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4701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镜头驱动机构,包括框架、载体、上簧片、下簧片、悬丝、磁石组、电路板以及底座。该载体缠绕有对焦线圈,该框架具有中心开口,该磁石组安装于该框架并环绕该中心开口布置,该上簧片将该载体的上表面和该框架的上表面可活动连接,该下簧片将该载体的下表面和该框架的下表面可活动连接,该电路板内设有防抖线圈,该底座内设有底座内嵌金属片,该底座内嵌金属片与该防抖线圈电连接,该底座内嵌金属片通过该悬丝和该上簧片与该对焦线圈电连接,其中载体的上表面设有载体上部凸起,框架的内表面设有限位凹槽,该上部凸起与该限位凹槽配合,从而限制载体与框架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相对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简化的工艺和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镜头驱动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影像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镜头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智能手机的大量普及,手机摄像头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然而,目前手机摄像头的传感器大多数安放在马达外的模组内,侧FPC采用柔性电路板,产生翘起等问题,传感器检测不稳定,同时侧FPC采用柔性电路板,安装不平整会影响实际运动行程,中间的载体的垂直方向运动部分,通过悬丝将底部FPC的电力传输到上簧片再传输到载体上的线圈内,在马达受到冲击时或者经过长久时间的运作后,悬丝可靠性变低,容易出现断裂等问题导致整个马达失效。此外,底座内通常都设有电路板,电路板通常包括很多层,外部电路与对焦线圈通过电路板和悬丝等实现连接,结构复杂,电路不够简洁,可靠性受到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镜头驱动机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镜头驱动机构,所述镜头驱动机构包括框架、载体、上簧片、下簧片、悬丝、磁石组、电路板以及底座,所述载体用于安装镜头并缠绕有对焦线圈,所述框架具有中心开口,所述磁石组安装于所述框架并环绕所述中心开口布置,所述载体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中心开口内,所述上簧片将所述载体的上表面和所述框架的上表面可活动连接,所述下簧片将所述载体的下表面和所述框架的下表面可活动连接,所述电路板内设有防抖线圈,所述底座内设有底座内嵌金属片,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与所述防抖线圈电连接,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通过所述悬丝和所述上簧片与所述对焦线圈电连接,所述对焦线圈与所述磁石组配合实现对焦功能,所述防抖线圈与所述磁石组配合实现防抖功能,其中所述载体的上表面设有向外凸出的载体上部凸起,所述框架的内表面设有限位凹槽,所述上部凸起与所述限位凹槽配合,从而限制所述载体与所述框架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相对运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体的底部设有向底座凸出的载体下部凸起。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的上表面设有向壳体的顶面凸出的凸出部,以对所述框架进行沿光轴方向的限位。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凸出部的内侧设置有框架上簧片安装部,以与上簧片上的框架安装部配合,以将上簧片的外圈固定到所述框架上。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簧片包括外圈和内圈,所述外圈和内圈通过弹性件可活动连接,其中所述外圈与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内圈与载体固定连接,所述外圈的四个角部设有悬丝安装部,所述悬丝安装部通过连接条与所述上簧片框架安装部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簧片框架安装部分别布置在所述上簧片的四个侧边,并且每一个侧边分别布置两个上簧片框架安装部。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上簧片框架安装部与所述悬丝安装部之间形成开孔,以与所述框架上的凸出部配合并避让开所述凸出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簧片的内圈上形成四个载体安装部,所述四个载体安装部与所述载体上的载体上簧片安装部配合,从而将所述上簧片的内圈固定在所述载体上,其中,所述上簧片包括两个独立的上簧片第一部分和上簧片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合在一起围成所述上簧片的整个外圈和内圈。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所述外圈和内圈的弹性件沿直角折弯成多段。。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镜头驱动机构还包括传感器,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设有传感器安装部,所述传感器安装于所述传感器安装部并通过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与外部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安装部从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向上凸出一定距离形成,以及所述传感器安装部与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连接的地方的设有弧形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所述第二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的相邻侧部,以检测所述框架和所述载体在垂直于光轴的平面上的位移。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形成一块矩形板主体,所述矩形板主体的中部设有底座中心孔,环绕所述底座中心孔形成多个底座内嵌金属片定位压孔。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的边缘还设有多个第一料带切槽,以及环绕所述底座的中心孔还设有多个第二料带切槽。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料带切槽和所述第二料带切槽包括底部以及侧壁,所述侧壁上形成有弧形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的四个角部设有悬丝连接部,所述悬丝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料带切槽连通。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的内部形成底座内嵌金属片中心开口,环绕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中心开口设有多个电路板连接部,所述电路板连接部与所述电路板上的所述防抖线圈电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的四个角部设有悬丝连接部,所述底座的四个角部设有悬丝连接孔,所述悬丝连接部与所述悬丝连接孔对应配合,所述悬丝的下端与所述悬丝连接部连接。与现有技术对比,本专利技术取消了侧FPC,结构简化,同时通过底座内嵌金属片将外部电路与对焦线圈连接,以及通过底座内嵌金属片将外部电路与防抖线圈直接连接,简化了工艺和电路,使得产品可靠性更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机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框架的立体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载体的立体图;图3B是图3A的载体俯视;图3C是图3A的载体的仰视图;图4A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底座的立体图;图4B是图4A的局部放大图,其详细示出传感器安装部;图5A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底座内嵌金属片的立体图;图5B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底座内嵌金属片的另一立体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上簧片的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下簧片的立体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机构的俯视图,其中壳体已移除;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镜头驱动机构的仰视图,其中壳体已移除。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在下文的描述中,出于说明各种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阐述了某些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公开实施例的透彻理解。但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在无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个或多个细节的情况下来实践实施例。在其它情形下,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熟知的装置、结构和技术可能并未详细地示出或描述从而避免不必要地混淆实施例的描述。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包括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的出现无需全都指相同实施例。另外,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方式组合。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外”、“内”、“向外”、“向内”、“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本专利技术总体上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镜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驱动机构包括框架、载体、上簧片、下簧片、悬丝、磁石组、电路板以及底座,/n所述载体用于安装镜头并缠绕有对焦线圈,所述框架具有中心开口,所述磁石组安装于所述框架并环绕所述中心开口布置,所述载体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中心开口内,所述上簧片将所述载体的上表面和所述框架的上表面可活动连接,所述下簧片将所述载体的下表面和所述框架的下表面可活动连接,/n所述电路板内设有防抖线圈,所述底座内设有底座内嵌金属片,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与所述防抖线圈电连接,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通过所述悬丝和所述上簧片与所述对焦线圈电连接,所述对焦线圈与所述磁石组配合实现对焦功能,所述防抖线圈与所述磁石组配合实现防抖功能,其中/n所述载体的上表面设有向外凸出的载体上部凸起,所述框架的内表面设有限位凹槽,所述上部凸起与所述限位凹槽配合,从而限制所述载体与所述框架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相对运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镜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驱动机构包括框架、载体、上簧片、下簧片、悬丝、磁石组、电路板以及底座,
所述载体用于安装镜头并缠绕有对焦线圈,所述框架具有中心开口,所述磁石组安装于所述框架并环绕所述中心开口布置,所述载体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中心开口内,所述上簧片将所述载体的上表面和所述框架的上表面可活动连接,所述下簧片将所述载体的下表面和所述框架的下表面可活动连接,
所述电路板内设有防抖线圈,所述底座内设有底座内嵌金属片,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与所述防抖线圈电连接,所述底座内嵌金属片通过所述悬丝和所述上簧片与所述对焦线圈电连接,所述对焦线圈与所述磁石组配合实现对焦功能,所述防抖线圈与所述磁石组配合实现防抖功能,其中
所述载体的上表面设有向外凸出的载体上部凸起,所述框架的内表面设有限位凹槽,所述上部凸起与所述限位凹槽配合,从而限制所述载体与所述框架在垂直于光轴方向上的相对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的底部设有向底座凸出的载体下部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上表面设有向壳体的顶面凸出的凸出部,以对所述框架进行沿光轴方向的限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出部的内侧设置有框架上簧片安装部,以与上簧片上的框架安装部配合,以将上簧片的外圈固定到所述框架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簧片包括外圈和内圈,所述外圈和内圈通过弹性件可活动连接,其中所述外圈与框架固定连接,所述内圈与载体固定连接,所述外圈的四个角部设有悬丝安装部,所述悬丝安装部通过连接条与所述上簧片框架安装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簧片框架安装部分别布置在所述上簧片的四个侧边,并且每一个侧边分别布置两个上簧片框架安装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簧片框架安装部与所述悬丝安装部之间形成开孔,以与所述框架上的凸出部配合并避让开所述凸出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镜头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簧片的内圈上形成四个载体安装部,所述四个载体安装部与所述载体上的载体上簧片安装部配合,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聪彭坤刘富泉吕新科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皓泽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