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及其实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4628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包括边框,边框包括立柱,立柱下端的一侧设有插块,立柱上方位于插块的一侧设有卡块,卡块的下方设有卡槽,插块的上方设有凹槽,边框置于安装面的上方,压块设置在插块的上方,压块也置于安装面的上方,压块与插块抵触连接,压块与安装面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光伏组件本体的侧边嵌入在卡槽的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的实现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块可以适用于单个边框或两个边框的固定,适应性更好;本发明专利技术与边框的下端进行连接,从而不受边框厚度的影响,可以适用于各种边框厚度光伏组件本体的安装,减少了压块的种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及其实现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伏组件安装
,具体涉及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及其实现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光伏行业不断蓬勃发展,晶体硅光伏组件发电效率由21世纪初的10%,提升到目前最高效率>25%,效率提升的同时,制造成本也在不断下降,目前晶硅光伏产品较十余年前下降超过90%。随着工艺技术提升与成本下降,终端应用市场也在蓬勃发展,光伏产品正在逐渐从工业设备转变为平民百姓认知的商品。而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是一种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应用到建筑上的技术,充分利用建筑、车棚、温室大棚的空间结构,在常规遮阳、控温、避雨的基础上,增加发电功能。BIPV因此成为未来建筑及光伏技术市场的热点。现有技术的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缺陷,例如:1、压块一般压在边框的上方,压块在边框上突出,外观上会突兀,另外早晚太阳斜射入的时候会在压块边缘产生遮阴,影响光伏组件的工作效率;2、因为压块的存在,边框与边框之间的间距往往超过25mm,对于有限的铺设空间来说存在浪费现象;3、因为边框结构原因,压块的力矩较长,又因为接触面积有限,从而导致固定效果不好,在台风等极端天气条件下,光伏组件会因为压块固定不牢靠而导致脱落,造成损失甚至是安全问题;4、因为压块压在边框的上方,螺栓拧紧后,边框也会受力,从而容易导致光伏组件玻璃爆裂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具有安装稳定性好以及安装方便的特点。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的实现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包括边框,边框包括立柱,立柱下端的一侧设有插块,立柱上方位于插块的一侧设有卡块,卡块的下方设有卡槽,插块的上方设有凹槽,边框置于安装面的上方,压块设置在插块的上方,压块也置于安装面的上方,压块与插块抵触连接,压块与安装面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光伏组件本体的侧边嵌入在卡槽的内部。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地,立柱上设有用于连接的连接腔。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地,插块上设有密集的用于增加摩擦力的第一齿槽。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地,立柱下端的另一侧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贯穿的第二通孔。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地,立柱上连接有用于增加强度的加强筋,加强筋为直线、弧形或交叉型结构。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地,卡槽开口的下侧设有弧度。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地,压块为L形结构,压块两端的上下表面上分别设有密集的第二齿槽,压块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一通孔。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地,压块下方对应第一通孔的位置放置有橡胶圈。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地,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的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对单个边框进行固定时,压块的凸起端向下放置;(二)、对两个边框之间进行固定时,压块的凸起端向上放置;(三)、安装时,在安装位置处放置橡胶圈,将压块放置在橡胶圈的上方,然后用螺栓将压块与安装面进行连接,此时,螺栓不拧紧;(四)、将边框的插块插入压块的下方,然后拧紧螺栓;(五)、将光伏组件本体的边卡入边框的卡槽内,然后将另一个边框安装至光伏组件本体的另一边,完成对光伏组件本体的安装。在本专利技术中进一步地,所述的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的实现方法,立柱上设有用于连接的连接腔,插块上设有密集的用于增加摩擦力的第一齿槽,立柱下端的另一侧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贯穿的第二通孔,立柱上连接有用于增加强度的加强筋,加强筋为直线、弧形或交叉型结构,卡槽开口的下侧设有弧度,压块为L形结构,压块两端的上下表面上分别设有密集的第二齿槽,压块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一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压块可以适用于单个边框或两个边框的固定,适应性更好;2、本专利技术与边框的下端进行连接,从而不受边框厚度的影响,可以适用于各种边框厚度光伏组件本体的安装,减少了压块的种类;另外,可以避免压在光伏组件本体的上方,从而可以避免因安装时压的太紧而导致光伏组件本体的玻璃爆裂;3、本专利技术安装后,压块嵌入在边框的内部,外观更加美观,可以避免因遮阴而降低光伏组件本体的工作效率;4、本专利技术的压块安装后因嵌入在边框的内部,从而可以减少边框与边框之间的安装间距,提高空间的利用率,同时还有利于后期的防水或密封处理;5、本专利技术的压块通过设置的第二齿槽用于增加与边框之间摩擦力,从而增加安装的稳定性;6、本专利技术安装时,在压块下方对应第一通孔的位置放置有橡胶圈,橡胶圈可以在没有拧紧螺栓之前,可以将压块顶起,从而方便将边框的插块插入压块的下方,因橡胶圈具有弹性,因此,橡胶圈的设置不会影响压块的固定效果;7、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插块和凹槽,实现嵌入在建筑结构内安装;8、本专利技术在插块上设置了第一齿槽,可以增加连接的摩擦力,从而确保连接的稳定性;9、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光伏组件本体替代玻璃嵌入在建筑结构中,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美观度,以及具有良好的实用性;10、本专利技术立柱上设有用于连接的连接腔,连接腔用于两个边框之间的角码连接,从而增强边框之间的连接强度;11、本专利技术立柱下端的另一侧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贯穿的第二通孔,支撑板用于提高边框的支撑性能,设置的第二通孔可以当做接地孔等后期设置与处理;12、本专利技术立柱上连接有用于增加强度的加强筋,加强筋用于增加边框的机械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两个边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单个边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压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6均为本专利技术边框的结构示意图;图7-8均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7中压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9-12分别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8中边框其他形态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面;2、边框;21、立柱;22、连接腔;23、卡槽;24、卡块;25、凹槽;26、插块;27、第一齿槽;28、加强筋;29、支撑板;3、光伏组件本体;4、螺栓;5、压块;51、第一通孔;52、第二齿槽;6、橡胶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包括边框2,边框2包括立柱21,立柱21下端的一侧设有插块26,立柱21上方位于插块26的一侧设有卡块24,卡块24的下方设有卡槽23,插块26的上方设有凹槽25,边框2置于安装面1的上方,压块5设置在插块26的上方,压块5也置于安装面1的上方,压块5与插块26抵触连接,压块5与安装面1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包括边框(2),其特征在于:边框(2)包括立柱(21),立柱(21)下端的一侧设有插块(26),立柱(21)上方位于插块(26)的一侧设有卡块(24),卡块(24)的下方设有卡槽(23),插块(26)的上方设有凹槽(25),边框(2)置于安装面(1)的上方,压块(5)设置在插块(26)的上方,压块(5)也置于安装面(1)的上方,压块(5)与插块(26)抵触连接,压块(5)与安装面(1)之间通过螺栓(4)连接,光伏组件本体(3)的侧边嵌入在卡槽(23)的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包括边框(2),其特征在于:边框(2)包括立柱(21),立柱(21)下端的一侧设有插块(26),立柱(21)上方位于插块(26)的一侧设有卡块(24),卡块(24)的下方设有卡槽(23),插块(26)的上方设有凹槽(25),边框(2)置于安装面(1)的上方,压块(5)设置在插块(26)的上方,压块(5)也置于安装面(1)的上方,压块(5)与插块(26)抵触连接,压块(5)与安装面(1)之间通过螺栓(4)连接,光伏组件本体(3)的侧边嵌入在卡槽(23)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立柱(21)上设有用于连接的连接腔(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插块(26)上设有密集的用于增加摩擦力的第一齿槽(2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立柱(21)下端的另一侧设有支撑板(29),支撑板(29)上设有贯穿的第二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立柱(21)上连接有用于增加强度的加强筋(28),加强筋(28)为直线、弧形或交叉型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卡槽(23)开口的下侧设有弧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压块(5)为L形结构,压块(5)两端的上下表面上分别设有密集的第二齿槽(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楼曹鑫何悦汪婷婷李淳慧赵林艾瑞阳
申请(专利权)人: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