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单相直埋式干式变压器的器身结构,属于变压器技术领域,包括铁芯,所述铁芯的一相对侧分别套设有低压绕组,所述低压绕组外侧设有高压绕组,所述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通过环氧树脂整体浇注成型;所述高压绕组外侧设有屏蔽层和高压出线桩头;所述高压出线桩头外侧设有高压出线屏蔽层。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通过环氧树脂一体真空浇筑成型,形成一个整体套设在铁芯上,在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之间,以及高压绕组和屏蔽层之间形成树脂层,通过树脂层代替空气和变压器油,具有可靠的绝缘性,体积小巧,并通过屏蔽层和高压出线屏蔽层的屏蔽和防护,能避免局部放电,具有良好的密封防水、防腐防锈和散热性能,能灵活适用于地下环境,实用性好。
Structure of a single phase directly buried dry type transform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相直埋式干式变压器的器身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变压器
,具体地说是一种单相直埋式干式变压器的器身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常规供电中,传统的几种供电方案并不能满足户外全天候不间断运行的要求,给供电和城市管理带来了很大困扰,主要应用类型为:传统箱室变电站和地埋式变压器。对于传统的箱式变电站,其散热性能不好,占地面积大、外观不统一,与优美的城市环境显得格格不入;而地埋式变压器多为油浸式变压器,但是油浸式变压器存在维护工作量大,易被腐蚀,容易生锈,对环境要求较高,且传统的地埋式油浸式变压器体积过大,不利于地埋式变压器在绿化带中的放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今的箱式变电站散热性能不好,占地面积大、外观不统一,与优美的城市环境显得格格不入,而地埋式变压器多为油浸式变压器,体积过大、维护工作量大,对环境要求高,不利于在绿化带中的放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单相直埋式干式变压器的器身结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单相直埋式干式变压器的器身结构,包括铁芯,所述铁芯的一相对侧分别套设有低压绕组,所述低压绕组外侧设有高压绕组,所述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通过环氧树脂整体浇注成型;所述高压绕组外侧设有屏蔽层和高压出线桩头;所述高压出线桩头外侧设有高压出线屏蔽层。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低压绕组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线铜排和出线铜排;所述进线铜排设置在低压绕组的内侧,其截面呈矩形;所述出线铜排设置在低压绕组的外侧,其外侧面呈弧面形。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高压出线桩头设置于高压绕组外侧的上部和下部,并分别与高压绕组的两端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高压出线桩头无缝连接有电缆插拔头。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屏蔽层和高压出线屏蔽层均包括内侧的半导体层和外侧的铜网层。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半导体层为半导体纸绕制而成。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有,上述屏蔽层和高压出线屏蔽层采用一点接地形式。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通过环氧树脂一体真空浇筑成型,形成一个整体,并套设在铁芯上,在高压绕组和低压绕组之间,以及高压绕组和屏蔽层之间形成树脂层,通过树脂层代替空气绝缘和变压器油绝缘,具有可靠的绝缘性,其体积大大减小,并通过屏蔽层和高压出线屏蔽层的屏蔽和防护,能避免局部放电,且具有良好的密封和散热性能,能灵活的应用于地下安装,受环境影响小,实用性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进线铜排和出线铜排结构布置合理,连接固定稳定牢靠,且出线铜排外侧面呈弧面形,与外侧环形的树脂层完美匹配,防止对树脂层内表面局部结构的破坏。3、高压出线桩头形成高压绕组的出线结构,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4、高压出线桩头通过无缝连接的电缆插拔头向外输出,保证连接的紧密性和安全性。5、通过铜网层形成等电位,可防止与树脂层间固化不牢靠而产生的开裂现象,半导体层能进一步均匀电场,避免产生局部放电,安全性好,可靠性高。6、通过半导体纸绕制而成半导体层,保证良好的均匀电场作用,原料造价低廉,易于获得,绕制简单便捷。7、一点接地只有一个接地参考点,整个系统的电位高度一致,结构简单,安全性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高压绕组俯视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高压出线桩头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铁芯,2、高压绕组,201、屏蔽层,20101、半导体层,20102、铜网层,202、高压出线桩头,20201、高压出线屏蔽层,3、低压绕组,301、进线铜排,302、出线铜排,4、树脂层,5、电缆插拔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如附图所示,一种单相直埋式干式变压器的器身结构,包括矩形框结构的圆形截面的铁芯1,所述铁芯1的一相对侧分别套设有低压绕组3,所述低压绕组3外侧设有高压绕组2,所述高压绕组2和低压绕组3为一体绕制,并通过环氧树脂真空浇筑成型;浇筑成型后,在低压绕组3与高压绕组2之间、以及高压绕组2外侧分别形成树脂层4,所述树脂层4内设有通过树脂浸渍的网格状的玻璃纤维。通过网格状的玻璃纤维作为树脂层4的支撑骨架,树脂层4并采用F级环氧树脂,保证较好的结构性能和绝缘性。所述高压绕组2外侧设有屏蔽层201和高压出线桩头202;所述高压出线桩头202外侧设有高压出线屏蔽层20201。高压绕组2和低压绕组3通过环氧树脂一体真空浇筑成型,形成一个整体,并套设在铁芯1上,在高压绕组2和低压绕组3之间,以及高压绕组2和屏蔽层201之间分别形成树脂层4,通过树脂层4代替空气绝缘和变压器油绝缘,具有可靠的绝缘性,其体积大大减小,并通过屏蔽层201和高压出线屏蔽层20201的屏蔽和防护,能避免低压绕组3、高压绕组2和高压出线桩头202的局部放电,且具有良好的密封防水性能、防腐防锈性能和散热性能,能灵活的应用于地下安装,一般安装在地沟的检修孔或小型地坑内,不受日照影响,受气候、环境影响小,配合电缆在地下形成电网,是一种真正的地下配电设备,实用性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进一步的,所述低压绕组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线铜排301和出线铜排302;所述进线铜排301设置在所述低压绕组3的内侧,且其截面呈矩形;所述出线铜排302设置在所述低压绕组3的外侧,且其外侧面呈弧面形;所述进线铜排301和出线铜排302沿所述低压绕组3的轴向方向向外延伸,且延伸的方向相反。进线铜排301和出线铜排302结构布置合理,连接固定稳定牢靠,且出线铜排302外侧面呈弧面形,与外侧环形的树脂层4完美匹配,防止对树脂层4内表面局部结构的破坏,保证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能完全避免进线铜排301和出线铜排302向外延伸结构的干涉,保证外接电缆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使用时两个低压绕组3通过电缆并联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高压出线桩头202设置于高压绕组2外侧的上部和下部,并分别与高压绕组2的两端连接。高压出线桩头形成高压绕组的出线结构,其结构简单,布置合理,便于出线连接。使用时,两个高压绕组2通过电缆串联连接,实现较为稳定、可靠的变压。进一步的,所述高压出线桩头202无缝插接有电缆插拔头5。高压出线桩头202通过无缝连接的电缆插拔头5向外输出,保证连接的紧密性和安全性。进一步的,所述屏蔽层201和高压出线屏蔽层20201均包括内侧的半导体层20101和外侧的铜网层2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相直埋式干式变压器的器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铁芯(1),所述铁芯(1)的一相对侧分别套设有低压绕组(3),所述低压绕组(3)外侧设有高压绕组(2),所述高压绕组(2)和低压绕组(3)通过环氧树脂整体浇注成型;所述高压绕组(2)外侧设有屏蔽层(201)和高压出线桩头(202);所述高压出线桩头(202)外侧设有高压出线屏蔽层(202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相直埋式干式变压器的器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铁芯(1),所述铁芯(1)的一相对侧分别套设有低压绕组(3),所述低压绕组(3)外侧设有高压绕组(2),所述高压绕组(2)和低压绕组(3)通过环氧树脂整体浇注成型;所述高压绕组(2)外侧设有屏蔽层(201)和高压出线桩头(202);所述高压出线桩头(202)外侧设有高压出线屏蔽层(202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相直埋式干式变压器的器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绕组(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进线铜排(301)和出线铜排(302);所述进线铜排(301)设置在低压绕组(3)的内侧,其截面呈矩形;所述出线铜排(302)设置在低压绕组(3)的外侧,其外侧面呈弧面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相直埋式干式变压器的器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业荣,陈飞,朱培珍,郭颖颖,杨波,王增刚,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