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通大学专利>正文

吡啶-2,3-二羧酸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4998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农业领域,公开了吡啶‑2,3‑二羧酸的应用,具体公开了吡啶‑2,3‑二羧酸在制备抑制甘薯长喙壳菌生长的制剂中的应用及甘薯黑斑病治疗和防治上的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吡啶‑2,3‑二羧酸应用于治疗和/或预防甘薯黑斑病的制剂中,通过抑制甘薯长喙壳菌细胞膜中麦角固醇的合成的独特方式达到杀菌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复杂分子操作,制剂中主要活性物质吡啶‑2,3‑二羧酸为天然来源,可以采用生物法生产,对环境友好。除此之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和/或预防甘薯黑斑病的制剂,该制剂为浓度为5mM的吡啶‑2,3‑二羧酸水溶液,pH为3~5,该制剂相对于其他浓度制剂而言,治疗和/或预防效果最佳,且制备方法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吡啶-2,3-二羧酸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农业领域,涉及吡啶-2,3-二羧酸的应用,尤其涉及吡啶-2,3-二羧酸在制备抑制甘薯长喙壳菌生长的制剂中的应用及甘薯黑斑病预防和治疗上的应用。
技术介绍
由于富含多种维生素和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甘薯产业在粮食产业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称为“抗癌之王”。中国的甘薯产量位居世界首位,近年来随着甘薯种植规模扩大,甘薯病害也愈加严重,其中甘薯黑斑病是危害甘薯产业最严重的真菌性病害之一。甘薯黑斑病是由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fimbriata)引起的真菌性病害,该病在甘薯幼苗期、生长期和储藏期都有可能发生,引起死苗、烂床、烂窖,造成极其严重的损失。甘薯的块根是主要的可食用部分,病薯块根迅速氧化褐变,产生黑色的斑点并且带苦味,人畜食之可能会引起中毒,因此该病的防治刻不容缓。目前,市场上没有防治该病的专用药剂,生产上常采用培育无毒苗、合理轮作、种植前用1.0%硫酸铜液或2%的氢氧化钠溶液浸5~10min等方法防治该病。这些方法虽然能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但需要的周期长,价格昂贵,且化学药剂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吡啶-2,3-二羧酸在制备抑制甘薯长喙壳菌生长的制剂中的应用。/n

【技术特征摘要】
1.吡啶-2,3-二羧酸在制备抑制甘薯长喙壳菌生长的制剂中的应用。


2.一种抑制植物中的甘薯长喙壳菌生长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的活性成分为吡啶-2,3-二羧酸。


3.一种治疗和/或预防甘薯黑斑病的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剂的活性成分为吡啶-2,3-二羧酸。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拉博德·佩德罗施欣驰陈颖王苏妍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