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半式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4611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半式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包括:第一线圈组件及与所述第一线圈组件连接的第二线圈组件,所述第一线圈组件层叠式位于所述第二线圈组件正上方,且第一线圈组件与第二线圈组件构成一完整的圆;所述第一线圈组件包括第一电线及由所述第一电线的两端分别绕成的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均为圆弧状,且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之间设有第一间距;所述第二线圈组件包括第二电线及由所述第二电线的两端分别绕成的第三线圈与第四线圈,所述第三线圈与第四线圈均为圆弧状,且第三线圈与第四线圈之间设有第二间距。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手机,移动台灯,音响等智能家居设备,且该线圈以利于提升无线充电方案的充电面积。

A split half wireless charging coil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半式无线充电线圈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充电的
,特别涉及一种分半式无线充电线圈组件。
技术介绍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广泛应用,产品对于充电面积要求也越来越高,尽可能的利用空间。目前无线充电市场对线圈的磁场分布要求均匀,增大有效充电面积,基于此目标专利技术一款有效改善磁场分布的线圈,随着无线充电移动设备市场的日新月异,对于充电的便利性有着越来越多的需求,无线充电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已经普遍被普通用户所接受,无线充电接收端的应用更加有利于其充电的方便性。现有无线充电接收端的方案大多数为线径均匀的绕线线圈,磁场分布不均匀,从而影响充电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半式无线充电线圈组件,适用于手机,移动台灯,音响等智能家居设备,且该线圈以利于提升无线充电方案的充电面积。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分半式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包括:第一线圈组件及与所述第一线圈组件连接的第二线圈组件,所述第一线圈组件层叠式位于所述第二线圈组件正上方,且第一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半式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线圈组件(1)及与所述第一线圈组件(1)连接的第二线圈组件(2),所述第一线圈组件(1)层叠式位于所述第二线圈组件(2)正上方,且第一线圈组件(1)与第二线圈组件(2)构成一完整的圆;/n所述第一线圈组件(1)包括第一电线(11)及由所述第一电线(11)的两端分别绕成的第一线圈(12)与第二线圈(13),所述第一线圈(12)与第二线圈(13)均为圆弧状,且第一线圈(12)与第二线圈(13)之间设有第一间距(14);/n所述第二线圈组件(2)包括第二电线(21)及由所述第二电线(21)的两端分别绕成的第三线圈(22)与第四线圈(23),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半式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线圈组件(1)及与所述第一线圈组件(1)连接的第二线圈组件(2),所述第一线圈组件(1)层叠式位于所述第二线圈组件(2)正上方,且第一线圈组件(1)与第二线圈组件(2)构成一完整的圆;
所述第一线圈组件(1)包括第一电线(11)及由所述第一电线(11)的两端分别绕成的第一线圈(12)与第二线圈(13),所述第一线圈(12)与第二线圈(13)均为圆弧状,且第一线圈(12)与第二线圈(13)之间设有第一间距(14);
所述第二线圈组件(2)包括第二电线(21)及由所述第二电线(21)的两端分别绕成的第三线圈(22)与第四线圈(23),所述第三线圈(22)与第四线圈(23)均为圆弧状,且第三线圈(22)与第四线圈(23)之间设有第二间距(2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半式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12)与第二线圈(13)的每一圈之间的间距均为第一线圈间距,所述第一线圈间距从第一线圈(12)及第二线圈(13)的由内圈到外圈呈现逐渐递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半式无线充电线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线圈(22)与第四线圈(23)的每一圈之间的间距均为第二线圈间距,所述第二线圈间距从第三线圈(22)及第四线圈(23)的由内圈到外圈呈现逐渐递增。


4.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冰唐杰赵业扬徐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坤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