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考虑地表积水深变化的坡面多流向漫流分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
,尤其涉及平原低洼区地表产汇流过程模拟,具体为一种考虑地表积水深变化的坡面多流向漫流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平原低洼区具有地势低平、地表水流流向随机的特点,流向多不单一且不固定,易受地表积水变化影响而发生改变,长期以来对平原低洼区地表产汇流过程的准确模拟是个难题。为此,坡面多流向漫流理论被提出并不断完善,其基本思想是认为水流应向邻域中所有高程较低的方向进行分配。目前,相关理论方法均是依靠常规数字地形数据(一般为数字高程模型“DEM”),研究坡度、地表形态、粗糙度等对地表水流多流向流量分配的影响。然而,从平原区特别是平原湿地沼泽区来说,当地洼地星罗棋布,地表起伏小,积水面积大、变化快,采用传统不变的数字高程模型(DEM)难以准确反映地形地貌变化,会对流向和流量确定产生较大的干扰,影响地表产汇流过程模拟效果。以洼地蓄滞水过程为例,随着洼地积水,水流流出单元与汇入单元间的水力梯度逐渐得到消弭,直接影响到单元出流水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考虑地表积水深变化的坡面多流向漫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四个部分:地表积水深确定、坡面动态汇流路径确定、坡面多流向水量分配权重确定和坡面多流向漫流水量确定,各部分的具体步骤如下:/n地表积水深确定:/n步骤一:获取研究区内气象站点在模拟期内的气象数据,所述气象数据包括逐日降水、气温、风速、日照、湿度,选择参证气象站,利用反距离平方加权插值算法将参证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空间展布到研究区模拟栅格单元上;/n步骤二:采用Green-Ampt入渗模型模拟计算栅格单元的降雨日累计入渗量;/n步骤三:利用Penman公式模拟计算栅格单元地表当日最大可蒸发量;/n步骤四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考虑地表积水深变化的坡面多流向漫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四个部分:地表积水深确定、坡面动态汇流路径确定、坡面多流向水量分配权重确定和坡面多流向漫流水量确定,各部分的具体步骤如下:
地表积水深确定:
步骤一:获取研究区内气象站点在模拟期内的气象数据,所述气象数据包括逐日降水、气温、风速、日照、湿度,选择参证气象站,利用反距离平方加权插值算法将参证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空间展布到研究区模拟栅格单元上;
步骤二:采用Green-Ampt入渗模型模拟计算栅格单元的降雨日累计入渗量;
步骤三:利用Penman公式模拟计算栅格单元地表当日最大可蒸发量;
步骤四:利用水量平衡方程计算模拟单元日积水深,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H为日积水深/mm;H0为当日初始积水深/mm;P为当日降水深/mm;E为当日最大可蒸发量/mm;F为降雨日累计入渗量/mm;
坡面动态汇流路径确定的具体步骤:
步骤1:以日为汇流模拟时段,赋予研究区内每个模拟栅格单元5个基本属性:坐标x、坐标y、地形高程z、日积水深H、是否已参与汇流计算;已参与汇流计算标记为ture,否则标记为False;
步骤2:逐汇流模拟时段内,引入当前模拟栅格单元日积水深H,将其与模拟栅格单元的地形高程z相加,以此作为坡面漫流、河道汇流和漫溢计算所需的“虚拟高程”,记作DH;
步骤3:遍历模拟栅格单元,寻找DH最大值所在的模拟栅格单元,确定流向和出流量,然后更新模拟栅格单元的DH,并将结束汇流的模拟栅格单元标记为True,即表示本时段内该栅格不再参与汇流计算;
步骤4:逐次遍历,直至所有模拟栅格单元的汇流路径和出流量全部计算完成;
坡面多流向水量分配权重确定的具体步骤:
步骤1):比较模拟栅格单元和该单元相邻的8个栅格单元的DH大小,若模拟栅格单元DH大于相邻栅格单元,则认为水流流向该临近栅格单元,研究认为模拟栅格单元的水流应向邻域中所有DH较低的方向进行分配,由此对流向进行编码;
步骤2):结合地表Manning糙率,确定模拟栅格单元在临近多个DH较低栅格单元上的水量分配权重;
坡面多流向漫流水量确定的具体步骤:
步骤Ⅰ:使用运动波模型计算水流流出栅格单元在本汇流时段内的流量,记为可出流量;计算公式如下:
Sf=S0(20)
式中,A为过流断面面积,单位为m2;Q为断面流量,单位为m3/s,即为可出流量;qL为单宽流入量,单位为m3/s/m;Sf为摩擦比降;S0为地面坡降或河道坡降;R为过流断面水力半径,单位为m;n为坡面曼宁糙率系数;t为时间;x为河段长度;
步骤Ⅱ:计算水流流出栅格单元与流入栅格单元“虚拟高程”出现持平时的出流量dc,以此作为该计算单元在本汇流时段的最大出流量;
步骤Ⅲ:取Q与dc两者之间的较小值作为单元出流量最终模拟值,并按水量分配权重对各方向单元流入量进行修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考虑地表积水深变化的坡面多流向漫流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利用反距离平方加权插值算法将参证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空间展布到研究区模拟栅格单元上,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z和M分别表示气象站的高程和气象数据值,dM/dz为气象数据随高程增加的线性变化率;m表示参证气象站点的总数;D和Di分别为模拟栅格单元和第i个参证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值;z0和zi分别为模拟栅格单元和第i个参证气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欢,胡鹏,王建华,杨泽凡,曾庆慧,杨钦,慕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