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互感器壳体自动插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634511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电流互感器自动化生产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插针轨道、壳体轨道、插针机械手以及控制器。所述插针机械手的抓取机构抓取插针轨道出料端的插针送料装置上分散的L形插针,然后移动到壳体轨道出料端的壳体固定装置夹持的互感器壳体上部并将形插针插入互感器壳体的插孔内。解决了目前的生产工艺中,互感器引脚的插针主要采用人工插入的方式进行安装效率低下、成品率低同时对劳动人员造成的职业病伤害的问题。

An automatic pin insertion device for transformer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互感器壳体自动插针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互感器壳体自动插针装置。
技术介绍
在小型电流互感器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在互感器的壳体上插入插针一实现互感器壳体内部线圈导线的引出,进而便于外部接线。目前的生产工艺中,主要采用人工插入的方式进行安装。由于插针具有微小,常见的L形插针,两边长约1cm作用且两边边长不同,由于插针较小、互感器壳体的插孔同样较小,因此在生产的过程中,非常的耗费精力,尤其是长时间专注与插针插孔对眼睛形成视觉疲劳,损坏视力。同时需要施加一定的力度才能将插针插入互感器的壳体的插孔内部,因此纯手工操作或者是借助硬材质的辅助器具操作同样会对工作人员操作手部的损坏。除了对劳动人员造成的伤害之外,还容易出线插入力度不够,插入边错误等方式,不仅效率低下同时成品率也不高。因此设计一种互感器插孔自动插针的自动化设备成为一种迫切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具有快速、高效、节约人力成本的一种互感器壳体自动插针装置。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互感器壳体自动插针装置,包括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上设有插针轨道、壳体轨道、插针机械手和控制器。插针轨道出料端设置有插针送料装置,用以将紧密排列的L形插针分散;壳体轨道与插针轨道平行设置,壳体轨道输出端设置有壳体固定装置;插针机械手设于插针轨道和壳体轨道的出料端;控制器与插针机械手、插针轨道、壳体轨道电气连接;所述插针机械手包括竖直设置的二维运动平台、设于二维运动平台上的抓取机构;所述插针机械手的抓取机构抓取插针送料装置上分散的L形插针,然后移动到壳体固定装置夹持的互感器壳体上部并将形插针插入互感器壳体的插孔内。更好的,所述插针轨道的插针送料装置包括:下滑部、插针承载板、直线驱动模块。下滑部沿插针轨道主体向下弯曲,且其下端端面为水平面;插针承载板上部平面与下滑部的下端端面一部分贴合,并且上部平面上靠近插针机械手的一端设有插针卡槽;直线驱动模块驱动插针承载板在其长度方向上做往复直线运动,用以将插针轨道内紧密排列的L形插针分装到插针卡槽内部;所述壳体轨道的壳体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夹持装置、第二夹持装置、第一分拣装置。第一夹持装置、第二夹持装置,沿壳体轨道并列设置且第二夹持装置靠近壳体轨道的出料端的端部;第一分拣装置,将互感器壳体移出第二夹持装置的对应的位置;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动作后将互感器壳体固定在壳体轨道上,此时互感器壳体上的插孔在插针卡槽长度方向的延长线上;所述第一分拣装置动作前,第一夹持装置动作并对完成插针的互感器壳体前一个互感器壳体实施固定;所述第一夹持装置为电动推杆或者气动推杆,其活动推杆与壳体轨道上下重合,活动推杆下落后通过挤压互感器壳体将其固定;所述插针机械手的抓取机构上设有真空吸头,所述真空吸头在第二夹持装置固定的互感器壳体插孔与插针卡槽之间移动。更好的,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后部设有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压块固定架、滑动压块、压块驱动机构、挡板和第二分拣装置。压块固定架与壳体轨道固定连接。滑动压块与压块固定架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且与壳体轨道上下重合;压块驱动机构驱动滑动压块上下移动;挡板与壳体轨道连接或者与滑动压块的侧面滑动连接,所述侧面与壳体轨道垂直;第二分拣装置,将再次压接后的互感器壳体移出壳体轨道。更好的,所述插针承载板上部平面设有两个插针卡槽:两个插针卡槽的间距与互感器壳体上插孔的间距相同;与之相应的,所述插针机械手的抓取机构上设有两个真空吸头,或两组真空吸头;所述插针轨道下部设有封堵装置,所述封堵装置包括封堵挡块和封堵挡块驱动装置。封堵挡块,与插针承载板在长度方向上平行设置并且其侧面与插针承载板的侧面贴合,所述封堵挡块的上部平面与下滑部的底面的一部分贴合用以防止L形插针滑落;封堵挡块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封堵挡块上下移动,所述封堵挡块向下移动时,其上端面与下滑部的下端面脱离解除对插针轨道端口的封堵。更好的,互感器壳体从壳体轨道的进料端进入经过第一夹持装置、第二夹持装置流向出料端,所述出料端为前方,进料端为后方;所述第一分拣装置、第二分拣装置为喷气嘴;所述第一分拣装置设于第二夹持装置的后部,所述喷气嘴的长度方向指向第二夹持装置的下部;所述第二分拣装置设于压紧装置的后部,所述喷气嘴的长度方向指向压紧装置的滑动压块的下部,用以将完成压紧的互感器壳体吹离壳体轨道;或,所述第一分拣装置、第二分拣装置为电动推杆或气动推杆,所述第一、二分拣装置设于壳体轨道的侧面或底面。更好的,还包括与控制器电气连接的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为对射光栅;所述检测装置沿插针轨道、壳体轨道设置用以检测和定位插针轨道上的L形插针、壳体轨道上的互感器壳体。更好的,还设有振动机构,所述振动机构驱动插针轨道前后振动,用以实现插针向出料端移动。更好的,所述插针轨道包括矩形杆以及围绕矩形杆侧面平行设置的盖板,挡板与矩形杆之间的间隙形成轨道;更好的,所述矩形杆在截面方向上倾斜设置。一种互感器壳体自动插针装置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直线驱动模块驱动插针承载板做往复直线运动,用以将插针轨道内的插针取出并放置到便于插针机械手抓取的位置;插针承载板设有一个插针卡槽时:插针承载板向下滑部的端部移动,运动过程中插针承载板对下滑部端部的出口进行封堵;当空置的插针卡槽移动到与下滑部的L形插针出口位置时,插针轨道下滑部内部的L形插针落入插针卡槽内部;之后,反向运行,将放置有L形插针的插针承载板移动到靠近插针机械手的位置;更好的,直线驱动模块驱动插针承载板做往复直线运动,用以将插针轨道内的插针取出并放置到便于插针机械手抓取的位置;插针承载板设有两个插针卡槽时:插针承载板向下滑部的端部移动,运动过程中插针承载板以及封堵装置对下滑部端部的出口进行封堵;当两个空置的插针卡槽都移动到与下滑部的L形插针出口位置的另一侧时,封堵装置的封堵挡块向下移动解除对下滑部下端面出口的封堵,此时只有中插针承载板对下滑部端部的出口进行封堵;之后,反向运行,将放置有L形插针的插针承载板移动到靠近插针机械手的位置,移动的过程中,两个插针卡槽经过下滑部的L形插针出口位置时,L形插针依次落入两个插针卡槽内部。更好的,控制器通过检测装置检测互感器壳体的位置,当互感器壳体上插孔的位置与L形插针的位置重合时,控制器控制第二夹持装置将互感器壳体固定;控制器控制抓取机构水平移动到插针卡槽的位置的上部,控制器控制抓取机构向下移动使真空吸头吸取插针;控制器控制抓取机构移动到互感器壳体的位置的上方,且L形插针与互感器壳体插孔在竖直方向上重合;控制器控制抓取机构向下移动,将L形插针插入互感器壳体的插孔内;插针完成后,控制器控制第一夹持装置夹持已完成插针的互感器壳体的后侧紧邻的互感器壳体,然后控制第二夹持装置解除对完成插针的壳体的夹持,最后控制器启动第一分拣装置,通过喷气嘴将壳体喷出第二夹持装置的夹持位置。更好的,第一分拣装置将插针完成的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互感器壳体自动插针装置,包括架体(100),其特征在于:/n所述架体(100)上设有:/n插针轨道(700),插针轨道(700)出料端设置有插针送料装置,用以将紧密排列的L形插针分散;/n壳体轨道(600),与插针轨道(700)平行设置,壳体轨道(600)输出端设置有壳体固定装置;/n插针机械手(500),设于插针轨道(700)和壳体轨道(600)的出料端;/n控制器,与插针机械手(500)、插针轨道(700)、壳体轨道(600)电气连接;/n所述插针机械手(500)包括竖直设置的二维运动平台、设于二维运动平台上的抓取机构;所述插针机械手(500)的抓取机构抓取插针送料装置上分散的L形插针,然后移动到壳体固定装置夹持的互感器壳体上部并将形插针插入互感器壳体的插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互感器壳体自动插针装置,包括架体(100),其特征在于:
所述架体(100)上设有:
插针轨道(700),插针轨道(700)出料端设置有插针送料装置,用以将紧密排列的L形插针分散;
壳体轨道(600),与插针轨道(700)平行设置,壳体轨道(600)输出端设置有壳体固定装置;
插针机械手(500),设于插针轨道(700)和壳体轨道(600)的出料端;
控制器,与插针机械手(500)、插针轨道(700)、壳体轨道(600)电气连接;
所述插针机械手(500)包括竖直设置的二维运动平台、设于二维运动平台上的抓取机构;所述插针机械手(500)的抓取机构抓取插针送料装置上分散的L形插针,然后移动到壳体固定装置夹持的互感器壳体上部并将形插针插入互感器壳体的插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感器壳体自动插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针轨道(700)的插针送料装置包括:
下滑部(710),沿插针轨道(700)主体向下弯曲,且其下端端面为水平面;
插针承载板(720),上部平面与下滑部(710)的下端端面一部分贴合,并且上部平面上靠近插针机械手的一端设有插针卡槽(721);
直线驱动模块(730),驱动插针承载板(720)在其长度方向上做往复直线运动,用以将插针轨道(700)内紧密排列的L形插针分装到插针卡槽(721)内部;
所述壳体轨道(600)的壳体固定装置包括:
第一夹持装置(610)、第二夹持装置(620),沿壳体轨道(600)并列设置且第二夹持装置(620)靠近壳体轨道(600)的出料端的端部;
第一分拣装置(630),将互感器壳体移出第二夹持装置(620)的对应的位置;
所述第二夹持装置(620)动作后将互感器壳体固定在壳体轨道(600)上,此时互感器壳体上的插孔在插针卡槽(721)长度方向的延长线上;
所述第一分拣装置(630)动作前,第一夹持装置(610)动作并对完成插针的互感器壳体前一个互感器壳体实施固定;
所述第一夹持装置(610)为电动推杆或者气动推杆,其活动推杆与壳体轨道(600)上下重合,活动推杆下落后通过挤压互感器壳体将其固定;
所述插针机械手(500)的抓取机构上设有真空吸头(530),所述真空吸头(530)在第二夹持装置(620)固定的互感器壳体插孔与插针卡槽(721)之间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感器壳体自动插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夹持装置(620)后部设有压紧装置(640),所述压紧装置(640)包括:
压块固定架(641),与壳体轨道(600)固定连接,
滑动压块(642),与压块固定架(641)竖直方向上滑动连接且与壳体轨道(600)上下重合;
压块驱动机构(643),驱动滑动压块(642)上下移动;
挡板(644),与壳体轨道(600)连接或者与滑动压块(642)的侧面滑动连接,所述侧面与壳体轨道(600)垂直;
第二分拣装置(645),将再次压接后的互感器壳体移出壳体轨道(6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感器壳体自动插针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针承载板(720)上部平面设有两个插针卡槽(721):两个插针卡槽(721)的间距与互感器壳体上插孔的间距相同;
与之相应的,所述插针机械手(500)的抓取机构上设有两个真空吸头(530),或两组真空吸头(530);
所述插针轨道(700)下部设有封堵装置(750),所述封堵装置(750)包括:
封堵挡块(751),与插针承载板(720)在长度方向上平行设置并且其侧面与插针承载板(720)的侧面贴合,所述封堵挡块(751)的上部平面与下滑部(710)的底面的一部分贴合用以防止L形插针滑落;
封堵挡块驱动装置(752),驱动所述封堵挡块(751)上下移动,所述封堵挡块(751)向下移动时,其上端面与下滑部(710)的下端面脱离解除对插针轨道(700)端口的封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互感器壳体自动插针装置,其特征在于:
互感器壳体从壳体轨道(600)的进料端进入经过第一夹持装置(610)、第二夹持装置(620)流向出料端,所述出料端为前方,进料端为后方;
所述第一分拣装置(630)、第二分拣装置(645)为喷气嘴;
所述第一分拣装置(630)设于第二夹持装置(620)的后部,所述喷气嘴的长度方向指向第二夹持装置(620)的下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向东马玉峰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科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