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4625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物检测系统,属于建筑物检测技术领域,包括:温差电池,预埋于被测建筑物内;蓄电池,与温差电池电连接,预埋于被测建筑物内;检测装置,与蓄电池电连接,预埋于被测建筑物内;以及信号发射与接收装置,与检测装置电连接。技术效果:由于上述装置均预埋于被测建筑物中,在检测过程中无需破坏建筑物结构,采用自发电的形式,不需要外接信号线和电源线,通过检测装置检测建筑物结构的健康状况,利用信号发射与接收装置实现信号的发射与接收,实时检测建筑物结构,使普通建筑物升级成为具备自检能力的智慧建筑物,能够节约大量人力物力,避免人工检测时检测频率和检测范围限制而出现漏过隐患点或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物检测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物检测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建筑物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在建筑物使用期间,由于建筑结构具有一定时间的寿命,因此,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定期检测,掌握建筑物的健康情况,防止因为局部质量不佳或受到侵害而导致财产损失及危害人民生命。在实际检测过程中,以混凝土内钢筋的锈蚀状况为例,一般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破坏性检测,直接检测钢筋受损状况;另一种是设置预埋检测装置进行检测。上述两种方式中,第一种方式显然会造成混凝土结构的直接破坏,即使进行修复,也依然会留下安全隐患;第二种方式虽然避免了对混凝土结构的破坏,但需要预留外接信号线和电源线,在外接线伸出混凝土结构的位置成为薄弱部位,容易成为钢筋锈蚀隐患。因此,如何在不破坏建筑物、不需外接线的情况下检测建筑物结构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物检测系统,旨在解决如何在不破坏建筑物、不需外接线的情况下检测建筑物结构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建筑物检测系统,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建筑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温差电池,预埋于被测建筑物内;/n蓄电池,与所述温差电池电连接,预埋于所述被测建筑物内;/n检测装置,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预埋于所述被测建筑物内;以及/n信号发射与接收装置,与所述检测装置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温差电池,预埋于被测建筑物内;
蓄电池,与所述温差电池电连接,预埋于所述被测建筑物内;
检测装置,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预埋于所述被测建筑物内;以及
信号发射与接收装置,与所述检测装置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差电池包括:
第一外壳体;
第一发电材料体,设于所述第一外壳体内;
第一容置腔体,至少部分地设于所述第一外壳体内,衔接于所述第一发电材料体,所述第一发电材料体伸入所述第一容置腔体内或紧挨所述第一容置腔体外壁;
导热液体,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体内;以及
传递机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体内的第一转动部和第二转动部,以及绕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设置的记忆金属体,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沿所述第一发电材料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体与所述第一容置腔体之间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至少覆盖所述记忆金属体的延伸长度范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腔体远离所述第一发电材料体的一端超出所述保温层设置,且所述第一外壳体于远离所述第一发电材料体的一端具有开口,以使所述第一容置腔体的一端裸露。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差电池包括:
第二外壳体;
第二发电材料体,设于所述第二外壳体内,为具有中空结构的第二容置腔体;以及
同位素热源模块,包括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体内的热源本体,以及与所述热源本体连接的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热源本体沿所述第二容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承祥郭宏曾杰王艳璐许志强王瑞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