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向动态微波激光复合体制星间链路建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4641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向动态微波激光复合体制星间链路建链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入轨信息上注步骤:主星和副星入轨后,主星和副星的轨道参数由地面测定并进行轨道递推后分别上注到主星和副星上;微波链路建链步骤:主星和副星的相控阵天线根据轨道递推的轨道参数进行微波天线指向解算,建立主星和副星的微波链路;激光链路建立步骤:主星和副星通过微波链路交互相对GNSS导航信息,主星和副星的激光终端进行扫描,完成双向捕获,完成激光链路建立。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星间快速建立、稳定工作、全向高速的星间链路,具有系统自适应能力强、系统规模小、自主性强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多星复杂绕飞编队下的高速通信。

Link building method for omnidirectional dynamic microwave laser hybrid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向动态微波激光复合体制星间链路建链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宇航飞行器,具体地,涉及一种适用于复杂绕飞编队的全向动态微波激光复合体制星间链路建链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卫星性能、功能需求的高速发展,对星间链路的速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微波通信技术虽然技术相对成熟,但受限于卫星平台对微波设备的规模与重量的要求,已很难提高其数据传输速率。激光通信手段具有设备规模小、重量轻、传输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显著优势,激光通信手段在星间高速数据传输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和应用价值。但是,由于激光信号的束散角极小(通常在微弧度至毫弧度量级),在轨捕获难度大,每次捕获对地面控制系统介入需求多,系统使用复杂。目前国内外可供参考的星间链路方案较多,既有微波链路也有激光链路,但无微波激光复合链路相关设计。微波链路的方案无法兼顾全向视场和高速传输的需求,激光链路的方案适用于较为固定指向的编队构型,同时未考虑星上自主的入轨快速初次捕获、在轨自主重新捕获等设计,地面介入需求大,自主运行能力不强。因此上述方案均无法满足多星复杂绕飞编队系统对星间通信链路提出的“高速全向、快速建链、自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向动态微波激光复合体制星间链路建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入轨信息上注步骤:主星和副星入轨后,主星和副星的轨道参数由地面测定并进行轨道递推后分别上注到主星和副星上;/n微波链路建链步骤:主星和副星的相控阵天线根据轨道递推的轨道参数进行微波天线指向解算,建立主星和副星的微波链路;/n激光链路建立步骤:主星和副星通过微波链路交互相对GNSS导航信息,主星和副星的激光终端进行扫描,完成双向捕获,完成激光链路建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向动态微波激光复合体制星间链路建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入轨信息上注步骤:主星和副星入轨后,主星和副星的轨道参数由地面测定并进行轨道递推后分别上注到主星和副星上;
微波链路建链步骤:主星和副星的相控阵天线根据轨道递推的轨道参数进行微波天线指向解算,建立主星和副星的微波链路;
激光链路建立步骤:主星和副星通过微波链路交互相对GNSS导航信息,主星和副星的激光终端进行扫描,完成双向捕获,完成激光链路建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向动态微波激光复合体制星间链路建链方法,其特征在于,主星和副星均包括激光电子学单机、微波通信机、相控阵天线以及激光终端,其中:
微波通信机、相控阵天线构成微波链路;
激光电子学单机、激光终端构成激光链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向动态微波激光复合体制星间链路建链方法,其特征在于,
微波通信机完成星间数据的组帧、编码、调制、解帧、译码、解调以及天线波束指向控制;
相控阵天线负责微波信号的收发,若干相控阵天线组合形成完整的球形视场;微波通信机根据卫星GPS信息递推计算天线指向,实现自主全向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向动态微波激光复合体制星间链路建链方法,其特征在于,
激光电子学单机完成光电信号调制解调、激光收发控制、激光功率放大、激光终端驱动;
激光终端负责光信号收发、目标的搜索/捕获/跟踪,若干激光终端组合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瀚霆陈占胜成飞陈锋曹岸杰桑峰陈俊奇范迎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