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刚专利>正文

一种青年男性心理弹性训练研究心理测试模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440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青年男性心理弹性训练研究心理测试模型,包括:主体框架、活动杆、卡板;所述主体框架的上侧设置有置物盒,且主体框架与置物盒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活动杆设置在主体框架内的中间,且活动杆与主体框架通过间隙配合的方式滑动连接;所述卡板设置在活动杆后端的外侧,且卡板与活动杆通过粘合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复位板分别设置在主体框架的前后两侧,且复位板与主体框架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相连接。通过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操作方便,测试具象化以及测试过程可控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现有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青年男性心理弹性训练研究心理测试模型
本技术涉及心理测试模型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青年男性心理弹性训练研究心理测试模型。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压力的加大,焦虑、忧郁等心理方面的疾病在社会上普遍存在,为了增大人们对外界变化的承受能力,减少心理疾病发生的概率,心理弹性训练逐步被大众所接受,而心理测试作为其训练过程中关键的一个环节,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但是目前常见的心理测试的渠道大多是利用纸质或者电子设备进行答题以及咨询谈话的方式,其测试结果往往只是一个单纯的数字,无法进行具象化,同时在测试过程中无法对测试结果进行预估,不能在测试过程中做出有效地应对,造成实用功能不完善的问题。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青年男性心理弹性训练研究心理测试模型,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青年男性心理弹性训练研究心理测试模型,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常见的心理测试的渠道大多是利用纸质或者电子设备进行答题以及咨询谈话的方式,其测试结果往往只是一个单纯的数字,无法进行具象化,同时在测试过程中无法对测试结果进行预估,不能在测试过程中做出有效地应对,造成实用功能不完善的问题和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青年男性心理弹性训练研究心理测试模型,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青年男性心理弹性训练研究心理测试模型,包括:主体框架、置物盒、上连管、活动杆、卡板、复位板、复位杆、下连管、回收管、回收球、平板玻璃;所述主体框架的上侧设置有置物盒,且主体框架与置物盒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相连接;所述上连管设置在置物盒的下侧,且上连管与置物盒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活动杆设置在主体框架内的中间,且活动杆与主体框架通过间隙配合的方式滑动连接;所述卡板设置在活动杆后端的外侧,且卡板与活动杆通过粘合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复位板分别设置在主体框架的前后两侧,且复位板与主体框架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复位杆设置在复位板的中间,且复位杆与复位板之间穿接;所述下连管设置在主体框架内的中间,且下连管与主体框架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回收管设置在主体框架内的下方,且回收管与主体框架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回收球设置在主体框架内的下方,且回收球与主体框架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平板玻璃设置在主体框架前侧的下方,且平板玻璃与主体框架之间卡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青年男性心理弹性训练研究心理测试模型所述置物盒为下侧设有四处圆形通孔的长方体盒装结构,且置物盒内的下壁为弧面结构,并且置物盒的内部放置有多个小球。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青年男性心理弹性训练研究心理测试模型所述上连管和下连管均为圆管状结构,且上连管和下连管均呈直线分布的方式设置有四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青年男性心理弹性训练研究心理测试模型所述活动杆为上侧设有一处圆形通孔的圆柱状结构,且活动杆呈直线分布的方式设置有四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青年男性心理弹性训练研究心理测试模型所述卡板长方形的板状结构,且卡板表面的左侧设有一处圆形槽孔,右侧设有一处半圆状槽孔。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青年男性心理弹性训练研究心理测试模型所述复位杆为哑铃状结构,且复位杆的中间设置有压缩弹簧,并且复位杆与复位板通过间隙配合的方式滑动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一种青年男性心理弹性训练研究心理测试模型所述回收球为上方设有圆形开口的透明色球状结构,且回收球上方的开口位于回收管下端的正下方。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一种青年男性心理弹性训练研究心理测试模型,通过主体框架与复位杆的配合,在装置处于原始状态时,置物盒中的小球通过上连管落入活动杆内的圆形凹槽中进行储存,当装置前侧的复位杆被按动时,活动杆推动小球经过其下方的下连管和回收管,最终落入回收球中,从而使该装置起到操作方便的作用。2、本技术一种青年男性心理弹性训练研究心理测试模型,通过四处卡板交替配合,可以实现联动的目的,例如当推动左方第一处的复位杆时,位于左方第一处活动杆内的小球掉落到回收球中,当推动左方第二处复位杆时,不但位于左方第二处活动杆内的小球会掉落,通过卡板的推动使左方第一处活动杆内的小球也会随之掉落,从而掉落两个小球,依次类推,推动左方第三处复位杆时掉落三个小球,推动左方第四处复位杆时掉落四个小球,从而将答题选项的心理压力程度通过掉落小球的数量进行具象化,从而使该装置起到测试具象化的作用。3、本技术一种青年男性心理弹性训练研究心理测试模型,通过在装置内的下方设置透明色的回收球,不但可以将测试结果进行具象化,同时可以根据回收球内小球的数量对测试过程进行管控,防止出现测试结果较差对被测试人员造成难以接受的心理伤害等问题,从而使该装置起到测试过程可控的作用。4、本技术通过对上述装置在结构上的改进,具有操作方便,测试具象化以及测试过程可控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技术在
技术介绍
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图中:主体框架1、置物盒2、上连管3、活动杆4、卡板5、复位板6、复位杆7、下连管8、回收管9、回收球10、平板玻璃1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见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青年男性心理弹性训练研究心理测试模型的具体技术实施方案:一种青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青年男性心理弹性训练研究心理测试模型,包括:主体框架(1)、置物盒(2)、上连管(3)、活动杆(4)、卡板(5)、复位板(6)、复位杆(7)、下连管(8)、回收管(9)、回收球(10)、平板玻璃(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1)的上侧设置有置物盒(2),且主体框架(1)与置物盒(2)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相连接;所述上连管(3)设置在置物盒(2)的下侧,且上连管(3)与置物盒(2)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活动杆(4)设置在主体框架(1)内的中间,且活动杆(4)与主体框架(1)通过间隙配合的方式滑动连接;所述卡板(5)设置在活动杆(4)后端的外侧,且卡板(5)与活动杆(4)通过粘合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复位板(6)分别设置在主体框架(1)的前后两侧,且复位板(6)与主体框架(1)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复位杆(7)设置在复位板(6)的中间,且复位杆(7)与复位板(6)之间穿接;所述下连管(8)设置在主体框架(1)内的中间,且下连管(8)与主体框架(1)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回收管(9)设置在主体框架(1)内的下方,且回收管(9)与主体框架(1)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回收球(10)设置在主体框架(1)内的下方,且回收球(10)与主体框架(1)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平板玻璃(11)设置在主体框架(1)前侧的下方,且平板玻璃(11)与主体框架(1)之间卡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青年男性心理弹性训练研究心理测试模型,包括:主体框架(1)、置物盒(2)、上连管(3)、活动杆(4)、卡板(5)、复位板(6)、复位杆(7)、下连管(8)、回收管(9)、回收球(10)、平板玻璃(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框架(1)的上侧设置有置物盒(2),且主体框架(1)与置物盒(2)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相连接;所述上连管(3)设置在置物盒(2)的下侧,且上连管(3)与置物盒(2)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活动杆(4)设置在主体框架(1)内的中间,且活动杆(4)与主体框架(1)通过间隙配合的方式滑动连接;所述卡板(5)设置在活动杆(4)后端的外侧,且卡板(5)与活动杆(4)通过粘合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复位板(6)分别设置在主体框架(1)的前后两侧,且复位板(6)与主体框架(1)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复位杆(7)设置在复位板(6)的中间,且复位杆(7)与复位板(6)之间穿接;所述下连管(8)设置在主体框架(1)内的中间,且下连管(8)与主体框架(1)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回收管(9)设置在主体框架(1)内的下方,且回收管(9)与主体框架(1)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回收球(10)设置在主体框架(1)内的下方,且回收球(10)与主体框架(1)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平板玻璃(11)设置在主体框架(1)前侧的下方,且平板玻璃(11)与主体框架(1)之间卡接。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刚曾婧陈丽华吴香黄璐
申请(专利权)人:吴刚陈桂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