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沟及其铺设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34594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1:16
本申请涉及电缆敷设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缆沟及其铺设工艺,包括定位杆、定位段和沟段。通过定位杆确定电缆沟的初始安装位置,提高定位段的安装效率、减少定位段安装过程的调节定位;而且将电缆沟分解成定位段、第一底板、第一侧板、盖板等部分,有效减轻单次吊装的重量,便于电缆沟铺设定位、调整,有效提高电缆沟的施工效率;第一底板与定位段、相邻第一底板之间通过上凸部、下凹台结构快速定位拼装,减少测量、调整步骤,有效提高沟段第一底板的铺设效率;定位段的两第二侧板与沟段的两第一侧板的间距相等对应,便于第一侧板施工过程中的定位校准,有利于提高第一侧板的拼装铺设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缆沟及其铺设工艺
本申请涉及电缆敷设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缆沟及其铺设工艺。
技术介绍
电缆沟是用以敷设和更换电力或电讯电缆设施的地下管道,也是被敷设电缆设施的围护结构。传统的电缆沟多采用普通混凝土与钢纤维混凝土现浇施工完成,施工周期长,施工工艺落后,质量难以控制。当电缆沟遭到破坏后,维护困难,需要再次浇注,容易受现场及自然环境约束。相关技术公开了“U”字型的电缆沟预制件,可以有效缩短电缆沟的施工工期,施工也较为简便。“U”字型的电缆沟预制件运输至施工现场后,先在开挖好的电缆沟基槽内浇筑一层100mm厚的C15素混凝土垫层,然后用吊装设备将电缆沟预制件沿沟槽长度方向吊装到位,调整好水平度进行对齐,一节一节地依次拼装起来。拼装完成后接缝处用防水砂浆勾缝,从而完成电缆沟本体的施工。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电缆沟预制件铺设时,需要反复调整预制件的拼装位置,费时费力,影响施工效率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便于电缆沟的施工,提高施工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缆沟及其铺设工艺。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缆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缆沟,包括定位杆、定位段和沟段;所述定位段为U形状,所述定位段外侧设有与定位杆匹配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段连接于沟段的端部,所述定位段的纵截面与沟段的纵截面相同;所述沟段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有两个,两第一侧板对称拼装于第一底板的两侧;所述定位段、沟段顶部均安装有盖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通过定位杆确定电缆沟的初始安装位置,提高定位段的安装效率、减少定位段安装过程的调节定位。而且沟段的纵截面与定位段的纵截面相同,在定位段固定安装后,沿着电缆沟的轴向,依次拼装第一底板,并将第一侧板拼装于第一底板上面,形成与定位段连接的沟段,最后再定位段、沟段上面铺设盖板。将电缆沟分解成定位段、第一底板、第一侧板、盖板等部分,有效减轻单次吊装的重量,便于电缆沟铺设定位、调整,有效提高电缆沟的施工效率。优选的,所述定位段包括第二底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有两个,两第二侧板对称固定于第二底板的两侧;所述两第二侧板的间距与两第一侧板的间距相等;所述定位段沿电缆沟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一底板的长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段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一底板的长度,可便于定位段的定位插装。而且定位段的两第二侧板与沟段的两第一侧板的间距相等对应,便于第一侧板施工过程中的定位校准,有利于提高第一侧板的拼装铺设效率。优选的,所述第一底板的一端上部设有沿电缆沟轴向延伸的第一上凸部,所述第一底板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一上凸部匹配的第一下凹台;所述第一底板外侧设有向上凸出的第一凸缘,所述第一凸缘靠近第一上凸部一端的端面朝另一端缩进;所述第二底板的一端设有第一上凸部匹配第二下凹台,所述第二底板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一下凹台匹配的第二上凸部;所述第二底板外侧设有向上凸出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靠近第二上凸部一端的端面朝另一端缩进。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之间通过第一上凸部与第二下凹台、或者第一下凹台与第二上凸部匹配拼接,可使与定位段连接的第一底板快速拼接,减少测量、调整步骤,提高该第一底板的铺设效率。而且通过第一上凸部、第一下凹台匹配拼接,可使相邻第一底板之间快速拼装连接,减少测量、调整步骤,提高相邻第一底板的铺设效率。优选的,所述第二底板的两侧均向外延伸设有第二延伸部;所述定位孔位于第二延伸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定位孔位于第二底板外侧的第二延伸部,可减小定位孔对电缆沟内的防水性能造成影响。设置第二延伸部也可增大定位段与沟槽底的接触面积,提高定位段预安装稳固。优选的,所述第一底板的两侧设有与第一侧板底部相匹配的侧板安装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侧板通过侧板安装槽快速安装于第一底板上面,可有效提高第一侧板的安装效率。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底部设有向内延伸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端面高于第一侧板的底端面;所述侧板安装槽上部设有与支撑板匹配的台阶槽;所述支撑板上端面至第一侧板底端面的间距不大于侧板安装槽的深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侧板拼装于侧板安装槽时,支撑板抵于台阶槽,可增大第一侧板与第一底板的接触面积,使第一侧板预安装稳固,减少支撑部件的使用,提高电缆沟整体的施工效率。优选的,所述第一侧板外侧铰接有侧板支撑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板支撑架可有效使第一侧板按照设计要求固定。侧板支撑架的另一端可根据实际铺设要求支撑于沟槽的边坡或者第一底板上面。而且侧板支撑架也可以充当沟段与沟槽之间的连接骨架,提高电缆沟整体稳固性能。优选的,所述第一底板的两侧均向外延伸设有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上面设有与侧板支撑架下端部匹配的支撑架安装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板支撑架的下端安装于支撑架安装槽内,使第一侧板、侧板支撑架、第一延伸部之间形成类三角形结构,有效增强第一侧板的稳固安装。而且在电缆沟铺设施工完成后的实际使用中,可降低第一侧板因受到外力影响而向内倾塌的情况发生。优选的,所述侧板支撑架上面的两端各设有一上支杆;所述第一侧板外设有向外延伸的侧板肋板,所述侧板肋板与上支杆相匹配;所述同一侧板支撑架的两上支杆分别铰接于相邻第一侧板的对应的侧板肋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板支撑架可将相邻第一侧板连接、及第一侧板下面的第一底板连接,提高相邻第一侧板、与第一底板之间的连接稳固性,进而提高电缆沟整体拼装结构的稳固。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缆沟的铺设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缆沟的铺设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沟槽开挖,根据设计要求,开挖与电缆沟适配的沟槽;垫层施工,在开挖完成的沟槽底部铺设垫层,并根据设计将定位杆固定安装于沟槽的端部,所述定位杆下部固定埋设于垫层内;定位段铺设,采用吊装设备将定位段的定位孔对准定位杆,使定位段安装于沟槽的端部;沟段铺设,先将若干第一底板依次沿沟槽的轴向安装,且靠近定位段第一底板与定位段的一端匹配安装;再将第一侧板分别安装于第一底板上面的两侧;接着往相邻第一底板之间、第一侧板之间填充密封料;然后在沟段外侧与沟槽之间浇筑混凝土;盖板铺设,将盖板铺设于定位段、沟段的上面;土方回填,根据设计要求,往定位段与沟槽之间、沟段与沟槽之间填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先将定位杆根据设计要求埋设于垫层,并通过定位杆确定电缆沟的初始安装位置,再将U形状的定位段插装于定位杆,接着在定位段的一端依次安装沟段的第一底板,将第一侧板拼装于第一底板上面,最后再在定位段、沟段的上面铺设盖板。整个电缆沟铺设施工定位准确快速,有效提高施工效率。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本申请通过定位杆确定电缆沟的初始安装位置,提高定位段的安装效率、减少定位段安装过程的调节定位;而且将电缆沟分解成定位段、第一底板、第一侧板、盖板等部分,有效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缆沟,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杆(1)、定位段(2)和沟段(3);所述定位段(2)为U形状,所述定位段(2)外侧设有与定位杆(1)匹配的定位孔(21),所述定位段(2)连接于沟段(3)的端部,所述定位段(2)的纵截面与沟段(3)的纵截面相同;所述沟段(3)包括第一底板(31)和第一侧板(32);所述第一侧板(32)有两个,两第一侧板(32)对称拼装于第一底板(31)的两侧;所述定位段(2)、沟段(3)顶部均安装有盖板(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沟,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杆(1)、定位段(2)和沟段(3);所述定位段(2)为U形状,所述定位段(2)外侧设有与定位杆(1)匹配的定位孔(21),所述定位段(2)连接于沟段(3)的端部,所述定位段(2)的纵截面与沟段(3)的纵截面相同;所述沟段(3)包括第一底板(31)和第一侧板(32);所述第一侧板(32)有两个,两第一侧板(32)对称拼装于第一底板(31)的两侧;所述定位段(2)、沟段(3)顶部均安装有盖板(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段(2)包括第二底板(22)和第二侧板(23),所述第二侧板(23)有两个,两第二侧板(23)对称固定于第二底板(22)的两侧;所述两第二侧板(23)的间距与两第一侧板(32)的间距相等;所述定位段(2)沿电缆沟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一底板(31)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31)的一端上部设有沿电缆沟轴向延伸的第一上凸部(311),所述第一底板(31)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一上凸部(311)匹配的第一下凹台(312);所述第一底板(31)外侧设有向上凸出的第一凸缘(331),所述第一凸缘(331)靠近第一上凸部(311)一端的端面朝另一端缩进;
所述第二底板(22)的一端设有第一上凸部(311)匹配第二下凹台(221),所述第二底板(22)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一下凹台(312)匹配的第二上凸部(222);所述第二底板(22)外侧设有向上凸出的第二凸缘,所述第二凸缘靠近第二上凸部(222)一端的端面朝另一端缩进。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板(22)的两侧均向外延伸设有第二延伸部(24);所述定位孔(21)位于第二延伸部(2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31)的两侧设有与第一侧板(32)底部相匹配的侧板安装槽(3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32)底部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伟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豫港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