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防镜起雾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1978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一次性防镜起雾口罩,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包括罩体和设置在罩体左右两侧的挂耳松紧带,罩体内侧上边沿处设置有防雾条,用于阻隔口鼻呼出的热气;罩体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强化条,用于加强罩体与面部皮肤的贴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次性防镜起雾口罩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来讲是一种一次性防镜起雾口罩。
技术介绍
经过本次新冠疫情和可预见的未来,全世界包括普通人群正在使用和将要使用大量的口罩,其中有一个很大的群体——佩戴眼镜的人,在佩戴口罩时都会遇到眼镜起雾阻挡视线的烦心事,严重地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比如医生看不清手术部位,行人看不清路面等等。眼镜起雾的原因是,呼出的气体含有大量温热的水蒸气,因为口罩的阻隔作用使得其中一部分温热的水蒸气从口罩与鼻面部皮肤之间潜在的空隙冲向表面温度较低的镜片,遇冷形成小水滴覆盖在镜片内外。目前,有人想出了部分解决办法,如在眼镜上涂湿肥皂或洗洁精等物品,或者垫上卫生纸等等,用这些办法需要额外准备物品,需要花时间操作,效果还不一定可靠。被大家广泛使用的一次性口罩,尤其针对戴眼镜者,本来就应该体现出其使用简单、方便和舒适,而用这些上述的办法适得其反。部分口罩在靠近鼻夹金属条的里面加有很薄很窄的直条海绵,但起到的作用有限。为此,特设计一种防镜起雾口罩,阻止眼镜甚至护目镜起雾,让戴眼镜的所有人甚至戴护目镜的工作人员使用起来更简单、方便、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防镜起雾口罩,能够避免镜片和护目镜起雾。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次性防镜起雾口罩,包括罩体和设置在罩体左右两侧的挂耳松紧带,所述罩体内侧上边沿处设置有防雾条,用于阻隔口鼻呼出的热气;所述罩体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强化条,用于加强罩体与面部皮肤的贴敷。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雾条包括本体和设置在本体两侧的楔形部,所述本体内侧设置有弧形凹陷面,所述楔形部内部设置有楔形面。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本体和楔形部为一体式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强化条沿竖直方向自由移动设置在罩体内。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强化条两端的厚度逐渐变薄,形成扁平状的结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罩体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隔离层、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亲肤层,所述强化条设置在第二过滤层和亲肤层之间。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隔离层由用于阻隔大颗粒物的针刺棉制成。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过滤层由用于吸附小颗粒物的熔喷布制成。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过滤层由用于吸附静电的混纺防静电面料制成。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亲肤层由亲肤不刺激的无纺布制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防镜起雾口罩在常用口罩如外科口罩或N95口罩等的基础上,在口罩的上边内面加一根防雾条,制作简单,增加成本不高,而实用性很强。2、本防雾条有足够的高度和厚度,其结构造型与鼻面部解剖形态相适应,加上材质的可塑性、夹鼻金属条的塑形和挂耳松紧带的牵拉挤压,可以使口罩上端紧密地贴附在鼻面部的皮肤上,阻止热的水蒸气由此而上,也就避免了镜片和护目镜起雾。3、两端强化条加强口罩与面部皮肤的贴敷,一方面加强防护作用;另一方面在戴防护罩时减少温热的混合气体进入防护罩内造成眼镜、眼罩起雾,减轻闷、热、汗。4、使用方法和目前的口罩一样,所以简单、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次性防镜起雾口罩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防雾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罩体;2-挂耳松紧带;3-防雾条;31-本体;32-弧形凹陷面;33-楔形部;34-楔形面;4-强化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技术的具体保护范围。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下面结合说明书的附图,通过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一次性防镜起雾口罩,包括罩体1和设置在罩体1左右两侧的挂耳松紧带2,具体的,罩体1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隔离层、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和亲肤层,强化条4设置在第二过滤层和亲肤层之间。本实施例中,隔离层由用于阻隔大颗粒物的针刺棉制成。第一过滤层由用于吸附小颗粒物的熔喷布制成。第二过滤层由用于吸附静电的混纺防静电面料制成。亲肤层由亲肤不刺激的无纺布制成。参见图2所示,罩体1内侧上边沿处设置有防雾条3,用于阻隔口鼻呼出的热气;防雾条3包括本体31和设置在本体31两侧的楔形部33,本体31内侧设置有弧形凹陷面32,楔形部33内部设置有楔形面34。具体的,本体31和楔形部33为一体式结构。罩体1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强化条4,用于加强罩体1与面部皮肤的贴敷。具体的,强化条4沿竖直方向自由移动设置在罩体1内。强化条4两端的厚度逐渐变薄,形成扁平状的结构。本实施例中,防雾条的造型与面部形状相适应,长度不超过口罩,两端最长可达颧骨凸起部位,约对齐双眼外眦;高度约1.5cm左右;总厚度0.5cm左右,鼻梁两侧向鼻梁中央逐渐变薄形成约2cm宽、0.25cm深的凹陷,两端逐渐变薄呈楔形。该阻隔条用可塑性好、致密不易透气且无害的材料做成,如用制作口罩本身的材料等。同时在口罩两端各加一个宽约1cm、中间厚(约0.5cm)上下两端薄(约0.1cm)的强化条。本技术的使用方法:拆开包装袋,拿出口罩将里面防雾条朝内朝上,挂好挂耳松紧带,按压塑性夹鼻金属条即可。在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优选地”、“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于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者示例中以合适方式结合。通过上述的结构和原理的描述,所属
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基础上采用本领域公知技术的改进和替代均落在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次性防镜起雾口罩,包括罩体(1)和设置在罩体(1)左右两侧的挂耳松紧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内侧上边沿处设置有防雾条(3),用于阻隔口鼻呼出的热气;所述罩体(1)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强化条(4),用于加强罩体(1)与面部皮肤的贴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防镜起雾口罩,包括罩体(1)和设置在罩体(1)左右两侧的挂耳松紧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内侧上边沿处设置有防雾条(3),用于阻隔口鼻呼出的热气;所述罩体(1)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强化条(4),用于加强罩体(1)与面部皮肤的贴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防镜起雾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雾条(3)包括本体(31)和设置在本体(31)两侧的楔形部(33),所述本体(31)内侧设置有弧形凹陷面(32),所述楔形部(33)内部设置有楔形面(3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防镜起雾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31)和楔形部(33)为一体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防镜起雾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条(4)沿竖直方向自由移动设置在罩体(1)内。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