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沟及其铺设工艺
本申请涉及电缆敷设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缆沟及其铺设工艺。
技术介绍
电缆沟是用以敷设和更换电力或电讯电缆设施的地下管道,也是被敷设电缆设施的围护结构。传统的电缆沟多采用普通混凝土与钢纤维混凝土现浇施工完成,施工周期长,施工工艺落后,质量难以控制。当电缆沟遭到破坏后,维护困难,需要再次浇注,容易受现场及自然环境约束。相关技术公开了“U”字型的电缆沟预制件,可以有效缩短电缆沟的施工工期,施工也较为简便。“U”字型的电缆沟预制件运输至施工现场后,先在开挖好的电缆沟基槽内浇筑一层100mm厚的C15素混凝土垫层,然后用吊装设备将电缆沟预制件沿沟槽长度方向吊装到位,调整好水平度进行对齐,一节一节地依次拼装起来。拼装完成后接缝处用防水砂浆勾缝,从而完成电缆沟本体的施工。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电缆沟预制件铺设时,需要反复调整预制件的拼装位置,费时费力,影响施工效率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便于电缆沟的施工,提高施工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电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沟,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杆(1)、定位段(2)和沟段(3);所述定位段(2)为U形状,所述定位段(2)外侧设有与定位杆(1)匹配的定位孔(21),所述定位段(2)连接于沟段(3)的端部,所述定位段(2)的纵截面与沟段(3)的纵截面相同;所述沟段(3)包括第一底板(31)和第一侧板(32);所述第一侧板(32)有两个,两第一侧板(32)对称拼装于第一底板(31)的两侧;所述定位段(2)、沟段(3)顶部均安装有盖板(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沟,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杆(1)、定位段(2)和沟段(3);所述定位段(2)为U形状,所述定位段(2)外侧设有与定位杆(1)匹配的定位孔(21),所述定位段(2)连接于沟段(3)的端部,所述定位段(2)的纵截面与沟段(3)的纵截面相同;所述沟段(3)包括第一底板(31)和第一侧板(32);所述第一侧板(32)有两个,两第一侧板(32)对称拼装于第一底板(31)的两侧;所述定位段(2)、沟段(3)顶部均安装有盖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段(2)包括第二底板(22)和第二侧板(23),所述第二侧板(23)有两个,两第二侧板(23)对称固定于第二底板(22)的两侧;所述两第二侧板(23)的间距与两第一侧板(32)的间距相等;所述定位段(2)沿电缆沟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一底板(31)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31)的一端上部设有沿电缆沟轴向延伸的第一上凸部(311),所述第一底板(31)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一上凸部(311)匹配的第一下凹台(312);所述第一底板(31)外侧设有向上凸出的第一凸缘(331),所述第一凸缘(331)靠近第一上凸部(311)一端的端面朝另一端缩进;
所述第二底板(22)的一端设有第一上凸部(311)匹配第二下凹台(221),所述第二底板(22)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一下凹台(312)匹配的第二上凸部(222);所述第二底板(22)外侧设有向上凸出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靠近第二上凸部(222)一端的端面朝另一端缩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22)的两侧均向外延伸设有第二延伸部(24);所述定位孔(21)位于第二延伸部(2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31)的两侧设有与第一侧板(32)底部相匹配的侧板安装槽(3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32)底部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伟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豫港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