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LLC谐振电路、控制方法及LLC谐振变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子
,尤其涉及一种LLC谐振电路、控制方法及LLC谐振变换器。
技术介绍
直流-直流(Directcurrent-Directcurrent,DC/DC)变换器是在直流电路中将一个电压值的电能变为另一个电压值的电能的装置。新能源储能、直流微电网、大型数据中心、电动汽车充电和LED照明等领域,都对DC/DC变换器的容量、效率和功率密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发展高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的DC/DC变换器是工业节能和应用的需要。LLC谐振变换器是目前比较常见的DC/DC变换器。一方面,LLC谐振变换器实现了原边侧零电压开关(ZeroVoltageSwitching,ZVS)和副边侧零电流开关(ZeroCurrentSwitching,ZCS),大幅减小了元件损耗,具有较高的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损耗的降低缓解了散热,开关频率可以进一步提升,磁性元件体积进一步减小,从而可以获得高功率密度性能,因此,相比于其他DC/DC变换器,LLC谐振变换器具有更高效率和更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LLC谐振电路,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串联式两路共电感LLC谐振变换器中,包括:电容单元、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两路共电感的双谐振腔、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第一整流电路和第二整流电路;/n所述电容单元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容单元的第三端;所述电容单元的第一端连接电源第一端,所述电容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第二端;/n所述第一半桥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半桥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与所述电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LLC谐振电路,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串联式两路共电感LLC谐振变换器中,包括:电容单元、第一半桥电路、第二半桥电路、两路共电感的双谐振腔、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第一整流电路和第二整流电路;
所述电容单元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容单元的第三端;所述电容单元的第一端连接电源第一端,所述电容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源第二端;
所述第一半桥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单元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半桥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与所述电容单元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半桥电路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半桥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容单元的第三端;
所述两路共电感的双谐振腔包括谐振电感,串联连接的第一谐振电容和第一励磁电感,串联连接的第二谐振电容和第二励磁电感;
所述第一谐振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半桥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励磁电感为所述第一变压器原边的励磁电感,所述第一励磁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谐振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谐振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半桥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励磁电感为所述第二变压器原边的励磁电感,所述第二励磁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谐振电容的第二端;所述谐振电感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半桥电路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半桥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谐振电感的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励磁电感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励磁电感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副边相应端,所述第二整流电路的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副边相应端,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整流电路的相应输出端并联,输出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LC谐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桥电路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整流元件和第二整流元件,所述第二半桥电路均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三整流元件和第四整流元件;
所述第一整流元件、所述第二整流元件、所述第三整流元件和所述第四整流元件为开关晶体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LC谐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变压器和所述第二变压器为副边带中心抽头变压器,所述第一整流电路包括:
第一端连接第一变压器副边第一端的第五整流元件,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副边第二端的第一导线,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变压器副边第三端的第六整流元件;
所述第二整流电路包括:
第一端连接第二变压器副边第一端的第七整流元件,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副边第二端的第二导线,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变压器副边第三端的第八整流元件;
所述第五整流元件、第六整流元件、第七整流元件和第八整流元件各自的第二端并联,实现所述LLC谐振电路的第一路输出,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各自的第二端并联,实现所述LLC谐振电路的第二路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LC谐振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整流元件、所述第六整流元件、所述第七整流元件和所述第八整流元件为开关晶体管,各所述开关晶体管的漏极作为相应整流元件的第一端,源极作为相应整流元件的第二端;
或者,
所述第五整流元件、所述第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仲伟,刘浩田,张允,伍也凡,冷阳,朱熹,谢欣涛,侯益灵,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