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4772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1: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即使在被小型化的情况下也可安装防护部的X射线管装置。X射线管装置(10)具备:主体(11),内置有产生X射线的管球(17);准直器21,具有在作为主体(11)的表面的前表面(12)即第1表面的一部分从主体向X射线的照射方向(L1)突出设置且照射调整了照射范围的X射线的照射窗(23);及连接器(51A及51B),连接用于保持与受检体之间的距离的防护部61且设置在主体(11)的前表面(12)即第1表面与准直器(21)的作为具有照射窗(23)的表面的前表面(22)即第2表面之间。

X-ray tub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X射线管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X射线管装置。
技术介绍
X射线管装置为产生X射线的装置,其内置有用于产生X射线的管球(所谓的X射线管)。在X射线管装置中,有在X射线可变光圈上设置有突出至受检体侧的把手的例子(专利文献1)、在X射线产生器的受检体侧设置有保护罩的例子(专利文献2)及在X射线源等的周围设置有罩(罩单元)的例子(专利文献3)。并且,有以从X射线源突出的方式设置有用于使X射线源与受检体之间的距离保持恒定的引导部的例子(专利文献4)。此外,在为了巡诊等而使X射线管装置能够独立地移动的便携式X射线管装置中,有时会在准直器的前表面(朝向被摄体的面)上设置用于操作、用于把持或用于保持与被摄体之间的间隔的部件。例如,KenkoTokinaCorporation制PX-20HFplus等具有能够绕X射线的照射方向旋转的准直器,且准直器的前表面上设置有向X射线的照射方向突出的把手(或引导部)。并且,CanonInc.制IPF-21N在X射线管和准直器形成为一体的大致立方体形状的框体的前表面上设置有向X射线的照射方向突出的把手(或引导部)。以往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4730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030699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4-079518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4-11087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课题有时会在X射线管装置上设置将X射线管装置与受检体之间的距离保持在预先设定的特定的距离以上的防护部。然而,若小型化X射线管装置,则用于设置防护部的空间消失,存在即使在必要的情况下也无法安装防护部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被小型化的情况下也可安装防护部的X射线管装置。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X射线管装置具备:主体,内置有产生X射线的管球;准直器,具有在作为主体的表面的第1表面的一部分从主体向X射线的照射方向突出设置且照射调整了照射范围的X射线的照射窗;及连接器,连接用于保持与受检体之间的距离的防护部且设置在主体的第1表面与准直器的作为具有照射窗的表面的第2表面之间。优选,连接器设置在准直器上。优选,连接器具有与X射线的照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长于与X射线的照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长度的形状。优选,具备已与连接器连接的防护部。优选,防护部具备:第1柱部、第2柱部、第3柱部及第4柱部,向比准直器的第2表面更靠照射方向延伸;第1梁部,在比第2表面更靠受检体侧连接第1柱部和第4柱部;第2梁部,在比第2表面更靠受检体侧连接第2柱部和第3柱部;第3梁部,在比第2表面更靠第1表面侧连接第1柱部和第3柱部;及第4梁部,在比第2表面更靠所述第1表面侧连接第3柱部和第4柱部。优选,防护部为第1柱部与第2柱部之间的间隔及第3柱部与第4柱部之间的间隔向X射线的照射方向扩散的形状。优选,防护部的第1柱部与第4柱部平行,并且第2柱部与第3柱部平行。优选,防护部在第3梁部和第4梁部上具有连接器。优选,在主体为长方体形状的情况下,第1梁部在第1表面的短边方向上连接第1柱部和第4柱部,第2梁部在第1表面的短边方向上连接第2柱部和第3柱部,第3梁部在第1表面的长边方向上连接第1柱部和第2柱部,并且第4梁部在第1表面的长边方向上连接第3柱部和第4柱部。优选,在主体为长方体形状的情况下,在第1表面的长边方向上进行比较时,防护部长于准直器,并且防护部短于主体。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X射线管装置能够提供一种可安装防护部的小型的X射线管。附图说明图1是X射线管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X射线管装置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主体的内置物的例子的说明图。图4是X射线管装置的俯视图。图5是X射线管装置的仰视图。图6是安装有防护部的X射线管装置的立体图。图7是安装有防护部的X射线管装置的俯视图。图8是安装有防护部的X射线管装置的侧视图。图9是表示变形例中的X射线管装置的主体形状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X射线管装置10具备主体11、准直器21、把持部31及开关41等。主体11至少内置有产生X射线的管球17(参考图3)。在实施方式中,主体11为大致长方体形状。大致“长方体形状”是指,外形由大致平行的3组平面形成,这些各组的面大致连接成90度。并且,大致“长方体形状”包括上述各组的面的连接部分被倒角或上述各组的面以曲面连接的情况。以下,将由X射线管装置10照射的X射线的照射方向L1称为Z方向,将与Z方向大致垂直的主体11的长边方向称为X方向,并且将与Z方向及X方向大致垂直的主体11的短边方向称为Y方向。并且,将配置受检体(未图示)的X射线的照射方向L1作为Z方向的正方向,将沿主体11的长边方向具有把持部31的一侧作为X方向的正方向,并且Y方向的正方向设定为X方向、Y方向及Z方向构成所谓的右手系。主体11的表面中面对受检体的表面(即,准直器21所存在的表面)为主体11的前表面12(第1表面)。因此,在主体11的表面上,前表面12为照射X射线的表面。并且,主体11的表面中与前表面12对置且与前表面12几乎平行的表面为主体11的后表面13。后表面13上具有用于设定或操作X射线管装置10的操作部16(参考图2)。在实施方式中,操作部16为触摸面板,能够使用按钮、开关、和/或显示器等来构成操作部16。主体11的表面中连接前表面12及后表面13的表面为主体11的侧面14。即,主体11的表面中除前表面12及后表面13以外的表面为侧面14。在主体11为大致长方体的情况下,侧面14具有彼此对置的大致平行的上表面14A及下表面14B和彼此对置的大致平行的右表面14C及左表面14D。上表面14A为侧面14中在从Y方向负侧观察X射线管装置10时能够视觉辨认的部分。下表面14B为侧面14中在从Y方向负侧观察X射线管装置10时能够视觉辨认的部分。右表面14C为侧面14中从X方向正侧观察X射线管装置10时能够视觉辨认的部分。同样地,左表面14D为侧面14中从X方向负侧观察X射线管装置10时能够视觉辨认的部分。因此,上表面14A有时与右表面14C和/或左表面14D一部分重复。同样地,下表面14B有时与右表面14C和/或左表面14D一部分重复。右表面14C有时与上表面14A和/或下表面14B一部分重复,并且左表面14D有时与上表面14A和/或下表面14B一部分重复。另外,在上述各面的定义中,被准直器21等从主体11突出的部分掩盖的部分包括在“能够视觉辨认的部分”中。如图3所示,除产生X射线的管球17以外,本实施方式的主体11还内置有电池18及控制电路19等。电池18向管球17及控制电路19等供给动作所需的电力。控制电路19控制主体11的动作。即,控制电路19控制管球17的管电压、管电流、X射线的产生(照射)定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X射线管装置,具备:/n主体,内置有产生X射线的管球;/n准直器,具有在作为所述主体的表面的第1表面的一部分从所述主体向所述X射线的照射方向突出设置且照射调整了照射范围的所述X射线的照射窗;及/n连接器,连接用于保持与受检体的距离的防护部且设置在所述主体的第1表面与所述准直器的作为具有所述照射窗的表面的第2表面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405 JP 2018-0734841.一种X射线管装置,具备:
主体,内置有产生X射线的管球;
准直器,具有在作为所述主体的表面的第1表面的一部分从所述主体向所述X射线的照射方向突出设置且照射调整了照射范围的所述X射线的照射窗;及
连接器,连接用于保持与受检体的距离的防护部且设置在所述主体的第1表面与所述准直器的作为具有所述照射窗的表面的第2表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射线管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器设置在所述准直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X射线管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器具有与所述X射线的照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长于与所述X射线的照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长度的形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X射线管装置,其中,
所述X射线管装置具备已与所述连接器连接的所述防护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X射线管装置,其中,
所述防护部具备:
第1柱部、第2柱部、第3柱部及第4柱部,向比所述准直器的所述第2表面更靠所述照射方向延伸;
第1梁部,在比所述第2表面更靠所述受检体侧连接所述第1柱部和所述第4柱部;
第2梁部,在比所述第2表面更靠所述受检体侧连接所述第2柱部和所述第3柱部;
第3梁部,在比所述第2表面更靠所述第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贤治小仓良介高桥庆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