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级联多电平电池储能系统子模块电容预充电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634608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1: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级联多电平电池储能系统子模块电容预充电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包括电源、电容支路、电力变换模块以及控制器电路模块,所述电源的正极与所述电容支路、电力变换模块以及控制器电路模块的正极端连接,所述电源的负极与所述电容支路、电力变换模块以及控制器电路模块的负极端连接;所述电容支路包括电容C、与所述电容C并联的采样模块以及半导体器件T,所述电容C的一端与电源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半导体器件T的一端连接,所述半导体器件T的另一端与电源的负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只用一个半导体器件对电容进行充电,实现电容预充电及电容放电回路切除功能的同时,简化了电容预充电及电容切除电路拓扑结构,降低了系统硬件成本,提高了系统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级联多电平电池储能系统子模块电容预充电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级联多电平电池储能系统子模块电容预充电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在级联多电平电池储能系统中,子模块具体包括子模块电池包、并联电容、电力变换单元,其中并联电容主要的作用是吸收电池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时的纹波电流,使流入或流出电池的电流为直流,减小纹波电流对电池的损害。然而,若电容电压和电池电压相差较大,开关闭合时,会产生较大的瞬时冲击电流,容易对电容、开关以及电池造成不可逆的损害,所以系统在工作前需要对电容进行预充电,使电容电压和电池包电压接近,避免开关闭合瞬间电池对电容的瞬时冲击电流造成的损害。同时,在系统停止工作时,电容和电池形成放电回路,电池包会通过电容不断放电,严重影响系统效率,所以需要在电池包和电容之间添加开关,以便系统在停止工作时将电容放电回路切除,以便提高系统效率。现有技术下,子模块电容预充电电路结构复杂、开关器件选型要求高、驱动需要隔离、电路器件较多等问题,成本高且难以控制、充电效率低。r>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级联多电平电池储能系统子模块电容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容支路(1)、电力变换模块(2)以及控制器电路模块(3),所述电源的正极与所述电容支路、电力变换模块以及控制器电路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的负极与所述电容支路、电力变换模块以及控制器电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容支路包括电容C、与所述电容C并联的采样模块(11)以及半导体器件T,所述电容C的一端与电源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半导体器件T的一端连接,所述半导体器件T的另一端与电源的负极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级联多电平电池储能系统子模块电容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电容支路(1)、电力变换模块(2)以及控制器电路模块(3),所述电源的正极与所述电容支路、电力变换模块以及控制器电路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的负极与所述电容支路、电力变换模块以及控制器电路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容支路包括电容C、与所述电容C并联的采样模块(11)以及半导体器件T,所述电容C的一端与电源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半导体器件T的一端连接,所述半导体器件T的另一端与电源的负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级联多电平电池储能系统子模块电容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变换模块(2)包括电力变换单元(21),所述电力变换单元的一端与所述电容C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半导体器件T的另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级联多电平电池储能系统子模块电容预充电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电路模块(3)包括Buck模块(31)以及与所述Buck模块连接的控制模块(32),所述Buck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的正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电源的负极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电容电压采样并向所述半导体器件T传递驱动信号。


4.一种基于上述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级联多电平电池储能系统子模块电容预充电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预设电容电压与电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鹏史兴领孙路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贵博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