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护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5070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服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护服。该防护服包括本体以及吸热组件,本体的背部开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上覆盖有速干结构,速干结构包括相贴合的内层和外层,内层采用网眼面料,能够减少内层与背部皮肤接触面积,能够使得操作者的背部干爽舒适,外层采用非网眼面料,能够实现对背部较好的防护效果。其次,本体的腋下开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上覆盖有第一透气网,促进腋下通风散热,使操作人员腋下清爽舒适,避免了腋下闷热出汗现象,提高了操作人员的舒适度。此外,吸热组件设置在本体上,使防护服整体散热性好,给操作人员带来丝丝凉意,保证操作人员凉爽舒适,具有消暑降温、防痱降火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操作人员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护服
本专利技术涉及服装
,尤其涉及一种防护服。
技术介绍
目前配网现场施工的工作服是纯棉、阻燃、长袖,衣服厚度较一般夏装要厚。在南方夏季漫长,且闷热潮湿。操作人员在酷暑外出作业时,因工作服透气性差,散热不良,操作人员都是汗流浃背,衣服全湿透,不仅操作人员辛苦,而且衣服湿透后,丧失其应有的防护作用。其中,由于操作人员后背出汗多,防护服容易粘贴在背上,使得操作人员体验感差。现有的散热防护工作服一般在后背直接开口进行散热,导致防护性差。此外,操作人员腋下闷热易出汗,使得操作人员舒适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服,操作人员穿着防护工作服工作时,能达到凉爽舒适的效果,以及能达到背部干爽且防护效果好的效果。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护服,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背部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上覆盖有速干结构,所述速干结构包括相贴合的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采用网眼面料,所述外层采用非网眼面料;所述本体的腋下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上覆盖有第一透气网;以及吸热组件,所述吸热组件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本体包括相连接的衣袖和主体,所述第一透气网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尺寸为5cm,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高的尺寸为5cm,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位于所述衣袖朝向所述主体的一侧,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位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衣袖的一侧。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吸热组件包括:安装袋,设置在所述本体上;以及降温结构,设置在所述安装袋中,包括袋体以及降温介质,所述降温介质设置在所述袋体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吸热组件环绕于所述本体的腰部位置,且并排设置有多组。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防护服还包括内胆,所述内胆采用网眼面料,所述内胆沿所述主体的腰围方向延伸,所述内胆的四周固定于所述主体的内侧,所述吸热组件包括:吸热盒,所述吸热盒位于所述主体与所述内胆之间且固定在所述主体或所述内胆上;风扇,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吸热盒的内部,所述主体上开设有第一口,所述吸热盒上开设有第二口,所述第一口、所述第二口以及所述风扇的进风侧正对设置;制冷袋,所述制冷袋设置在所述吸热盒的内部,且位于所述风扇的出风侧;以及送风管道,所述送风管道位于所述内胆与所述主体形成的空间中,所述送风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吸热盒的内部相连通,所述送风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内胆相连接,所述送风管道的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通风孔。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送风管道设置有多个。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内层由皮芯复合纤维制成,所述外层由亲水性纤维制成。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本体还包括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遮挡布,其上开设有切口,所述切口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边和第二边,所述主体开设有第三开口,所述遮挡布覆盖在所述第三开口上;安装架,包括支撑条以及弹性带,所述支撑条的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弹性带,所述弹性带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条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弹性带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条的另一端相连接,其中一条所述弹性带沿所述第一边延伸且与所述第一边相固定,另一条所述弹性带沿所述第二边延伸且与所述第二边相固定;第二透气网,所述弹性带与所述支撑条通过所述第二透气网相连接;以及拉绳,所述弹性带上连接有所述拉绳。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包括磁性相异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中的一个设置在所述支撑条上,另一个设置在所述弹性带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锁边布,呈长条状,所述锁边布的两侧边均与所述遮挡布相连接,所述锁边布与所述遮挡布共同形成安装空间,所述锁边布的一端与所述弹性带相连接,所述锁边布的另一端与所述遮挡布形成出口,至少部分所述拉绳设置在所述安装空间中,所述拉绳的自由端伸出所述出口。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护服。该防护服在背部设置内层与外层相贴合的速干结构,内层采用网眼面料能够减少内层与背部皮肤接触面积,能够使得操作者的背部干爽舒适,外层采用非网眼面料,能够实现对背部较好的防护效果。其次,通过在腋下设置网状结构,促进腋下通风散热,使操作人员腋下清爽舒适,避免了腋下闷热出汗现象,提高了操作人员的舒适度。再加上设置有吸热组件,使得防护服整体散热性好,给操作人员带来丝丝凉意,保证操作人员凉爽舒适,具有消暑降温、防痱降火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操作人员的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防护服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防护服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速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第一透气网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近电报警器的逻辑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吸热组件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防护服背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遮盖布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遮盖布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7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本体;11、速干结构;111、内层;112、外层;12、第一透气网;2、吸热组件;21、吸热盒;22、风扇;23、制冷袋;24、送风管道;25、通风孔;26、第二口;3、近电报警器;31、控制模块;32、检测模块;33、报警模块;34、便携式电源;4、反光涂层;5、散热组件;51、遮挡布;52、切口;521、第一边;522、第二边;53、安装架;531、支撑条;532、弹性带;54、第二透气网;55、拉绳;56、复位件;561、第一磁铁;562、第二磁铁;57、锁边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防护服包括本体1以及纽扣,其中,本体1包括相连接的衣袖和主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护服,其特征在于,包括:/n本体(1),所述本体(1)的背部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上覆盖有速干结构(11),所述速干结构(11)包括相贴合的内层(111)和外层(112),所述内层(111)采用网眼面料,所述外层(112)采用非网眼面料;所述本体(1)的腋下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上覆盖有第一透气网(12);以及/n吸热组件(2),所述吸热组件(2)设置在所述本体(1)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护服,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1),所述本体(1)的背部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上覆盖有速干结构(11),所述速干结构(11)包括相贴合的内层(111)和外层(112),所述内层(111)采用网眼面料,所述外层(112)采用非网眼面料;所述本体(1)的腋下开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上覆盖有第一透气网(12);以及
吸热组件(2),所述吸热组件(2)设置在所述本体(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包括相连接的衣袖和主体,所述第一透气网(12)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尺寸为5cm,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高的尺寸为5cm,所述等腰三角形的顶点位于所述衣袖朝向所述主体的一侧,所述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位于所述主体朝向所述衣袖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组件(2)包括:
安装袋,设置在所述本体(1)上;以及
降温结构,设置在所述安装袋中,包括袋体以及降温介质,所述降温介质设置在所述袋体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组件(2)环绕于所述本体(1)的腰部位置且并排设置有多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服,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服还包括内胆,所述内胆采用网眼面料,所述内胆沿所述主体的腰围方向延伸,所述内胆的四周固定于所述主体的内侧,所述吸热组件(2)包括:
吸热盒(21),所述吸热盒(21)位于所述主体与所述内胆之间且固定在所述主体上;
风扇(22),所述风扇(22)设置在所述吸热盒(21)的内部,所述主体上开设有第一口,所述吸热盒(21)上开设有第二口(26),所述第一口、所述第二口(26)以及所述风扇(22)的进风侧正对设置;
制冷袋(23),所述制冷袋(23)设置在所述吸热盒(21)的内部,且位于所述风扇(22)的出风侧;以及
送风管道(24),所述送风管道(24)位于所述内胆与所述主体形成的空间中,所述送风管道(24)的一端与所述吸热盒(21)的内部相连通,所述送风管道(24)的另一端与所述内胆相连接,所述送风管道(24)的长度方向开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榕曾加贝彭毅杰罗锦堂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