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及足踝骨折牵引复位治疗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221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小腿及足踝骨折牵引复位治疗台,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牵引固定装置功能不全,固定不牢,操作不便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足部框架、小腿部框架和大腿部框架,足部框架与小腿部框架之间、小腿部框架与大腿部框架之间均经连接单元连接,每组连接单元包括两个垂直于侧板的第一螺栓,每个侧板上均开有一个竖向的第一滑槽,第一螺栓穿设在第一滑槽内且头部朝外,每个第一螺栓上均套设有一个与其垂直且可在第一螺栓上自由滑动和转动的横杆,每个横杆的外端均设有外螺纹,其中一个横杆上旋装有一个管套,管套可将两个横杆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进行全方向上的移动和扭转复位,能够方便且稳定的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腿及足踝骨折牵引复位治疗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骨科领域,具体是小腿及足踝骨折牵引复位治疗台。
技术介绍
足踝和小腿骨折是比较常见的骨折形式,需要进行牵引复位和固定,目前的牵引固定架大多难以实现全方位的拉伸、压缩和扭转复位,且操作难度大,固定不稳定;另外,固定过程中无法促进水肿消退,容易形成压疮,软组织坏死,严重的甚至导致截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小腿及足踝骨折牵引复位治疗台,有效的解决了目前牵引固定装置功能不全,固定不牢,操作不便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小腿及足踝骨折牵引复位治疗台,包括足部框架、小腿部框架和大腿部框架,分别用于固定脚部、小腿以及大腿,三个框架均为由两个侧板和一个底板组成的开口朝上的U型槽状结构,足部框架内安装有一个用于支撑足底的第一竖板,足部框架与小腿部框架之间、小腿部框架与大腿部框架之间均经连接单元连接,每组连接单元包括两个垂直于侧板的第一螺栓,每个侧板上均开有一个竖向的第一滑槽,两个第一螺栓分别穿设在该连接单元连接的两个侧板上的第一滑槽内且头部朝外,且每个第一螺栓上均旋装有一个位于第一滑槽外侧的第一螺母,拧紧第一螺母可将第一螺栓固定在第一滑槽的任意位置;每个第一螺栓上均套设有一个与其垂直且可在第一螺栓上自由滑动和转动的横杆,每个第一螺栓上均旋装有两个位于横杆两侧的第二螺母,拧紧两个第二螺母可将横杆夹紧固定在第一螺栓上,每个横杆的外端均设有外螺纹,其中一个横杆上旋装有一个管套,将管套旋拧在两个横杆外端的外螺纹上可将两个横杆固定连接;所述的小腿部框架的底板上、大腿部框架的底板上以及第一竖板的右侧均设有固定带,用于固定小腿、大腿和脚部。本专利技术能够进行全方向上的移动和扭转复位,能够方便且稳定的固定,且按摩单元能够加速可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消肿和恢复,防止褥疮形成。附图说明图1为具有第一种按摩单元实施例的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具有第一种按摩单元实施例的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3为脚跟托架和脚踝托架的左视图。图4为图2中A位置的放大图。图5为图1中B位置的放大图。图6为具有第二种按摩单元实施例的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7为具有第二种按摩单元实施例的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1至图7给出,本专利技术包括足部框架1、小腿部框架2和大腿部框架3,分别用于固定脚部、小腿以及大腿,三个框架均为由两个侧板4和一个底板5组成的开口朝上的U型槽状结构,足部框架1内安装有一个用于支撑足底的第一竖板6,足部框架1与小腿部框架2之间、小腿部框架2与大腿部框架3之间均经连接单元连接,每组连接单元包括两个垂直于侧板4的第一螺栓7,每个侧板4上均开有一个竖向的第一滑槽8,两个第一螺栓7分别穿设在该连接单元连接的两个侧板4上的第一滑槽8内且头部朝外,且每个第一螺栓7上均旋装有一个位于第一滑槽8外侧的第一螺母9,拧紧第一螺母9可将第一螺栓7固定在第一滑槽8的任意位置;每个第一螺栓7上均套设有一个与其垂直且可在第一螺栓7上自由滑动和转动的横杆10,每个第一螺栓7上均旋装有两个位于横杆10两侧的第二螺母11,拧紧两个第二螺母11可将横杆10夹紧固定在第一螺栓7上,每个横杆10的外端均设有外螺纹,其中一个横杆10上旋装有一个管套12,将管套12旋拧在两个横杆10外端的外螺纹上可将两个横杆10固定连接;所述的小腿部框架2的底板5上、大腿部框架3的底板5上以及第一竖板6的右侧均设有固定带14,用于固定小腿、大腿和脚部。所述的每组连接单元的其中一个横杆10的外端开有一个轴向孔13,另一个横杆10的外端可插入该横向孔内且可在孔内自由滑动和转动,可提高两个横杆10连接的稳定性。所述的足部框架1的底板5上固定有一个U型的脚跟托架15,小腿部框架2的底板5上固定有一个U型的脚踝托架16。所述的足部框架1与小腿部框架2之间、小腿部框架2和大腿部框架3之间均设有前后对称布置的两组连接单元,保证连接的稳固。所述的小腿部框架2和大腿部框架3内均设有一根沿前后方向布置的第一波纹轴17,第一波纹轴17位于底板5上方,同一框架的两个侧板4上均开有左右方向的第一横槽18,第一波纹轴17的前后两端分别从两个第一横槽18内穿出且可沿第一横槽18滑动,两个侧板4的外侧均固定有一个与第一横槽18平行的第一齿条19,第一波纹轴17的每端均固定有一个第一齿轮20,第一齿轮20与同侧的第一齿条19啮合,拉动第一波纹轴17沿第一横槽18移动的同时,第一齿轮20与第一齿条19配合可驱动第一波纹轴17转动对小腿或大腿进行按摩;所述的足部框架1内设有一根沿前后方向布置的第二波纹轴21,第二波纹轴21位于第一竖板6右侧,足部框架1的两个侧板4上均开有一个上下方向的第一竖槽22,第二波纹轴21的两端分别从两个第一竖槽22内穿出且可沿第一竖槽22滑动,足部框架1的每个侧板4外侧均固定有一个与第一竖槽22平行的第二齿条23,第二波纹轴21的每段均固定有一个第二齿轮24,每个第二齿轮24均与同侧的第二齿条23啮合,拉动第二波纹轴21沿第一竖槽22移动的同时,第二齿轮24与第二齿条23配合可驱动第二波纹轴21转动对足底进行按摩。所述的第一横槽18的右端向下折弯,不进行按摩时第一波纹轴17至于此下沉段内,波纹轴不与小腿或大腿接触,避免硌着小腿或大腿。所述的小腿部框架2和大腿部框架3内均安装有一个前后方向的第一辊轴25,小腿部框架2和大腿部框架3每个侧板4的外侧均固定有一个横向的第一波纹杆26,第一波纹杆26有上下方向上的起伏,每个第一波纹杆26上均套有一个可在杆上滑动的第一滑套28,小腿部框架2和大腿部框架3每个侧板4上均开有左右方向的第二横槽27,第一辊轴25的两端均从同侧第二横槽27内穿出并固定在同侧的第一滑套28上,拉动第一辊轴25沿第二横槽27移动的同时,在第一波纹杆26的作用下第一辊轴25可上下起伏对小腿或大腿进行按摩,所述的横轴的宽度大于第一辊轴25上下起伏的幅度;所述的足部框架1内设有一根沿前后方向布置的第二辊轴29,第二辊轴29位于第一竖板6的右侧,足部框架1的每个侧板4外侧均固定有一个竖向的第二波纹杆30,第二波纹杆30有左右方向上的起伏,每个第二波纹杆30上均套有一个可在杆上滑动的第二滑套31,足部框架1的每个侧板4上均开有一个上下方向的第二竖槽32,第二辊轴29的两端从同侧的第二竖槽32内穿出并固定在同侧的第二滑套31上,拉动第二辊轴29沿第二竖槽32移动的同时,在第二波纹杆30作用下第二辊轴29可左右起伏对足底进行按摩,所述的第二竖槽32的宽度大于第二辊轴29左右起伏的幅度。所述的第一波纹杆26与第二横槽27的右端均向下折弯,不按摩时,第一辊轴25至于右端的下沉段内,第一辊轴25不与小腿或大腿接触,避免硌着小腿或大腿。所述的足部框架1、小腿部框架2和大腿部框架3均为硬质碳纤维材料,外包硅胶等软质材料,可以通过X线透视。所述的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小腿及足踝骨折牵引复位治疗台,包括足部框架(1)、小腿部框架(2)和大腿部框架(3),分别用于固定脚部、小腿以及大腿,其特征在于,三个框架均为由两个侧板(4)和一个底板(5)组成的开口朝上的U型槽状结构,足部框架(1)内安装有一个用于支撑足底的第一竖板(6),足部框架(1)与小腿部框架(2)之间、小腿部框架(2)与大腿部框架(3)之间均经连接单元连接,每组连接单元包括两个垂直于侧板(4)的第一螺栓(7),每个侧板(4)上均开有一个竖向的第一滑槽(8),两个第一螺栓(7)分别穿设在该连接单元连接的两个侧板(4)上的第一滑槽(8)内且头部朝外,且每个第一螺栓(7)上均旋装有一个位于第一滑槽(8)外侧的第一螺母(9),拧紧第一螺母(9)可将第一螺栓(7)固定在第一滑槽(8)的任意位置;每个第一螺栓(7)上均套设有一个与其垂直且可在第一螺栓(7)上自由滑动和转动的横杆(10),每个第一螺栓(7)上均旋装有两个位于横杆(10)两侧的第二螺母(11),拧紧两个第二螺母(11)可将横杆(10)夹紧固定在第一螺栓(7)上,每个横杆(10)的外端均设有外螺纹,其中一个横杆(10)上旋装有一个管套(12),将管套(12)旋拧在两个横杆(10)外端的外螺纹上可将两个横杆(10)固定连接;所述的小腿部框架(2)的底板(5)上、大腿部框架(3)的底板(5)上以及第一竖板(6)的右侧均设有固定带(14),用于固定小腿、大腿和脚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小腿及足踝骨折牵引复位治疗台,包括足部框架(1)、小腿部框架(2)和大腿部框架(3),分别用于固定脚部、小腿以及大腿,其特征在于,三个框架均为由两个侧板(4)和一个底板(5)组成的开口朝上的U型槽状结构,足部框架(1)内安装有一个用于支撑足底的第一竖板(6),足部框架(1)与小腿部框架(2)之间、小腿部框架(2)与大腿部框架(3)之间均经连接单元连接,每组连接单元包括两个垂直于侧板(4)的第一螺栓(7),每个侧板(4)上均开有一个竖向的第一滑槽(8),两个第一螺栓(7)分别穿设在该连接单元连接的两个侧板(4)上的第一滑槽(8)内且头部朝外,且每个第一螺栓(7)上均旋装有一个位于第一滑槽(8)外侧的第一螺母(9),拧紧第一螺母(9)可将第一螺栓(7)固定在第一滑槽(8)的任意位置;每个第一螺栓(7)上均套设有一个与其垂直且可在第一螺栓(7)上自由滑动和转动的横杆(10),每个第一螺栓(7)上均旋装有两个位于横杆(10)两侧的第二螺母(11),拧紧两个第二螺母(11)可将横杆(10)夹紧固定在第一螺栓(7)上,每个横杆(10)的外端均设有外螺纹,其中一个横杆(10)上旋装有一个管套(12),将管套(12)旋拧在两个横杆(10)外端的外螺纹上可将两个横杆(10)固定连接;所述的小腿部框架(2)的底板(5)上、大腿部框架(3)的底板(5)上以及第一竖板(6)的右侧均设有固定带(14),用于固定小腿、大腿和脚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腿及足踝骨折牵引复位治疗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组连接单元的其中一个横杆(10)的外端开有一个轴向孔(13),另一个横杆(10)的外端可插入该横向孔内且可在孔内自由滑动和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腿及足踝骨折牵引复位治疗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足部框架(1)的底板(5)上固定有一个U型的脚跟托架(15),小腿部框架(2)的底板(5)上固定有一个U型的脚踝托架(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腿及足踝骨折牵引复位治疗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足部框架(1)与小腿部框架(2)之间、小腿部框架(2)和大腿部框架(3)之间均设有前后对称布置的两组连接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腿及足踝骨折牵引复位治疗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腿部框架(2)和大腿部框架(3)内均设有一根沿前后方向布置的第一波纹轴(17),第一波纹轴(17)位于底板(5)上方,同一框架的两个侧板(4)上均开有左右方向的第一横槽(18),第一波纹轴(17)的前后两端分别从两个第一横槽(18)内穿出且可沿第一横槽(18)滑动,两个侧板(4)的外侧均固定有一个与第一横槽(18)平行的第一齿条(19),第一波纹轴(17)的每端均固定有一个第一齿轮(20),第一齿轮(20)与同侧的第一齿条(19)啮合,拉动第一波纹轴(17)沿第一横槽(18)移动的同时,第一齿轮(20)与第一齿条(19)配合可驱动第一波纹轴(17)转动对小腿或大腿进行按摩;所述的足部框架(1)内设有一根沿前后方向布置的第二波纹轴(21),第二波纹轴(21)位于第一竖板(6)右侧,足部框架(1)的两个侧板(4)上均开有一个上下方向的第一竖槽(22),第二波纹轴(21)的两端分别从两个第一竖槽(22)内穿出且可沿第一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鹏宋奎佑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