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绕组组件的绕组接线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4895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造电机的绕组组件(1)——特别是定子——的绕组接线的方法,其中,绕组组件(1)具有在周向上交替的齿和轴向槽(5),在放置过程中在每个轴向槽(5)中放置至少一个导电的绕组条(7),该绕组条在绕组组件(1)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面(21)处以条端部(11)伸出,在接线过程中条端部穿过电路板(13)的通孔(15)并与之电连接。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了与电路板(13)电连接,绕组条(7)的条端部(11)与电路板(13)的至少一个导体线路(19)直接电接触。条端部(11)以伸出量(Δa)伸出电路板通孔(15)。在进行电接触之后,条端部(11)的伸出量(Δa)在不被弯曲加工的情况下与条端部(11)和电路板通孔(15)轴向对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制造绕组组件的绕组接线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制造绕组组件/绕组载体(即定子)的方法,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0的这种绕组组件。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机的定子的绕组接线。
技术介绍
在当前的实践中,电机的定子使用所谓的“嵌线技术”来缠绕。由模板绕线机/定形绕线机生产松散的铜线线圈,然后借助嵌线工具将其半自动或全自动地嵌入定子的纵向路径中。该方法的缺点是:在生产技术方面很复杂的进一步的处理步骤,即手动设置相间绝缘、接线(布线互连)、中间成形、脱模以及包扎。接线是通过手动放置绕组线来进行的,其中绕组线的端部根据预定的接线方案彼此接触,具体而言,例如形成三相以及至少一个星形接点。上述嵌线技术原则上仅限于使用圆线。但是,当使用圆线时,结果是轴向槽中的铜填充程度相对较低,这反映了铜横截面与相应轴向槽的空槽面积之间的比率。除了采用嵌线技术外,绕组组件还可以使用发夹技术来缠绕。在采用发夹技术时,使用U形的金属叉,其叉支腿放置在轴向槽中。两个叉支腿通过叉连接段相连接。放置过程之后,U形的金属叉的叉支腿将其叉自由端从轴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制造电机的绕组组件(1)——特别是定子——的绕组接线的方法,/n其中,绕组组件(1)具有轴向槽(5),/n在放置过程中在每个所述轴向槽(5)中放置至少一个导电的绕组条(7),绕组条(7)在所述绕组组件(1)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面(21)处以条端部(11)伸出,在接线过程中使所述条端部穿过电路板(13)的通孔(15)并与电路板(13)电连接,/n其中,为了与电路板(13)电连接,绕组条(7)的条端部(11)与电路板(13)的至少一个导体线路(19)直接电接触,/n其中,条端部(11)具有伸出电路板通孔(15)的伸出量(Δa),/n其中,在电接触后条端部(11)的伸出量(Δa)在不被弯曲加...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04 DE 102018204989.01.一种用于制造电机的绕组组件(1)——特别是定子——的绕组接线的方法,
其中,绕组组件(1)具有轴向槽(5),
在放置过程中在每个所述轴向槽(5)中放置至少一个导电的绕组条(7),绕组条(7)在所述绕组组件(1)的至少一个轴向端面(21)处以条端部(11)伸出,在接线过程中使所述条端部穿过电路板(13)的通孔(15)并与电路板(13)电连接,
其中,为了与电路板(13)电连接,绕组条(7)的条端部(11)与电路板(13)的至少一个导体线路(19)直接电接触,
其中,条端部(11)具有伸出电路板通孔(15)的伸出量(Δa),
其中,在电接触后条端部(11)的伸出量(Δa)在不被弯曲加工的情况下沿轴向与条端部(11)和电路板通孔(15)对齐,
其中,绕组条(7)在放置过程后分别以条端部(11)从相对置的轴向的两个绕组组件端面(21)伸出,并且在两个轴向绕组组件端面(21)上分别布置有至少一个电路板(13),该电路板与相应的条端部(11)连接,
其中,绕组条(7)具有放置在轴向槽(5)中的条中段(9),该条中段邻接于轴向伸出绕组组件(1)的条端部(11),
其特征在于,
绕组组件(1)具有在周向上交替的齿和轴向槽(5),
在绕组组件(1)的一个相应的轴向槽(5)中布置多个绕组条(7),
条中段(9)和条端部(11)具有不同的横截面,
条中段(9)具有矩形横截面,而条端部(11)具有圆形横截面,该圆形横截面与所述矩形横截面相比横截面积减小或者是通过对矩形线进行压圆而制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迪蒙德
申请(专利权)人:奥迪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