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植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4984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9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种植盆,属于栽培容器技术领域。该种植盆包括盆壁和盆底,盆壁底部设置有卡接件组,卡接件组包括若干上卡接件和若干下卡接件,上卡接件位于下卡接件上方;盆底设置有用于与盆壁卡接的卡接部,在盆壁与盆底组装的状态下,上卡接件卡接于卡接部上侧,下卡接件卡接于卡接部下侧。该种植盆盆壁上设置的卡接件能够有效地夹住盆底,防止发生搬运时种植盆盆底脱落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种植盆
本技术属于栽培容器
,具体地指一种种植盆。
技术介绍
大多数作物种植盆不可拆装,在运输时往往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且易发生盆壁破裂的情况。现有的可拆装种植盆包括盆壁和盆底,盆底设置有插槽,盆壁的底部插入插槽中,使盆壁和盆底连接。但这种可拆装种植盆的盆壁和盆底的连接不牢靠,在搬运时,很可能因为种植盆内基质较重,发生盆底脱落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可拆装种植盆在搬运时很可能发生盆底脱落的情况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种植盆。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种植盆,包括盆壁和盆底,所述盆壁底部设置有卡接件组,所述卡接件组包括若干上卡接件和若干下卡接件,上卡接件位于下卡接件上方;所述盆底设置有用于与盆壁卡接的卡接部,在盆壁与盆底组装的状态下,上卡接件卡接于卡接部上侧,下卡接件卡接于卡接部下侧。所述盆壁包括第一壁板、第二壁板和第三壁板,所述第一壁板的底部与第二壁板的顶部连接,第二壁板的底部与第三壁板的顶部连接;所述上卡接件设置于第二壁板,下卡接件设置于第三壁板。所述第三壁板在盆壁平摊状态时向外倾斜,所述第三壁板在盆壁环绕盆底状态时,向外倾斜的角度小于第三壁板在盆壁平摊状态时向外倾斜的角度。所述上卡接件由第二壁板朝向盆壁内侧凸出形成;下卡接件由第三壁板朝向盆壁内侧凸出形成。所述盆底包括第一板和支撑架;所述卡接部间隔设置于第一板周侧,且卡接部向外延伸;卡接部与第一板连接形成顶板,支撑架的顶部与顶板连接。所述盆壁还设置有若干用于在盆壁与盆底组装状态下遮挡两相邻卡接部之间间隙的遮挡件,所述遮挡件的数量与卡接部的数量相同。所述支撑架包括若干个支撑板组,所述支撑板组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第一支撑板的顶部与顶板连接,第一支撑板的第一端与第四支撑板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支撑板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板的第一端连接,第四支撑板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撑板的第二端均向外延伸。所述第四支撑板和/或第二支撑板的上部开设有供下卡接件穿过的安装槽。所述盆壁组装状态下,盆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为连接钉;所述盆壁的第一端开设有第一连接孔,盆壁的第二端开设有第二连接孔;连接钉同时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以连接盆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盆壁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定位凸部,盆壁的第二端设置有用于在盆壁组装时与第一定位凸部卡接的第二定位凸部,第一定位凸部的结构和第二定位凸部的结构均与上卡接件或下卡接件或由上卡接件和下卡接件组合形成的卡接件的结构相同。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有:盆壁设置有卡接件,盆底设置有卡接部,上卡接件卡接于卡接部上侧,下卡接件卡接于卡接部下侧,在搬运种植盆时,卡接件能够有效地夹住盆底,防止发生盆底脱落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种植盆的盆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种植盆的盆底的仰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种植盆的盆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种植盆的盆壁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种植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种植盆的整体俯视图;图7为图6的A-A方向的剖视图,放大部分为盆壁和盆底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8为五块实施例1种植盆的盆壁堆摞的示意图;图9为五个实施例1种植盆的盆底堆摞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2种植盆的盆壁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2种植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3种植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3种植盆的装配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4种植盆的盆底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4种植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4种植盆的整体俯视图;图17为图16的B-B方向的剖视图,放大部分为盆壁和盆底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01-第一支撑板,102-第二支撑板,103-第三支撑板,104-第四支撑板,105-卡接孔,106-翻边,111-第一板,112-卡接部,121-加强筋,131-第二通孔,141-安装槽,201-第一连接孔,202-第二连接孔,203-连接钉,204-第一定位件,205-第二定位件,211-第一壁板,212-第二壁板,213-第三壁板,221-上卡接件,222-下卡接件,223-上遮挡件,224-下遮挡件,231-第一通孔,241-第一定位凸部,242-第二定位凸部,261-波峰,262-波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为了突出本技术的重点,本文对一些常规的设备、装置、部件和操作进行了省略,或仅作简单描述。本文中,盆壁的内侧指的是,在盆壁与盆底组装的状态下,盆壁朝向盆底的一侧,盆壁的外侧指的是,在盆壁与盆底组装的状态下,盆壁背离盆底的一侧。实施例一参照图5至图7,一种种植盆,包括盆底和盆壁。参照图1和图2,所述盆底包括顶板和支撑架,支撑架的顶部与顶板的外缘固定连接,且支撑架围设形成上窄下宽的台形,使盆底结构更稳固的同时,能够更紧凑地堆摞,占用空间更小。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支撑架围设形成上窄下宽的圆台形。支撑架将基质与土壤隔开,防止土传病害,影响作物的生长品质。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置有向外的翻边106,以增大支撑架底部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防止种植盆陷入土壤中,使支撑架的隔开土壤功能失效。所述翻边106上设置有加强筋121,使盆底结构更稳固。支撑架采用上窄下宽的结构,并采用翻边106结构与地面支撑,能够优化此产品模具的结构,减小生产的难度,也能够解决上宽下窄或上下宽度一致的盆底支撑架高度受限于模具结构的缺点。所述盆底底部为中空结构。参照图1和图2,所述顶板包括第一板111和若干卡接部112,第一板111用于承接盆内基质和作物,卡接部112用于在盆壁与盆底组装的状态下与盆壁卡接,卡接部112间隔设置于第一板111周侧,且卡接部112向外延伸。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112为平板。所述支撑架包括若干个支撑板组;支撑板组包括第一支撑板101、第二支撑板102、第三支撑板103和第四支撑板104,第一支撑板101的顶部与第一板111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102和第四支撑板104的顶部分别与卡接部112的两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101的第一端与第四支撑板104的第二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101的第二端与第二支撑板102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四支撑板104的第一端和第二支撑板102的第二端均向外延伸,第二支撑板102的第二端与第三支撑板103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三支撑板103的第二端与下一个支撑板组的第四支撑板104的第一端固定连接,第三支撑板103位于第一支撑板101外侧,使支撑架形成凹凸结构,从而使盆底支撑结构更稳固。第三支撑板103的顶部开设有卡接孔105。参照图1,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卡接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种植盆,包括盆壁和盆底,其特征在于,/n所述盆壁底部设置有卡接件组,所述卡接件组包括若干上卡接件(221)和若干下卡接件(222),上卡接件(221)位于下卡接件(222)上方;/n所述盆底设置有用于与盆壁卡接的卡接部(112),在盆壁与盆底组装的状态下,上卡接件(221)卡接于卡接部(112)上侧,下卡接件(222)卡接于卡接部(112)下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种植盆,包括盆壁和盆底,其特征在于,
所述盆壁底部设置有卡接件组,所述卡接件组包括若干上卡接件(221)和若干下卡接件(222),上卡接件(221)位于下卡接件(222)上方;
所述盆底设置有用于与盆壁卡接的卡接部(112),在盆壁与盆底组装的状态下,上卡接件(221)卡接于卡接部(112)上侧,下卡接件(222)卡接于卡接部(112)下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盆壁包括第一壁板(211)、第二壁板(212)和第三壁板(213),所述第一壁板(211)的底部与第二壁板(212)的顶部连接,第二壁板(212)的底部与第三壁板(213)的顶部连接;所述上卡接件(221)设置于第二壁板(212),下卡接件(222)设置于第三壁板(2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种植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壁板(213)在盆壁平摊状态时向外倾斜,向外倾斜的角度为12~18°;所述第三壁板(213)在盆壁环绕盆底状态时,向外倾斜的角度为0~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种植盆,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卡接件(221)由第二壁板(212)朝向盆壁内侧凸出形成;下卡接件(222)由第三壁板(213)朝向盆壁内侧凸出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种植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盆底包括第一板(111)和支撑架;所述卡接部(112)间隔设置于第一板(111)周侧,且卡接部(112)向外延伸;卡接部(112)与第一板(111)连接形成顶板,支撑架的顶部与顶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种植盆,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瑟烈·赫尔比史吉姚宇飞江杨凯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赫尔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