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床架,包括可伸缩配合的第一床架单元和第二床架单元,第一床架单元包括可折叠成捆的第一竖杆、第二竖杆、第三竖杆、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三横杆、第一纵杆和第二纵杆,第二床架单元包括可折叠成捆的第四竖杆、第五竖杆、第六竖杆、第四横杆、第五横杆、第六横杆、第三纵杆和第四纵杆,并且第一横杆与第四横杆、第二横杆与第五横杆、第三横杆与第六横杆分别相对设置且滑接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将第一床架单元和第二床架单元拆卸成两部分再折叠,使得组成第一床架单元和第二床架单元的杆件可以分开折叠,并最终折叠成捆状结构,从而实现产品折叠后占用更少的空间,以节省收纳空间、降低运输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床架
本技术涉及床架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新型床架。
技术介绍
折叠床是一种利用关节原理设计,为了方便和节省体积空间,通过各种折叠方式可以折叠收放的简易床。它方便实用,存放方便。现有的折叠床虽然可以通过折叠实现减少占用空间,以达到节省运输成本或方便收纳的目的,但由于折叠方式通常是将床架的主体部分进行对折,所以折叠后的床架仍旧占据较大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床架,实现折叠后占用更少的空间,以节省收纳空间、降低运输成本。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新型床架,包括第一床架单元和第二床架单元;所述第一床架单元包括第一竖杆、第二竖杆、第三竖杆、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三横杆、第一纵杆和第二纵杆;其中,所述第一横杆、第一纵杆和第二纵杆的一端均枢接配合在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并可相对所述第一竖杆向下旋转折叠;所述第二横杆的一端枢接配合在所述第一纵杆的另一端,并可相对所述第一纵杆水平旋转折叠;所述第三横杆的一端枢接配合在所述第二纵杆的另一端,并可相对所述第二纵杆水平旋转折叠;所述第二竖杆的上端枢接配合在所述第二横杆靠近所述第一纵杆的一端,并可相对所述第二横杆向上旋转折叠;所述第三竖杆的上端枢接配合在所述第三横杆靠近所述第二纵杆的一端,并可相对所述第三横杆向上旋转折叠;所述第二床架单元包括第四竖杆、第五竖杆、第六竖杆、第四横杆、第五横杆、第六横杆、第三纵杆和第四纵杆;其中,所述第四横杆、第三纵杆和第四纵杆的一端均枢接配合在所述第四竖杆的上端,并可相对所述第四竖杆向下旋转折叠;所述第五横杆的一端枢接配合在所述第三纵杆的另一端,并可相对所述第三纵杆水平旋转折叠;所述第六横杆的一端枢接配合在所述第四纵杆的另一端,并可相对所述第四纵杆水平旋转折叠;所述第五竖杆的上端枢接配合在所述第五横杆靠近所述第三纵杆的一端,并可相对所述第五横杆向上旋转折叠;所述第六竖杆的上端枢接配合在所述第六横杆靠近所述第四纵杆的一端,并可相对所述第六横杆向上旋转折叠;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四横杆、所述第二横杆与所述第五横杆、所述第三横杆与所述第六横杆分别相对设置且滑接配合,以使所述第一纵杆和第三纵杆的间距可调节。所述第一纵杆和第三纵杆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二纵杆和第四纵杆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竖杆、第二竖杆、第三竖杆、第四竖杆、第五竖杆和第六竖杆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床架单元还包括第七竖杆、第八竖杆和第九竖杆;其中,所述第七竖杆的上端枢接配合在所述第一横杆远离所述第一竖杆的一端,所述第八竖杆的上端枢接配合在所述第二横杆远离所述第一纵杆的一端,所述第九竖杆的上端枢接配合在所述第三横杆远离所述第二纵杆的一端。所述第一竖杆、第二竖杆、第三竖杆、第四竖杆、第五竖杆、第六竖杆、第七竖杆、第八竖杆和第九竖杆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三横杆分别套设在所述第四横杆、第五横杆、第六横杆的外周,以实现滑接配合。所述互相套接配合的两横杆之间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以实现两横杆的定位配合。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其一横杆的第一定位销、设置在另一横杆的若干第一定位孔,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一定位销配合在其一第一定位孔中。所述第一定位孔沿所述另一横杆的轴向等间距设置。所述存在枢接配合关系的两根杆件之间设置有第二定位结构,以实现展开状态时两杆件的定位配合。所述第二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其一杆件的第二定位销、设置在另一杆件的第二定位孔,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定位销配合在所述第二定位孔中。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可以将第一床架单元和第二床架单元拆卸成两部分再折叠,使得组成第一床架单元和第二床架单元的杆件可以分开折叠,并最终折叠成捆状结构,从而实现产品折叠后占用更少的空间,以节省收纳空间、降低运输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展开状态的立体图一;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展开状态的立体图二;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展开状态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展开状态的分解图一;图5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展开状态的分解图二;图6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折叠状态的立体图;附图标号说明:第一床架单元10;第一竖杆11A;第二竖杆11B;枢接部111;第三竖杆11C;第七竖杆11D;第八竖杆11E;第九竖杆11F;第一横杆12A;第二横杆12B;第三横杆12C;第一纵杆13A;第二纵杆13B;第二床架单元20;第四竖杆21A;第五竖杆21B;第六竖杆21C;第四横杆22A;第五横杆22B;第六横杆22C;第三纵杆23A;第四纵杆23B;第一定位结构30;第一定位销31;第一定位孔32;第二定位结构40;第二定位销41;第二定位孔4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若无特殊说明,本文中的“竖”“横”“纵”均是指产品展开状态的杆件朝向,折叠方向均是在产品的展开状态时进行折叠时的相对方向,其中展开状态指的是产品展开并使用时的形态,折叠状态指的是产品完全折叠时的形态。本技术为一种新型床架,包括第一床架单元10和第二床架单元20。上述第一床架单元10包括第一竖杆11A、第二竖杆11B、第三竖杆11C、第一横杆12A、第二横杆12B、第三横杆12C、第一纵杆13A和第二纵杆13B。其中,第一横杆12A、第一纵杆13A、第二纵杆13B的一端均枢接配合在第一竖杆11A的上端,并可相对第一竖杆11A向下旋转折叠;第二横杆12B的一端枢接配合在第一纵杆13A的另一端,并可相对第一纵杆13A水平旋转折叠;第三横杆12C的一端枢接配合在第二纵杆13B的另一端,并可相对第二纵杆13B水平旋转折叠;第二竖杆11B的上端枢接配合在第二横杆12B靠近第一纵杆13A的一端,并可相对第二横杆12B向上旋转折叠;第三竖杆11C的上端枢接配合在第三横杆12C靠近第二纵杆13B的一端,并可相对第三横杆12C向上旋转折叠。上述第二床架单元20包括第四竖杆21A、第五竖杆21B、第六竖杆21C、第四横杆22A、第五横杆22B、第六横杆22C、第三纵杆23A和第四纵杆23B。其中,第四横杆22A、第三纵杆23A、第四纵杆23B的一端均枢接配合在第四竖杆21A的上端,并可相对第四竖杆21A向下旋转折叠;第五横杆22B的一端枢接配合在第三纵杆23A的另一端,并可相对第三纵杆23A水平旋转折叠;第六横杆22C的一端枢接配合在第四纵杆23B的另一端,并可相对第四纵杆23B水平旋转折叠;第五竖杆21B的上端枢接配合在第五横杆22B靠近第三纵杆23A的一端,并可相对第五横杆22B向上旋转折叠;第六竖杆21C的上端枢接配合在第六横杆22C靠近第四纵杆23B的一端,并可相对第六横杆22C向上旋转折叠。此外,第一横杆12A与第四横杆22A、第二横杆12B与第五横杆22B、第三横杆12C与第六横杆22C分别相对设置且滑接配合,以使第一纵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床架单元和第二床架单元;/n所述第一床架单元包括第一竖杆、第二竖杆、第三竖杆、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三横杆、第一纵杆和第二纵杆;其中,所述第一横杆、第一纵杆和第二纵杆的一端均枢接配合在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并可相对所述第一竖杆向下旋转折叠;所述第二横杆的一端枢接配合在所述第一纵杆的另一端,并可相对所述第一纵杆水平旋转折叠;所述第三横杆的一端枢接配合在所述第二纵杆的另一端,并可相对所述第二纵杆水平旋转折叠;所述第二竖杆的上端枢接配合在所述第二横杆靠近所述第一纵杆的一端,并可相对所述第二横杆向上旋转折叠;所述第三竖杆的上端枢接配合在所述第三横杆靠近所述第二纵杆的一端,并可相对所述第三横杆向上旋转折叠;/n所述第二床架单元包括第四竖杆、第五竖杆、第六竖杆、第四横杆、第五横杆、第六横杆、第三纵杆和第四纵杆;其中,所述第四横杆、第三纵杆和第四纵杆的一端均枢接配合在所述第四竖杆的上端,并可相对所述第四竖杆向下旋转折叠;所述第五横杆的一端枢接配合在所述第三纵杆的另一端,并可相对所述第三纵杆水平旋转折叠;所述第六横杆的一端枢接配合在所述第四纵杆的另一端,并可相对所述第四纵杆水平旋转折叠;所述第五竖杆的上端枢接配合在所述第五横杆靠近所述第三纵杆的一端,并可相对所述第五横杆向上旋转折叠;所述第六竖杆的上端枢接配合在所述第六横杆靠近所述第四纵杆的一端,并可相对所述第六横杆向上旋转折叠;/n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四横杆、所述第二横杆与所述第五横杆、所述第三横杆与所述第六横杆分别相对设置且滑接配合,以使所述第一纵杆和第三纵杆的间距可调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床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床架单元和第二床架单元;
所述第一床架单元包括第一竖杆、第二竖杆、第三竖杆、第一横杆、第二横杆、第三横杆、第一纵杆和第二纵杆;其中,所述第一横杆、第一纵杆和第二纵杆的一端均枢接配合在所述第一竖杆的上端,并可相对所述第一竖杆向下旋转折叠;所述第二横杆的一端枢接配合在所述第一纵杆的另一端,并可相对所述第一纵杆水平旋转折叠;所述第三横杆的一端枢接配合在所述第二纵杆的另一端,并可相对所述第二纵杆水平旋转折叠;所述第二竖杆的上端枢接配合在所述第二横杆靠近所述第一纵杆的一端,并可相对所述第二横杆向上旋转折叠;所述第三竖杆的上端枢接配合在所述第三横杆靠近所述第二纵杆的一端,并可相对所述第三横杆向上旋转折叠;
所述第二床架单元包括第四竖杆、第五竖杆、第六竖杆、第四横杆、第五横杆、第六横杆、第三纵杆和第四纵杆;其中,所述第四横杆、第三纵杆和第四纵杆的一端均枢接配合在所述第四竖杆的上端,并可相对所述第四竖杆向下旋转折叠;所述第五横杆的一端枢接配合在所述第三纵杆的另一端,并可相对所述第三纵杆水平旋转折叠;所述第六横杆的一端枢接配合在所述第四纵杆的另一端,并可相对所述第四纵杆水平旋转折叠;所述第五竖杆的上端枢接配合在所述第五横杆靠近所述第三纵杆的一端,并可相对所述第五横杆向上旋转折叠;所述第六竖杆的上端枢接配合在所述第六横杆靠近所述第四纵杆的一端,并可相对所述第六横杆向上旋转折叠;
所述第一横杆与所述第四横杆、所述第二横杆与所述第五横杆、所述第三横杆与所述第六横杆分别相对设置且滑接配合,以使所述第一纵杆和第三纵杆的间距可调节。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石艮,
申请(专利权)人:格联特厦门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