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倒吸灸的灸罐,属于灸罐领域,包括面罩、滤烟板和罐体,所述滤烟板安装在所述罐体内部靠近其顶部边缘的位置处,所述面罩安装在所述罐体的上端,同时所述面罩的腔体朝向所述罐体的腔体设置,所述罐体上端与所述面罩相对的边缘处设置有按压区。本发明专利技术隔热性好,安全性高,能够对艾灰进行收集,有效避免了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不仅有效解决了倒吸灸过程中艾烟对使用者眼睛造成不适以及对呼吸道粘膜刺激的问题,使用者还能够一手持罐的同时,对人中穴进行抵压按摩,解决了传统倒吸灸治疗中一手持罐一手按压穴位,十分费力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倒吸灸的灸罐
本专利技术属于灸罐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倒吸灸的灸罐。
技术介绍
据文献报道,在放化疗过程中或治疗结束后约有10%的患者发生呃逆,若不及时干预,2%的患者最终发展为顽固性呃逆。呃逆不仅影响患者的胃纳、睡眠、精神状态,降低生活质量,还会致使许多患者因此丧失对放化疗的信心而中断治疗。倒吸灸属艾灸范畴,为中医外治熏灸疗法。倒吸灸所运用艾条的成份为陈年艾绒,辛温,具有寒止痛、温经通络的功效。通过点燃艾绒后产生的药味刺激作用,经皮肤、呼吸道等吸收与传递,配合腹式呼吸,有效抑制迷走神经兴奋。整个施灸过程短,不会损伤阴阳,而倒吸艾烟能加强降逆下气、通畅气机的作用,更有利于治疗气逆上冲的呃逆症。但是,传统倒吸灸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1)艾烟过大易引起呼吸道、眼睛不适,治疗依从性差;(2)患者一手持艾条,另一手则需按压人中穴位,易至疲劳,降低疗效;(3)熏灸过程中灰烬掉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基于倒吸灸的灸罐,能够解决上述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基于倒吸灸的灸罐,包括面罩、滤烟板和罐体,所述滤烟板安装在所述罐体内部靠近其顶部边缘的位置处,所述面罩安装在所述罐体的上端,同时所述面罩的腔体朝向所述罐体的腔体设置,所述罐体上端与所述面罩相对的边缘处设置有按压区。进一步的,所述面罩顶端的边缘处居中设置有鼻翼缺口。进一步的,所述滤烟板上轴向贯穿设置有滤烟孔。进一步的,所述滤烟孔的孔径尺寸为1-2mm。进一步的,所述罐体包括罐主体、放置孔、收灰板和出灰孔,所述罐主体的上端为开口结构,下端安装有所述收灰板,所述收灰板上设置有所述出灰孔,同时所述出灰孔设置在靠近所述罐主体侧壁且对应所述面罩下方的位置处,所述罐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所述放置孔,同时所述放置孔设置在对应所述面罩与按压区交接处的下方位置处。进一步的,所述罐体上端与所述面罩相对的边缘处可拆卸安装有缓冲条;所述缓冲条为橡皮条。进一步的,所述面罩、滤烟板和罐体分别采用四级防火隔热材料。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于倒吸灸的灸罐具有以下优势:(1)本专利技术采用四级防火隔热材料作为倒吸灸的灸罐,能够有效对点燃的艾条进行隔热,患者手握轻松,使用简便;(2)增加了面罩结构,有效解决了倒吸灸过程中艾烟对使用者眼睛造成不适的问题;(3)通过本专利技术进行倒吸灸治疗,使用者可以一手持罐的同时,将按压区抵压人中穴,解决了传统倒吸灸治疗中一手持罐一手按压穴位,十分费力的难题;(4)通过增加滤烟板且控制滤烟孔孔径的尺寸,有效控制了通过滤烟孔的艾烟颗粒大小,从而过滤掉大颗粒艾烟,有效减少了使用者呼吸道粘膜刺激;(5)本专利技术能够收集艾灰,同时隔热效果好,有效避免了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灸罐的使用安全性。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灸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面罩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滤烟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罐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罐体的主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罐体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面罩;2、滤烟板;3、罐体;4、按压区;5、鼻翼缺口;6、滤烟孔;7、罐主体;8、放置孔;9、收灰板;10、出灰孔;11、缓冲条。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为基于倒吸灸的灸罐,包括面罩1、滤烟板2和罐体3,所述滤烟板2安装在所述罐体3内部靠近其顶部边缘的位置处,所述面罩1安装在所述罐体3的上端,同时所述面罩1的腔体朝向所述罐体3的腔体设置,所述罐体3上端与所述面罩1相对的边缘处设置有按压区4;通过所述面罩1结构,有效解决了倒吸灸过程中艾烟对使用者眼睛造成不适的问题;患者进行倒吸灸治疗过程中,可以一手持罐的同时,将所述按压区4抵压人中穴,解决了传统倒吸灸治疗中一手持罐一手按压穴位,十分费力的难题。所述面罩1顶端的边缘处居中设置有鼻翼缺口5,使得所述面罩1能够更好地贴合使用者的面庞。所述滤烟板2上轴向贯穿设置有滤烟孔6。所述滤烟孔6的孔径尺寸为1-2mm,能够有效控制通过所述滤烟孔6的艾烟颗粒大小,从而过滤掉大颗粒艾烟,有效减少了使用者呼吸道粘膜刺激。所述罐体3包括罐主体7、放置孔8、收灰板9和出灰孔10,所述罐主体7的上端为开口结构,下端安装有所述收灰板9,所述收灰板9上设置有所述出灰孔10,同时所述出灰孔10设置在靠近所述罐主体7侧壁且对应所述面罩1下方的位置处,有效保证了灸罐在使用过程中朝向患者倾斜时,所述出灰孔10的位置高于艾灰的掉落位置,提高了灸罐的使用安全性,所述罐主体7的侧壁上设置有一个所述放置孔8,用来放置艾条,艾条为现有基础,同时所述放置孔8设置在对应所述面罩1与按压区4交接处的下方位置处。所述罐体3上端与所述面罩1相对的边缘处可拆卸安装有缓冲条11,不同患者使用灸罐时,可以将所述缓冲条11进行更换,有效避免了不同使用者之间的交叉感染;所述缓冲条11为橡皮条,增加了使用者按压人中穴时的舒适感。所述面罩1、滤烟板2和罐体3分别采用四级防火隔热材料,能够有效对点燃的艾条进行隔热,使得患者手握轻松,同时,良好的隔热效果,能够有效避免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提高了灸罐的使用安全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首先将点燃的艾条插入放置孔8中,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然后患者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倒吸灸的灸罐,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1)、滤烟板(2)和罐体(3),所述滤烟板(2)安装在所述罐体(3)内部靠近其顶部边缘的位置处,所述面罩(1)安装在所述罐体(3)的上端,同时所述面罩(1)的腔体朝向所述罐体(3)的腔体设置,所述罐体(3)上端与所述面罩(1)相对的边缘处设置有按压区(4)。/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倒吸灸的灸罐,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1)、滤烟板(2)和罐体(3),所述滤烟板(2)安装在所述罐体(3)内部靠近其顶部边缘的位置处,所述面罩(1)安装在所述罐体(3)的上端,同时所述面罩(1)的腔体朝向所述罐体(3)的腔体设置,所述罐体(3)上端与所述面罩(1)相对的边缘处设置有按压区(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倒吸灸的灸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1)顶端的边缘处居中设置有鼻翼缺口(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倒吸灸的灸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烟板(2)上轴向贯穿设置有滤烟孔(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倒吸灸的灸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烟孔(6)的孔径尺寸为1-2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倒吸灸的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友燕,吴婉英,黎昕,方晓,姚庆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肿瘤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