可精确确定进针部位、角度和深度,避免损伤血管、神经和脊髓等,从而大大提高了介入操作的安全性、成功率和病理准确率。但是,一般CT引导穿刺取材量较少,若经验不足或取材部位不当,未刺入靶病灶内取得有代表性的组织,则难以得出准确的结论。目前通过CT扫描图片只能够精确定位测量体内靶点、体表穿刺点、穿刺角度及深度,但是由于穿刺时的具体进针角度是一个三维立体空间角度,还是得依靠操作者自身的评估和把握徒手穿刺,对于经验较少的医务人员,会需要多次尝试调整才能够准确穿刺,造成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多、患者痛苦大等问题,所以就需要一种CT引导穿刺组合定向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CT引导穿刺组合定向装置,用以解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T引导穿刺组合定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下方边缘安装多个万向轮(2),所述底座(1)上方安装承重圆盘(3),所述底座(1)上安装穿过所述承重圆盘(3)圆心的刻度伸缩杆一(4);/n所述刻度伸缩杆一(4)顶部固定圆柱(5),所述圆柱(5)的直径小于所述刻度伸缩杆一(4)顶部的直径,所述圆柱(5)上套接360°刻度盘(6),所述圆柱(5)顶端安装圆盘阻尼转轴(7),所述圆盘阻尼转轴(7)上水平安装刻度伸缩杆二(8)的一端,所述刻度伸缩杆二(8)的另一端固定角度测量结构(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T引导穿刺组合定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下方边缘安装多个万向轮(2),所述底座(1)上方安装承重圆盘(3),所述底座(1)上安装穿过所述承重圆盘(3)圆心的刻度伸缩杆一(4);
所述刻度伸缩杆一(4)顶部固定圆柱(5),所述圆柱(5)的直径小于所述刻度伸缩杆一(4)顶部的直径,所述圆柱(5)上套接360°刻度盘(6),所述圆柱(5)顶端安装圆盘阻尼转轴(7),所述圆盘阻尼转轴(7)上水平安装刻度伸缩杆二(8)的一端,所述刻度伸缩杆二(8)的另一端固定角度测量结构(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T引导穿刺组合定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360°刻度盘(6)为中心开有圆形孔、边缘设有度数刻度的圆盘,所述圆形孔的直径大于所述圆柱(5)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T引导穿刺组合定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伸缩杆一(4)的结构和所述刻度伸缩杆二(8)的结构相同,所述刻度伸缩杆一(4)包括伸缩管(401),所述伸缩管(401)内部套接伸缩杆(402),所述伸缩杆(402)上设置有多个圆孔(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欣刘静蔡波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省第三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