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叶加料机新风温度智能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5063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润叶加料机新风温度智能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该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智能调节模块。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润叶加料机的环境风风门内部,用于检测环境风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润叶加料机的新风管内部,用于检测新风的温度。智能调节模块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及热交换器内的蒸汽薄膜阀连接,用于根据环境风的温度变化,自动调节蒸汽薄膜阀的开度,使新风的温度实时保持在工艺标准范围内。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提高了设备控制的智能化,使生产过程朝着精细化、智能化发展。改变原蒸汽薄膜阀开度保持不变控制的模式造成的不必要的蒸汽耗量,降低生产过程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润叶加料机新风温度智能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烟草制丝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润叶加料机新风温度智能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
技术介绍
制丝线常采用的润叶加料机,其功能是增加烟片含水率和温度,使烟片松散,提高烟叶耐加工性,满足后续工序的加工要求。其中,新风温度是用于对烟片进行增温的参数,工艺要求其温度必须保持在110±5℃以内,根据设备原理,新风温度是吸收周围环境的风量,通过热交换器对吸收的环境风温进行加热,使温度达到所需的工艺标准风温,并输送进入润叶加料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环境风温会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为确保新风温度的稳定,目前采用的方法是:热交换器内蒸汽薄膜阀的开度保持不变,根据环境温度对环境风的风门开度进行调节,当环境温度低时,调小风门开度;环境温度高时,调大风门开度。该方法的问题在于:(1)根据人工经验调节风门开度,过程控制精度不高,智能化程度低;(2)因热交换机内蒸汽薄膜阀的开度不变,热风散热器耗蒸汽量大,据统计,平均每批次蒸汽量达到1200kg左右。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润叶加料机新风温度智能调节装置及调节方法,智能化程度高,降低生产过程能耗。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一方面,提供一种润叶加料机新风温度智能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智能调节模块;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润叶加料机的环境风风门内部,用于检测环境风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润叶加料机的新风管内部,用于检测新风的温度;所述智能调节模块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及热交换器内的蒸汽薄膜阀连接,用于根据环境风的温度变化,自动调节蒸汽薄膜阀的开度,使新风的温度实时保持在工艺标准范围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均采用接触式温度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采用PT100铂电阻温度传感器。进一步地,所述蒸汽薄膜阀为耐高温、耐水汽阀门,采用Samson3241-01型气动薄膜阀。进一步地,所述蒸汽薄膜阀为耐高温、耐水汽阀门,采用ZMAT气动薄膜隔膜调节阀。进一步地,所述新风管采用不锈钢材质的圆管,管径根据生产所需新风风量进行选择。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润叶加料机新风温度智能调节方法:Step1:采集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环境风温及蒸汽薄膜阀开度值;Step2:根据所采集的数据建立学习模型;Step3:进行模型校验;Step4:优化学习模型;Step5:优化后准确率达标的模型应用于润叶加料机的智能调节模块,根据采集的环境风的温度,实时调节蒸汽薄膜阀开度,对新风温度进行控制。进一步地,Step3中,进行模型校验的步骤为:将不同的环境风温输入学习模型,对控制的新风温度结果进行校验。进一步地,Step4中,优化学习模型的步骤为:根据学习模型控制的新风温度准确率,对学习模型进行优化。进一步地,Step5中,具体地:润叶加料机开启,环境风通过环境风风门进入,实时采集环境风的温度并输入智能调节模块;同时热交换器的蒸汽薄膜阀打开,通过高温、高压蒸汽对环境风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新风通过新风管,实时采集新风管内的新风温度并输入智能调节模块;优化后的模型根据输入的环境风温度变化,结合输入的新风温度波动情况,使智能调节模块发出指令,调节蒸汽薄膜阀开度,使新风温度快速调整到工艺标准范围,完成新风温度的智能调节。与现有技术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根据环境风温的变化,智能调节热交换器内蒸汽薄膜阀开度,使进入润叶加料机滚筒内的新风温度实时保持在工艺标准范围内,提高了设备控制的智能化,使生产过程朝着精细化、智能化发展。(2)根据环境风温调节蒸汽薄膜阀开度,温度高时,薄膜阀开度调小;温度低时,薄膜阀开度调大,改变原蒸汽薄膜阀开度保持不变控制的模式造成的不必要的蒸汽耗量,降低生产过程能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新风温度智能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新风温度智能调节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润叶加料机包括热交换器、蒸汽薄膜阀、环境冷风的风门、新风管、润叶加料机滚筒;热交换器位于润叶加料机滚筒出料端旁,用于通过高温、高压蒸汽对环境风进行加热形成新风;蒸汽薄膜阀位于热交换器内部,用于控制加热蒸汽流量;风门位于热交换器旁,用于控制环境风风量;新风管用于将新风输送进入润叶加料机滚筒。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润叶加料机新风温度智能调节装置。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智能调节模块。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润叶加料机的环境风风门内部,用于检测环境风的温度。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润叶加料机的新风管内部,用于检测新风的温度;智能调节模块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及热交换器内的蒸汽薄膜阀电连接或彼此通讯,用于根据环境风的温度变化,自动调节蒸汽薄膜阀的开度,使新风的温度实时保持在工艺标准范围内。蒸汽薄膜阀为耐高温、耐水汽阀门。可采用Samson3241-01型气动薄膜阀,其控制精度高,耐高温、耐水汽,适合于蒸汽等高温介质的控制。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均采用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可采用PT100温度传感器,分别安装于风门内部和新风管内部,确保准确测量出环境风温和新风温度。新风管采用不锈钢材质的圆管。如图2所示,上述润叶加料机新风温度智能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润叶加料机新风温度智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智能调节模块;/n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润叶加料机的环境风风门内部,用于检测环境风的温度;/n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润叶加料机的新风管内部,用于检测新风的温度;/n所述智能调节模块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及热交换器内的蒸汽薄膜阀连接,用于根据环境风的温度变化,自动调节蒸汽薄膜阀的开度,使新风的温度实时保持在工艺标准范围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润叶加料机新风温度智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智能调节模块;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润叶加料机的环境风风门内部,用于检测环境风的温度;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润叶加料机的新风管内部,用于检测新风的温度;
所述智能调节模块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及热交换器内的蒸汽薄膜阀连接,用于根据环境风的温度变化,自动调节蒸汽薄膜阀的开度,使新风的温度实时保持在工艺标准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叶加料机新风温度智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均采用接触式温度传感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润叶加料机新风温度智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采用PT100铂电阻温度传感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叶加料机新风温度智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薄膜阀为耐高温、耐水汽阀门,采用Samson3241-01型气动薄膜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叶加料机新风温度智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薄膜阀为耐高温、耐水汽阀门,采用ZMAT气动薄膜隔膜调节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润叶加料机新风温度智能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管采用不锈钢材质的圆管,管径根据生产所需新风风量进行选择。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忠云熊富海崔文波王辉谢坤史成云易斌李雯琦林文强刘宗强
申请(专利权)人: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