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血流量参数的冠状动脉建模动态调整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634432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11-13 20: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血流量参数的冠状动脉建模动态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利用CTA对冠状动脉造影并进行三维重建,得到三维模型;利用DSA造影得到目标血管的连续的若干造影图像;提取三维模型中目标血管的结构参数,将目标血管分为若干流速段;结合连续的若干造影图像计算每个流速段的局部血流速度;在三维模型中增加重复运动且动态显示的血流模拟环,血流模拟环在每个流速段的运动速度等于对应的局部血流速度。本发明专利技术整合了DSA和CTA可以获得的各项结果,在以往的静态模型基础上加以处理和调整,通过独特的分段方式,在不显著增加运算压力的情况下,精确计算各段的局部血流速度,同时增加动态显示方式,便于使用者对目标血管进行全面诊断。

A dynamic adjustment method of coronary artery modeling based on blood flow paramet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血流量参数的冠状动脉建模动态调整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模方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血流量参数的冠状动脉建模动态调整方法。
技术介绍
冠状动脉是包裹在人体心脏表面的一系列血管,主要为心脏运输血液和传送能量,因其形状呈冠状,因此叫做冠状动脉,简称冠脉。冠脉内的血液能否正常通行将直接影响整个心脏的血液循环,同时也是冠心病的重要判断标准之一。现有技术对于冠脉的检测手段有以下两种。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是先将作为造影剂的碘对比剂注入冠脉开口,依靠碘对比剂流经的方向和充盈的冠脉血管,然后借助X线辅助采集病人的冠脉血管中被碘对比剂充盈的冠脉血管的造影图像。CTA(CTangiography,CT血管造影)也称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在CT室内获得CTA图像,然后对CTA图像进行处理,重建出冠脉的三维结构,再对该三维结构进行网格和数学建模。这种方式检测过程快,但是CTA信噪比低,对于检测对象中远端小血管及微小血管不够敏感,仅凭CTA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信息较局限,漏诊误诊较多,尤其对于缺乏经验的低年资医生而言,漏诊概率更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血流量参数的冠状动脉建模动态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利用CTA对冠状动脉造影并进行三维重建,得到三维模型;/n利用DSA造影得到目标血管的连续的若干造影图像;/n提取三维模型中目标血管的结构参数,将目标血管分为若干流速段;/n结合连续的若干造影图像计算每个流速段的局部血流速度;/n在三维模型中增加重复运动且动态显示的血流模拟环,血流模拟环在每个流速段的运动速度等于对应的局部血流速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血流量参数的冠状动脉建模动态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CTA对冠状动脉造影并进行三维重建,得到三维模型;
利用DSA造影得到目标血管的连续的若干造影图像;
提取三维模型中目标血管的结构参数,将目标血管分为若干流速段;
结合连续的若干造影图像计算每个流速段的局部血流速度;
在三维模型中增加重复运动且动态显示的血流模拟环,血流模拟环在每个流速段的运动速度等于对应的局部血流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血流量参数的冠状动脉建模动态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速段的划分过程包括:从三维模型中单独提取目标血管的模型并拉直转换成二维图像,获取目标血管的直径和长度,以直径为依据将目标血管划分为若干子段;剔除子段直径宽度,保留子段长度信息,将子段按顺序嵌入至三维模型中目标血管的中轴;重新加载子段直径宽度并将子段扩充为管状;统计相邻管状子段的重叠体积,将大于阈值的重叠部分的子段整体分割,单独划分为新的子段,直到所有子段均满足重叠体积阈值条件,此时所有子段即为流速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血流量参数的冠状动脉建模动态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每个流速段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民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阿特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