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反应堆控制棒及控制棒组件
本专利技术属于核能发电与机械制造领域,适用于核动力厂堆芯反应性控制领域,尤其适用于第三代与第四代核反应堆堆芯反应性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核反应堆控制棒及控制棒组件。
技术介绍
在现有反应堆反应性控制系统中,控制棒分为功率调节棒,温度调节棒与停堆棒。以上三种控制棒均由均匀分布的中子吸收材料构成,所以可定义为均匀功率控制棒。均匀控制棒插入堆芯调节反应堆反应性时,会对反应堆的功率分布畸变、温度场造成震荡,增加了反应堆功率控制难度。同时强烈的温度场震荡不仅影响反应堆堆内组件的热疲劳与热老化,而且影响堆芯出口温度的测量精度,对反应性控制极具破坏性。专利CN201720511668.3的公开了一种能展平堆芯轴向功率分布的控制棒及控制棒组件,并没有解决因为中子泄露而引起的堆芯轴向功率畸变的问题,仅仅达到部分展平轴向功率分布的目的,仍使得反应堆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都会受到影响。专利CN201810643965.0公开了一种新型反应堆控制棒及棒组件,该专利虽然在理论上能消除由控制棒移动和中子泄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反应堆控制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棒包括I型控制棒和II型控制棒,其中,I型控制棒为非均匀控制棒,II型控制棒为均匀控制棒;/n优选地,所述I型控制棒包括内层棒(11)和外层棒(12),所述内层棒(11)和外层棒(12)均由间隔排布的黑体(6)和灰体(7)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反应堆控制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棒包括I型控制棒和II型控制棒,其中,I型控制棒为非均匀控制棒,II型控制棒为均匀控制棒;
优选地,所述I型控制棒包括内层棒(11)和外层棒(12),所述内层棒(11)和外层棒(12)均由间隔排布的黑体(6)和灰体(7)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核反应堆控制棒,其特征在于:
所述黑体(6)和灰体(7)的数量相同,高度也相同,
所述黑体(6)为强中子吸收材料,选自碳化硼-氧化复合材料或银-铟-镉合金;
所述灰体(7)为弱中子吸收材料,选自碳化硼-氧化铝复合材料或不锈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核反应堆控制棒,其特征在于:所述I型控制棒中的黑体(6)的质量分布为非均匀分布,其质量分布方程如下:
其中,
z∈[2qh,(2q+1)h],q=0、1、2…(p-1);
M为黑体(6)的质量;
J0为零阶贝塞尔函数;
R为外层棒(2)的外径;
r为外层棒(2)的内径;
r'为中子在黑体(6)中的平均自由程;
H为I型控制棒的高度;
p为外层棒(2)的黑体(6)的个数;
h为黑体(6)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核反应堆控制棒,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层棒(11)中的黑体(6)与外层棒(12)中的灰体(7)位置相对应,所述内层棒(11)中的灰体(7)与外层棒(12)中的黑体(6)位置相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涛,丁锡嘉,张家磊,朱亮宇,陈娟,周蓝宇,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