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神经肌肉电刺激电路和便携式电刺激治疗仪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刺激治疗仪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神经肌肉电刺激电路和便携式电刺激治疗仪。
技术介绍
神经肌肉刺激对于治疗因脑出血、中风、偏瘫、脊髓损伤等中枢神经疾病患者常引起运动障碍有良好效果,可以有效预防术后静脉血栓的产生,可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但现有电刺激治疗仪结构过于复杂并且设备较大,不便于携带,患者不能随时随地治疗,交流供电,有触电隐患。并且现有电刺激治疗仪在使用时,都是根据技术人员设定好的一套固定电刺激模式来进行肌肉电刺激,其电刺激信号的输出频率、信号幅值参数等都是固定不变的,然而实际情况中不同用户情况各异,一套固定不变的电刺激模式难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神经肌肉电刺激电路和便携式电刺激治疗仪。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神经肌肉电刺激电路,包括单片机、供电电池BT1、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1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神经肌肉电刺激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10)、供电电池BT1、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9、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感L1、发光二极管LED1、开关K1和电极片(20);/n所述单片机(1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K1的第一端,所述开关K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供电电池BT1的正极;所述单片机(10)的供电端连接所述供电电池BT1的正极,所述单片机(10)的接地端接地;/n所述单片机(10)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神经肌肉电刺激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10)、供电电池BT1、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二极管D1、二极管D2、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9、电容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电感L1、发光二极管LED1、开关K1和电极片(20);
所述单片机(10)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开关K1的第一端,所述开关K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供电电池BT1的正极;所述单片机(10)的供电端连接所述供电电池BT1的正极,所述单片机(10)的接地端接地;
所述单片机(10)的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所述电阻R1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所述电感L1连接所述供电电池BT1的正极,所述供电电池BT1的负极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所述电容C2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通过所述电阻R2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通过所述电阻R3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电容C3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极片(20)的第一极,所述电容C3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电阻R5接地,所述电容C3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电容C4接地;
所述单片机(10)的第二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4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所述供电电池BT1的正极,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
所述单片机(10)的第三输出端通过所述电阻R9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正极,所述发光二极管LED1的负极接地;
所述单片机(10)的第二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电...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