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点式接触电极防漏油加热雾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5167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点式接触电极防漏油加热雾化装置,包括外壳、底座、加热组件、冷凝液吸收棉、密封封油硅胶盖、密封硅胶圈、发热体支撑硅胶件、电极,所述外壳内部的底部设有所述底座,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发热体支撑硅胶件的内部,所述底座内部设有两个电极,所述外壳内部的顶部设有所述冷凝液吸收棉,所述密封封油硅胶盖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密封硅胶圈设置在所述底座与外壳之间,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多孔导油棉与电阻加热丝,所述电阻加热丝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多孔导油棉上。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节省人力,生产效率及产品一致性高;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取多种防漏液结构解决产品容易漏液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点式接触电极防漏油加热雾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子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触点式接触电极防漏油加热雾化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应用在本领域的雾化器普遍存在三个问题:1.雾化器结构复杂,结构件太多,在大批量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手工组装生产,生产效率以及产品一致性较差;2.产品普遍存在容易漏液的问题;3.雾化面积小,雾化气体小。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存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公开一种触点式接触电极防漏油加热雾化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触点式接触电极防漏油加热雾化装置,包括外壳、底座、加热组件、冷凝液吸收棉、密封封油硅胶盖、密封硅胶圈、发热体支撑硅胶件、电极,所述外壳内部的底部设有所述底座,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发热体支撑硅胶件的内部,所述底座内部设有两个电极,所述外壳内部的顶部设有所述冷凝液吸收棉,所述密封封油硅胶盖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密封硅胶圈设置在所述底座与外壳之间,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多孔导油棉与电阻加热丝,所述电阻加热丝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多孔导油棉上。作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点式接触电极防漏油加热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底座(2)、加热组件(3)、冷凝液吸收棉(4)、密封封油硅胶盖(5)、密封硅胶圈(6)、发热体支撑硅胶件(7)、电极(8),所述外壳(1)内部的底部设有所述底座(2),所述加热组件(3)设置在所述发热体支撑硅胶件(7)的内部,所述底座(2)内部设有两个电极(8),所述外壳(1)内部的顶部设有所述冷凝液吸收棉(4),所述密封封油硅胶盖(5)设置在所述底座(2)上,所述密封硅胶圈(6)设置在所述底座(2)与外壳(1)之间,所述加热组件(3)包括多孔导油棉(31)与电阻加热丝(32),所述电阻加热丝(32)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多孔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点式接触电极防漏油加热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底座(2)、加热组件(3)、冷凝液吸收棉(4)、密封封油硅胶盖(5)、密封硅胶圈(6)、发热体支撑硅胶件(7)、电极(8),所述外壳(1)内部的底部设有所述底座(2),所述加热组件(3)设置在所述发热体支撑硅胶件(7)的内部,所述底座(2)内部设有两个电极(8),所述外壳(1)内部的顶部设有所述冷凝液吸收棉(4),所述密封封油硅胶盖(5)设置在所述底座(2)上,所述密封硅胶圈(6)设置在所述底座(2)与外壳(1)之间,所述加热组件(3)包括多孔导油棉(31)与电阻加热丝(32),所述电阻加热丝(32)呈螺旋状缠绕在所述多孔导油棉(3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点式接触电极防漏油加热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包括吸嘴外壳(11)、储液外壳(12),所述吸嘴外壳(11)套设在所述储液外壳(12)顶部的外侧,所述冷凝液吸收棉(4)设置在所述吸嘴外壳(11)与所述储液外壳(1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触点式接触电极防漏油加热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封油硅胶盖(5)内部设有凸起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诚达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