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放射科用头部CT可调节支撑座。所述放射科用头部CT可调节支撑座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连接于床体,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气囊;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侧板、滑杆和滑轮,所述侧板设有两个且均滑动连接于底座上,所述侧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穿过底座的顶端通过滑轮滑动连接于底座的内部底端,所述滑轮通过安装座安装与滑杆,所述底座对应的滑杆的位置开设有第一滑槽;充气机构;所述充气机构连接于底座;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放射科用头部CT可调节支撑座能够通过气囊将患者的头部进行提高进行高度调节,通过齿轮带动两个齿条相向运动,然后通过两个侧板相向运动能够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放射科用头部CT可调节支撑座
本技术涉及医疗辅助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放射科用头部CT可调节支撑座。
技术介绍
头部CT检查是诊断颅脑内疾病的重要措施,常规的CT检查要求病人取仰卧位,CT机以仰卧位图像为基准来对图像进行左右标记,通常让患者仰卧在床上,摆正头位后推入扫描架下进行检查,但有些患者在扫描时头部容易晃动,造成CT照片出现“伪影”,影响检查的准确性,但是患者的头部大小不同,不能够根据头部的大小进行头部的固定。对于意识丧失或危重病人则很难头部定位,需要医务人员协助才可完成,导致检查效果的不准确,且舒适性差。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放射科用头部CT可调节支撑座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能够根据患者头部大小调节以及稳固性能好的放射科用头部CT可调节支撑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放射科用头部CT可调节支撑座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连接于床体,所述底座上设置有气囊;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侧板、滑杆和滑轮,所述侧板设有两个且均滑动连接于底座上,所述侧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穿过底座的顶端通过滑轮滑动连接于底座的内部底端,所述滑轮通过安装座安装与滑杆,所述底座对应的滑杆的位置开设有第一滑槽;充气机构;所述充气机构连接于底座;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齿轮、齿条和转柱,所述齿轮转动连接于底座的内部,且所述齿轮上固定连接有转柱,所述转柱的一端穿过底座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两个所述滑杆上均固定连接有齿条,且所述齿条与齿轮相啮合;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连接于底座。优选的,所述充气机构包括固定筒、活塞、滑动柱、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和气管,所述固定筒固定连接于底座内,所述活塞滑动连接于固定筒内,所述滑动柱的一端与活塞固定连接,且另一端穿过固定筒和底座与手柄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筒一侧靠近底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固定筒另一侧靠近底端的位置连接有气管,所述气管与固定筒的内部相通,所述气管的一端与气囊内部连接,所述气管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所述气囊上设置有出气口。优选的,所述滑动机构包括滑块和第二滑槽,所述滑槽开设于床体上,所述滑块固定连接于底座的底端,且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滑槽。优选的,两个所述侧板的相向端均固定连接有海绵垫。优选的,所述滑块为T形结构。优选的,两个所述齿条靠近齿轮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放射科用头部CT可调节支撑座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放射科用头部CT可调节支撑座,通过所述滑动柱带动活塞在所述固定筒运动对气囊进行充气,通过所述气囊便可将患者的头部进行提高进行高度调节,通过转动所述齿轮带动两个齿条相向运动,然后所述齿条通过滑杆带动两个侧板相向运动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防止在检测过程中患者的头部发生偏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放射科用头部CT可调节支撑座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充气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床体,2、底座,3、第一滑槽;4、气囊,5、调节机构,51、侧板,52、海绵垫,53、滑杆,54、滑轮,6、充气机构,61、固定筒,62、活塞,63、滑动柱,64、手柄,65、第一单向阀,66、第二单向阀,67、气管,7、驱动机构,71、齿轮,72、齿条,73、限位杆,74、转柱,8、滑动机构,81、第二滑槽,82、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放射科用头部CT可调节支撑座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充气机构6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驱动机构7的结构示意图。放射科用头部CT可调节支撑座包括:底座2、调节机构5、充气机构6、驱动机构7和滑动机构8,所述底座2连接于床体1,所述底座2上设置有气囊4,所述充气机构6连接于底座2,所述滑动机构8连接于底座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侧板51、滑杆53和滑轮54,所述侧板51设有两个且均滑动连接于底座2上,所述侧板5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杆53,所述滑杆53穿过底座2的顶端通过滑轮54滑动连接于底座2的内部底端,所述滑轮54通过安装座安装与滑杆53,所述底座2对应的滑杆53的位置开设有第一滑槽3,所述驱动机构7包括齿轮71、齿条72和转柱74,所述齿轮71转动连接于底座2的内部,且所述齿轮71上固定连接有转柱74,所述转柱74的一端穿过底座2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两个所述滑杆53上均固定连接有齿条72,且所述齿条72与齿轮71相啮合,通过齿轮71和齿条72的相互配合能够让两个侧板51相向或相背运动以便根据患者头部大小进行调节;参考图1和图2所示,所述充气机构6包括固定筒61、活塞62、滑动柱63、第一单向阀65、第二单向阀66和气管67,所述固定筒61固定连接于底座2内,所述活塞62滑动连接于固定筒61内,所述滑动柱63的一端与活塞62固定连接,且另一端穿过固定筒61和底座2与手柄64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筒61一侧靠近底端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单向阀65,所述固定筒61另一侧靠近底端的位置连接有气管67,所述气管67与固定筒61的内部相通,所述气管67的一端与气囊4内部连接,所述气管67上设置有第二单向阀66,所述气囊4上设置有出气口,通过给气囊4充气能够让患者头部靠在气囊4上然后对头部高低进行调节。参考图1所示,所述滑动机构8包括滑块82和第二滑槽81,所述滑槽开设于床体1上,所述滑块82固定连接于底座2的底端,且所述滑块82滑动连接于滑槽,通过滑块82和第二滑槽81能够根据患者的身高对底座2进行滑动调节。参考图1所示,两个所述侧板51的相向端均固定连接有海绵垫52,通过海绵垫52对患者头部挤压使得患者头部不会发生偏移。参考图1所示,所述滑块82为T形结构。参考图3所示,两个所述齿条72靠近齿轮7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杆73,对齿条72进行限位作用。本技术提供的放射科用头部CT可调节支撑座的工作原理如下:在使用时,首先让患者躺在床体1上,然后根据患者的身高滑动所述底座2进行调节,将患者的头部靠在所述气囊4上,然后通过所述手柄64上下推动所述滑动柱63,所述滑动柱63带动活塞62在固定筒61内上下运动,在所述活塞62向上运动时通过所述第一单向阀65将外界的空气吸收进固定筒61,然后通过所述第二单向阀66和气管67将空气传送至气囊4中进行充气,如此便可通过气囊4将患者的头部进行高度调节;通过转动转动把手转动所述转柱74带动所述齿轮71转动,所述齿轮71通过两个齿条72带动两个滑杆53相向运动,两个所述滑杆53分别带动两个侧板51相向运动直至海绵垫52与患者的头部进行抵触,然后患者的头部便可以被固定。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放射科用头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放射科用头部CT可调节支撑座,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2);所述底座(2)连接于床体(1),所述底座(2)上设置有气囊(4);/n调节机构(5);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侧板(51)、滑杆(53)和滑轮(54),所述侧板(51)设有两个且均滑动连接于底座(2)上,所述侧板(5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杆(53),所述滑杆(53)穿过底座(2)的顶端通过滑轮(54)滑动连接于底座(2)的内部底端,所述滑轮(54)通过安装座安装于滑杆(53),所述底座(2)对应的滑杆(53)的位置开设有第一滑槽(3);/n充气机构(6);所述充气机构(6)连接于底座(2);/n驱动机构(7);所述驱动机构(7)包括齿轮(71)、齿条(72)和转柱(74),所述齿轮(71)转动连接于底座(2)的内部,且所述齿轮(71)上固定连接有转柱(74),所述转柱(74)的一端穿过底座(2)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两个所述滑杆(53)上均固定连接有齿条(72),且所述齿条(72)与齿轮(71)相啮合;/n滑动机构(8);所述滑动机构(8)连接于底座(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放射科用头部CT可调节支撑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2);所述底座(2)连接于床体(1),所述底座(2)上设置有气囊(4);
调节机构(5);所述调节机构(5)包括侧板(51)、滑杆(53)和滑轮(54),所述侧板(51)设有两个且均滑动连接于底座(2)上,所述侧板(5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滑杆(53),所述滑杆(53)穿过底座(2)的顶端通过滑轮(54)滑动连接于底座(2)的内部底端,所述滑轮(54)通过安装座安装于滑杆(53),所述底座(2)对应的滑杆(53)的位置开设有第一滑槽(3);
充气机构(6);所述充气机构(6)连接于底座(2);
驱动机构(7);所述驱动机构(7)包括齿轮(71)、齿条(72)和转柱(74),所述齿轮(71)转动连接于底座(2)的内部,且所述齿轮(71)上固定连接有转柱(74),所述转柱(74)的一端穿过底座(2)固定连接有转动把手,两个所述滑杆(53)上均固定连接有齿条(72),且所述齿条(72)与齿轮(71)相啮合;
滑动机构(8);所述滑动机构(8)连接于底座(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射科用头部CT可调节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机构(6)包括固定筒(61)、活塞(62)、滑动柱(63)、第一单向阀(65)、第二单向阀(66)和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甜,曹治婷,廖玉荣,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